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邮政博物馆的Amber对助教小狄老师说:“我爷爷也是做邮票的。”
“你爷爷的工作就是做邮票吗?”
“他有一个本子,里面都是他收藏的邮票,他还会修改邮票,有很多人想买。”
“这么厉害?”
“他现在传给我了。”Amber语气平淡,没有太大波澜。
她看着博物馆前台售卖的邮票说:“要是我把我的小钱包带过来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贴到本子上了……”
五花八门的圣诞心愿
圣诞节要到了,如果给圣诞老人写一封信,希望实现一个心愿,你会写什么?
这是小小哲行家活动中,完成沿河行走、来到邮政博物馆的孩子们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Amber真切地向圣诞老人许愿:
亲爱的圣诞老人:
我这一年表现得特别好,我的圣诞心愿是让我去世的爷爷重新回到人间。谢谢你!
信中,她用深深的思念,涂鸦出爷爷的样子。这封写给圣诞老人的信,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也让我们感受到圣诞节的温暖与神奇。
在给圣诞老人的信中,有的孩子写下自己想要的圣诞礼物是科普书,希望能探索宇宙和行星的奥秘;有的孩子想要乐高恐龙,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搭建一个逼真的恐龙世界……
大黑老师提出:“描述自己想要的礼物时要具体一点。如果一个孩子只画出4片乐高组件,那收到的礼物是不是也仅限这几片?”
小小一句提醒,促使孩子们思考、表达更多关于心愿的细节——仔细构思自己想要的礼物,用文字或图画展现出来。
孩子们郑重地将写好的信装入信封,在信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希望圣诞老人能够收到他们的心愿。写完信,孩子们整装待发,即将开启一场圣诞主题的邮政博物馆之旅。
圣诞老人有什么超魔法?
在邮政博物馆,孩子们看到各式各样的通讯方式:驿站、烽火台、邮筒……这些装置讲述了邮政传递的历史进程。
大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圣诞老人生活在古代,他如何能够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一位孩子灵机一动:“可以飞鸽传书!”但其他孩子提出质疑:“鸽子怕冷,可能会半路返回,导致信件无法及时送达。而且,鸽子不知道圣诞老人在哪里,怎么传递给圣诞老人呢?”
还有孩子说,可以通过漂流瓶传信。不过,这种方式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一位孩子补充道,在冬天这么寒冷的环境,漂流瓶可能会被冻住。而且,漂流瓶不知道会漂到哪里去,不知道会漂到谁手里。
最后,一位孩子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设想:圣诞老人有魔法,他能够用不可思议的方式收到信!
这引发孩子们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圣诞老人还会具备哪些魔法?
分身术:要在一个晚上给这么多孩子们送礼物,圣诞老人必然能分身
瞬移术:圣诞老人能瞬间移动,高效地派发礼物
隐身术:圣诞老人在送礼物时不能被发现,也要有隐身的能力
读心书:要知道孩子们的心愿,圣诞老人要会读心
万能袋:圣诞老人的袋子里能装下所有孩子们的礼物,变出任何东西
动物语言:圣诞老人能和麋鹿对话,让麋鹿知道雪橇前进的方向
除此之外,圣诞老人还有万能钥匙、魔法信鸽……这个讨论不仅仅是关于圣诞老人的魔法能力,更是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展示。
在儿童哲学的场域里,孩子们不受限于现实因素的条条框框,他们尽情地挥洒想象力,探索各种可能性。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这个问题终于抛出来了,是呀,讨论了半天圣诞老人的魔法,可是魔法究竟能不能实现?
有的孩子立马回应:“肯定有”,有的孩子则摇摇头。
一位觉得圣诞老人存在的孩子说,圣诞老人就是送礼物的人!另一位孩子说,我的妈妈也会送我礼物,但是我的妈妈不是圣诞老人,所以圣诞老人不等于送礼物的人。
有孩子愤愤不平道:“如果圣诞老人存在,为什么我没有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不存在!”
