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爱情哲学课上,学生问如何看待“胖猫事件”|教学手记
时事
2024-05-15 01:07
上海
2024年4月,21岁的男生“胖猫”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自尽。这起事件的背景是他与网恋女友谭竹的复杂关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胖猫多次向谭竹转账,总金额高达51万元。最终,因不堪忍受对方的冷漠和索取,胖猫选择结束生命。上周,我们以这个事件为引子,讨论了爱情中的关系伦理问题,以特别的角度切入了社会的性别角色和恋爱经济问题。
“永远不要跟女人讲理”有没有道理?
上周,在爱情哲学课上,一位学生在上课前逮住我,提出了问题:“老师,你怎么看待胖猫事件?”
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深层的性别和价值观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回顾了我们更早前的课程内容——”亲密关系是否需要讲理”这一主题。
一次电视节目中,武汉大学的博士生陈铭侃侃而谈如何对付不讲理的“老婆”,他的秘笈是“永远不要和女人讲道理”。当陈铭得意洋洋地为他的妻子掏出银行卡时,这一言论得到了包括女性主持人鲁豫在内的评委的频频点头赞赏。
现场没有人意识到这番言论有何不妥。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不平等的价值观如何在公众话语中被无意识地传播和加强。
我问,当这样的价值观和认知被人们羡慕、嫉妒地赞许时,最终的受害者是谁呢?
从“胖猫”事件看“精英男性”与“底层男性”的对立
提问的同学恍然大悟,开始意识到,这样的价值观和认知普遍流行的结果,实际上是在
祸害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男性
。在他们的认知里,女人似乎只是用金钱可以哄住的物化的对象。在“成功男人”陈铭的眼里,女人不就是一头用银行卡拴住的宠物么?从这个角度看,“宠物”反噬“主人”并不奇怪。
“胖猫”事件是一个典型样本,呈现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精英男性”与“底层男性”的对立及其所引发的性别和社会问题。
“精英男性”,如陈铭这类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男性,常常被视为社会的成功典范。他们在处理亲密关系时,往往带有一种“养宠物”般的心态,即认为自己通过经济上的付出来维持与女性的关系。这种物化女性的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交换,而是隐含了更深层的性别权力结构。
“精英男性”通过物化女性,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女性在这种关系中,虽然可能在物质上有所获益,却往往被圈养在家庭内部,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空间。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体现,更是社会性别结构的一个缩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底层男性”,如
“胖猫”这样的普通青年
。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劣势,因而在亲密关系中往往表现出更强的
依赖性和脆弱性
。胖猫通过不断的经济付出来试图维系与谭竹的关系,甚至在经济上付出自己全部的积蓄。然而,他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因为女方的冷漠和剥削最终导致了他的绝望和悲剧性结局。
爱情是火药,哲学是火苗
每周一次的公选课《爱情哲学》,是我和学生们交流思想和感受的时刻。类似这样的交流和讨论深度非常普遍。可能有人会问:“今天的大学生上课不是不爱交流吗?”这不一定。关键在于是否能撬动他们的兴趣。
我希望把大学生从应试教育和绩点的牢笼中释放出来。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发现之前那句“上了大学就好了”的说法好像是骗人的,上了大学怎么还那么卷,那么忙,还是疲于奔命地应对考试。我不希望他们因希望落空而感到沮丧,而是希望他们能发现大学可以有真切的思考空间,尽管这会有一些困难。
这也是我开设”爱情哲学“课的缘由之一。
爱情是年轻人的火药,用哲学点燃他们讨论的热情,为持续而有深度的课堂交流提供源动力。
处于萌动时期的青年人,对爱情的思考有最纯粹的好奇,他们的反思具有日常性与广泛性,哲学则为他们提供思考线索与逻辑工具。“不要恋爱脑”,要把爱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爱情与讲理,就是爱情哲学的两个面向,以此,撬动我们的课堂研讨。
