AI时代,哲学系的人为什么不怕“找不到工作”?

时事   2024-11-13 09:28   英国  

在GPT出现以后,我对广告系的学生说,你们出去就业,马上就得是一个创意总监的能力和规格,更基础的工作不再需要人来做了。怎么办?只能是加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你得思考得很深,想AI所不能想;你得敏锐洞察,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链接。


文 | 彭晓芸  编 | 陈航

中山大学的哲学系硕士胖达在摆摊卖烤肠

最近,哲学系毕业生频频出圈,一不小心就成网红。

“买一根烤肠,回答一个哲学问题”,地摊,也很高端。

哲学毕业生“胖达”,从事考研辅导,利用业余时间卖烤肠,让他在忙碌中找点乐趣,和三五好友一起做些体力活,缓解压力,聊聊哲学话题。烤肠更像是换个环境解压,认识不同人的方式。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生活体验。

中山大学的哲学系学生于祥宇成为脱口秀冠军

哲学系学生进入脱口秀,确实为这一行业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哲学训练培养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抽象的思考方式,这在脱口秀表演中成了“武器”:能用幽默拆解复杂的观念,挖掘生活中的荒诞,进而引发观众共鸣。

哲学背景也让他们更善于自嘲和反思,将个人体验转化为普世性的幽默。尽管脱口秀与哲学看似距离遥远,但两者都以好奇、批判和深刻的洞察为核心,而这种结合既让脱口秀内容更具深度,让观众在轻松一笑中触及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01
YiCunJiaoYu
背后的观念:
批判性思维如何驱动多元化职业选择

这些哲学系毕业生的非传统选择并非“无所事事”或“混日子”。事实上,正是哲学系培养的批判性思维,使得他们能够跳脱出单一的职业观念,从更深层次上去探索工作的意义。

哲学教育注重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鼓励学生在任何环境中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并不断质疑既定的社会框架。相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哲学系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职业的内在价值,而非单纯的薪资或职位头衔,以及外在的社会期待与认同。

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哲学系的毕业生不害怕从事与专业看似不相关的职业,他们更愿意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职业中发现意义。这种态度也让他们在就业选择上更具多样性,既能进入企业、教育、公共管理等传统领域。我的先生大黑老师,同样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他并不认为哲学博士的身份就不能去小学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博士毕业的当年,哲学博士的就业普遍去往高校,周边的人也不像今天这样观念多元,很多人还对他这一非常规选择不甚理解。那时的大黑听从内心,选择在一所实验小学担任儿童哲学教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热爱教育,富有童心,与孩子们探讨哲学话题时自在愉悦。后来,他成为儿童哲学领域的先行者,并不让人奇怪。

没有接受批判性训练的人,可能容易被流俗所裹挟,活在熟人圈与他人的看法之中。而学哲学的人,不盲从,不容易被偏见以及习俗所误导。哲学的反思精神,让他们容易在流变的世界中找到本质与不变的东西。工作的内在价值是什么?剥离它的金钱、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之后,还剩下什么?

02
YiCunJiaoYu
“狗屁工作”与批判性思维的碰撞:
工作的意义在哲学中被重新定义

《狗屁工作》一书在近年频繁登上各大图书推荐榜,引发广泛关注。

格雷伯在书中指出,现代社会中存在大量“无意义”的职业,这些工作并不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为了维持系统性运转而设置的职位。这些岗位看似重要,实则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缺乏实质贡献。格雷伯将这些岗位称为“狗屁工作”,并将其分为几类,包括协调员、管理支持、销售等“为了存在而存在”的角色。

格雷伯认为,这些工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系统中充满了无效的组织和程序,导致越来越多人陷入毫无成就感的工作中。

关于现代职业的意义,常常引起哲学系学生的质疑,他们常通过反思,质疑工作的实际价值,反思工作与自我价值的关系。哲学训练让他们敏锐地觉察到表面上“体面”的工作背后可能是对个人完整性与尊严的压抑。

因此,许多哲学背景的学生选择不随波逐流,而是转向自由职业或创业,试图找到更有意义的事业。对于他们而言,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应是实现个人价值、探索自我目标的方式。这种质疑传统职业的态度,揭示了“狗屁工作”现象背后个人对意义的深层需求,以及对现代社会构造的反思。