还有的孩子也认为圣诞老人并不存在,因为圣诞老人是扮演的。比如大黑老师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来送礼物,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圣诞老人。
此刻,有孩子回应道,送礼物的人是圣诞老人派来的代表。这些代表的存在,证明了圣诞老人的存在。
“我们也没见过恐龙,那恐龙存不存在?”一位孩子突然问道。
认为“存在”的孩子说,我们发现了恐龙化石,这就是恐龙存在的证据!另一位孩子却提出质疑,这些化石有可能是人为制造的,因此这个证据并非完全可信。
还有孩子说,如果恐龙不存在,电影里就不会出现恐龙的形象。既然恐龙在电影里出现了,它极有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另一个孩子持反对观点:电影中出现的东西有可能是假的,或许是人们想象出来恐龙的形象。
这个讨论反映了存在与想象二者的关系问题。孩子们反复思考何为可信的证据、何为真实的存在。
存在是否仅仅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和证据?
想象是否能够创造出真实的存在?
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孩子们探索「存在」与「不存在」的界限,激发了对于现实和想象的思考。而对于圣诞老人和恐龙的存在性问题,思考和讨论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
导师制研学:
自由玩耍为何如此重要
行程的尾声,我们特意预留了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这半小时的时光,是那样的珍贵。家长们聚集在苏州河畔,轻松地交谈,而孩子们则沉浸在自主的游戏中。
这是我们导师式研学过程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段,孩子们袒露他们最真切的行为习惯,导师和助教则在一旁默默观察。
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小杰的变化。这个爱哭的小男生已经长大了,成为有领导力的小哥哥了。几年前,我们开始接触他时,他很少出来玩,明显不适应与同伴玩耍的节奏,任何一个环节不满意,就哭着跑回家,或躲在一边闹情绪,“再也不跟你们玩了!”
随着这几年的陪伴和各种丰富的活动刺激、滋养,现在的小杰不仅能玩,还能发明创造地玩。看着他用小纸片创造卡牌游戏,引领着年纪更小的孩子一起玩,我们想到了前些年,已经去英国留学的大孩子也曾这样带领着小杰。这一幕,使得我们更加相信,同辈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和观察。
晚上,家长们在群里回顾白天的经历。Amber的妈妈分享道:“Amber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了,她认为礼物是我在网上买的。不过,她今天下午还是给圣诞老人写了信。”这让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当Amber妈妈收到从助教老师小狄那里收到孩子写给圣诞老人的信时,她非常感慨:“感谢这份特殊的‘礼物’。哲行家让孩子们保持天真,既保护着那些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们的童真,也给了像Amber这样的孩子另一种可能性……”
文 / 鼎立、饼饼、小狄
图 / 皮皮
一寸哲行
“行走的苏格拉底”项目,希望让更多孩子的周末时光不再单调和贫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不一定是大部头,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也不一定是长假里才能盼来的“万里路”。一寸虫哲行家,践行周末行走,嵌于日常,寓思于行。不必远行,在我们的周边 Citywalk,也能打开想象,恢复童年该有的模样。
目前我们每个项目有两个公益名额——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儿童」完全免费,长期资助至其上大学。
「随迁儿童」:父母任意一方无大学及以上学历,家庭在沪无房无户。如果您符合条件可直接报名,无需缴费,也欢迎推荐符合条件的家庭与我们联系。
申请加入“一寸哲行”俱乐部
请扫码咨询
下期「一寸哲行」预告:
报名须知:
1、主办方有权对活动进行摄影摄像,并有权发布至相应网站。
2、报名参加活动即视为默认并同意本活动声明,如您不同意本活动声明,请与主办方沟通后方可报名。
3、费用包括出行保险、课程研发、教具、导师及助教劳务等费用,不包括午晚餐、景点门票,不包含出发地至集合点的来回交通。
4、登记身份信息仅用于保险购买。
5、出发前一天可全额退款,出发当天不再接受退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