当学生主动提问和交流时,这种可能性逐渐扩大。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学生们上台激烈辩论:爱是否需要讲理
论证与共鸣:超越经验的哲学思考
贴近他们的生活,也增加了他们对爱本身的深入思考。有时候,学生们会在下课后停留,告诉我他们最近的心事,比如失恋💔。这时,他们需要的不是充满套话的心灵鸡汤,
而是对他们的情感经历进行哲学上的认可和理解。他们展示出对思考的热爱,并愿意分享他们的阶段性成果。这种态度展示了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哲学思考的萌动。
在看了陈铭的言论之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深刻反驳:陈铭在视频中预设了他的妻子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并自称“男人总是输,因为男人总是讲道理”。这种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看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真正讲理的基本要件是以平等和尊重为起点。这种预设不仅是不讲理的,而且在伦理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陈铭不自知地示范了什么是真正的蛮不讲理。
相比满堂灌的授课,我更倾向于刺激同学们参与课堂讨论。我们不是在学习爱情哲学的相关知识,而是学习如何甄别日常语境中流俗的谬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哲学思辨进行分析。努力在
思辨的深度和日常生活的庸常之间
找到一个健全而理性的反思平衡。
延伸阅读:
“爱不需要讲理”是什么歪理?| 温故
好生活的哲学课
为终身学习者提供精神和思想资源,提倡理性审慎的公共言说,力求说理,节制煽情。 创办人简介:彭晓芸,哲学博士,游历过纸媒、网络、电视多种形态的媒体,担任过多家媒体评论部主编,因对教育的兴趣日深,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最新文章
教育流动中择校的策略:那些隐性的教育资源你注意到了吗|英伦观察
害怕去银行,不想约医生|落地伦敦3个月,我的适应能力全家垫底了
AI时代,哲学系的人为什么不怕“找不到工作”?
假如一定要当全职妈妈,麦琳不如拿钱带娃环游世界,把自己流动起来是王道
不会木工的心理学家得不了物理学诺奖:过度稳定可能反而是一种风险
体验英国二手校服文化|大摇大摆去买二手!没人说你穷,还会带来意外的社交收获
教师身份的流动与教育的未来:从个人经历到AI时代的思考
这个开学第一课,写给“厌童症”社会人士
你以为国外不卷?我在伦敦见识了英国人如何卷“体能”|英伦观察
奥运落幕了,孩子的“基因彩票”怎么算,这届中产父母很纠结
拜登退选万斯逆袭|教育的悲歌:精英主义与反智传统的博弈,教育公平更近了吗?
高考录取不理想,就去留学? 这条路还能通吗
从《玫瑰的故事》看情感教育,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聊“爱情”这件事
暑假怎么过:花钱还是费爹妈,只能二选一吗|教育观察
中金员工坠楼事件,超越个案,能看到什么|我们应对未来的复杂认知,够吗
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很大的诱惑,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做哲学一定要念个博士吗?来做个思想实验试试|一寸计划
做哲学一定要念个博士吗?来做个思想实验试试|一寸计划
哲学热来了|倦怠社会,哲学让我们更有力量吗
爱情哲学课上,学生问如何看待“胖猫事件”|教学手记
《绿色中国》| “以哲学为方法”的自然教育
AI时代,为什么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了?|青年教师成长营招募
这个平安夜,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跟“圣诞老人”说什么
儿童哲学|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行走的苏格拉底|在历史博物馆里,孩子们发现不一样的哲学
自然教育与哲学教育相融合,这将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实践
不掉入逐零游戏的陷阱,才是真正的“动态清零”
酒店再豪华,不能住一万年;封控再安全,不能封一万年|社区防疫常态化现在缺什么
为一位老太太的康复训练权益辩护
吁请关注“聚众核酸”隐秘感染链条,是时候转入社区防控常态了!
“双减”风暴中,重新思考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解读“双减”政策,配套改革看这六条
太多精神异常状态处于不被治疗的放任自流中,这是全社会都在承担的代价
都市返乡族的爱与怕
普通人有免于被“内卷”的自由吗?
意定监护:清醒的你决定糊涂的你,仅仅是法律问题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