卖烤肠的胖达就说,白天专注于看书和思考等脑力劳动,下班后通过摆摊来放松身心,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他笑着说:“以前我睡眠不好,但现在每次摆摊回来,躺下不到10分钟就睡着了。”

这种生活方式成了他调节压力的解药,也让他在日常中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

03
YiCunJiaoYu
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哲学带来的不可替代性
         未来社会最稀缺的是创造性和深层次的思维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技术性和重复性的工作正逐步被机器和算法所替代。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取代了抄写员,自动化机器替代了手工作坊,流媒体平台取代了租赁DVD的影像店,共享办公软件逐渐代替了面对面的团队会议,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带来了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究竟什么才是不可替代的?
在GPT出现以后,我对广告系的学生说,你们出去就业,马上就得是一个创意总监的能力和规格,更基础的工作不再需要人来做了。怎么办?只能是加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你得思考得很深,想AI所不能想;你得敏锐洞察,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链接。

哲学作为一门培养深层次思维的学科,哲学素养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密道,让人绕到技术的背后,以不变应万变。哲学,从开端,泰勒斯那里,就尝试在寻找世界的本源,一些变化中的不变者。

而哲学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这些能力正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肯锡的报告指出,未来社会最稀缺的将是创造性和深层次的思考,而这恰恰是哲学教育的核心所在。

哲学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且质疑表面的“理所当然”,这些都是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必要技能。

与那些快速更新的技术性知识不同,哲学思维具备普适性和适应性。面对快速变化的职场需求,哲学背景的毕业生能够灵活应对新的问题,因为他们更注重理解问题的本质,而非简单地掌握某项特定技能。例如,当某项技术过时或被替代,哲学背景的从业者仍能够借助批判性思维和结构性分析去适应新的环境。这种能力也让他们在跨领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长期的竞争力。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技术,它的应用同样引发了诸多伦理困境与道德挑战。哲学学科涵盖了价值论、道德理论和伦理学议题,而这些恰好是AI技术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人类核心议题。

哲学教育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思维方式,更鼓励他们从道德、责任和社会影响等角度深入探讨问题。哲学让人意识到,人之为人的责任,而不只是单纯考虑社会运行与效益。在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日益交织的当下,隐私、伦理和公平等问题层出不穷,亟待审慎思考和回应。

04
YiCunJiaoYu
薪资增长趋势:
哲学系的“后劲”

虽然哲学系的毕业生起薪可能不及技术性学科,但数据显示,他们的薪资增长显著。根据美国乔治敦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的研究,哲学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在职业生涯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该研究指出,哲学专业毕业生的中位年薪在职业生涯早期约为39,000美元,而在职业生涯中期则上升至81,000美元。这一增长率在文科专业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一些理工科专业。


此外,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一项调查显示,哲学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的平均年薪为30,000英镑,超过了同阶段的历史和英语专业毕业生。这表明,哲学专业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资增长潜力较大。这些数据反映了哲学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方面,这些技能在各行各业都备受重视。同时,这种职业发展上的“后劲”源于哲学毕业生广泛的职业选择,他们能够在管理、咨询、教育、媒体等领域稳步晋升,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一些哲学系的毕业生成功跻身管理岗位或创业者行列,他们在公司运营中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思维和长期布局能力。哲学系校友中有不少成为企业高管或成功创业者,体现了哲学带来的宽广职业发展空间。

结语:
YiCunJiaoYu
哲学让人创造工作,而非依附工作

哲学系的毕业生为什么不怕找不到工作?答案在于哲学赋予了他们创造工作的能力。

哲学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了独立的价值判断力,帮助他们从任何环境中发现职业的意义,并不断调整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路径。他们无惧传统职业的约束,不断突破自我,探寻人生和工作的真正价值。这种职业观不仅让哲学毕业生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拥有独特的竞争力,也让他们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更加从容。

可以说,哲学系更可能培养出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思辨型人才。AI时代,他们恰逢其时。


作者简介:彭晓芸,哲学博士,曾在广州北京多家媒体担任评论部主编,在上海当了三年大学老师,现旅居伦敦,致力于中外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本文来源:公众号“一寸教育”(ID:oneinchedu)





好生活的哲学课
为终身学习者提供精神和思想资源,提倡理性审慎的公共言说,力求说理,节制煽情。 创办人简介:彭晓芸,哲学博士,游历过纸媒、网络、电视多种形态的媒体,担任过多家媒体评论部主编,因对教育的兴趣日深,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