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暑假怎么过:花钱还是费爹妈,只能二选一吗|教育观察
时事
2024-07-07 11:31
上海
文|彭晓芸
儿子入选了美国一个小提琴大师班夏令营,在伦敦办理签证遇到一些困难,始终约不上,排号已经远远超过出发日期。我们正在想办法,好不容易终于约到了前往北京面签的号,赶紧告知孩子。
却得知他已经写信给主办方,请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信中有句话让我们很感慨,他说由于签证未有着落,随着日期的逼近,前往美国的费用日益升高,他感到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只能遗憾地放弃。
这是孩子的懂事。却也很容易让父母觉得很愧疚,我们究竟什么时候传递了什么信息,让孩子作出放弃的决定?
01
真的欠孩子一个出国游吗?
暑假来了,许多家庭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暑假怎么过?
这不仅是一个时间安排的问题,更是一个家庭预算的问题。
暑假的花费成了很多家庭的心头一大患。
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又不至于让家庭经济捉襟见肘,这样的抉择实在令人纠结。
近期,有家长找我,问道:
“
彭老师,明年你们有没有伦敦的游学计划?
如果能跟着你们,是最理想的,我想知道大概预算,我和我的闺蜜准备给孩子筹措一个毕业旅行,我们需要提前存钱。
”
我咯噔了一下。
游学,大概几万块,这个预算随便估量一下,不是什么秘密,需要提前存钱?
说明她的经济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我随即回答她:
“
出国游学也不是必需的,还是要考虑家庭的规划和经济,不建议缩衣节食去游学。
孩子平时能少看手机,多观察周边就够了。
”
她立马回我:
“还得是我彭老师。
“似乎如释重负。
02
教育如就医:药物选择
如何过暑假,这居然让我想起一本畅销书,《病人家属来一下》。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开销上,颇似那病人家属。
该书作者医生王兴曾分享过一个经历。
一病人家属问他术后化疗是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好。
王医生如实告诉她,从疗效上来看,两者没有非常大的差别。
然而,家属打了许多电话,纠结了很久,最后告诉王医生,他们还是决定用进口药。
王医生告诉她,进口药需要走流程,大概要三个工作日后才能使用。
家属一下子变得松弛,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说:
“
进口的慢是吧?
国产的是不是快?
那我们用快的
。
”
家属巧妙地将
“
用药选贵的还是便宜的
”
这个问题,转换成了
“
快还是慢
”
的问题
。
这对王医生也是很大的触动,找到了一种新的沟通方法。
对于经济上可能有困难的家庭,他会提供更多信息,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在
“
贵还是便宜
”
中做选择。
03
择校:私立与公立的决策
这也让我联想到近期许多家长在教育选择上的纠结。
教育决策的确不容易做出,这跟病人家属在决策时遇到的困境颇有相似之处。
比如,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所谓
“
更好
”
的教育,不惜节衣缩食送孩子去私立幼儿园。
每个月的费用高达上万元,而实际上,一些优质的公立幼儿园,每月只需几百元,教育质量并不比民办幼儿园差。
由于持续的低生育率,普通的幼儿园面临招生困难,而优质的公办幼儿园也不再像过去那么难进了。原本资源紧张的公立幼儿园也成为一些家庭的可选项。
在亲身体验了公立园的教育质量后,不少家长感慨,早知道能进这么好的公立园,可能不会每个月花费那笔巨款。
这种困惑和纠结与病人家属在药物选择上的心理状态如出一辙,都是在
“
贵
”
与
“
便宜
”
之间寻找心安理得。
最近,身边还有不少
家
庭因经济原因从民办中小学
转
向公
立学校
。
其中有不少是多年朋友,我一概表示支持,即便他们离开的是我非常赞赏的私校。
原因无他,我始终认为,
教育的因果机制非常复杂,我们不必将其简化为某种单一选择,并被某种单一归因所裹挟。
孩子不会因为你没给他读民办就一定走下坡路。
04
教育工作者,如何与家长谈话
从王兴医生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有温情的沟通。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
对于那些不适合出国游、出国留学,或者不适合挤破头去私立学校的家庭,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基本支持?
量体裁衣,可能是教育方案很重要的一个面向。
同时,还要让家长知道,这样的路径也未必一定比花钱更差。
对于一些家庭,如果钱的方面预算有限,可能他们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知识分子家庭,专业精英家庭,也许通过智识上的优势,在日常陪伴、在信息差等方面着力,从而帮助孩子获得进步。
还有一些,父母学历不高,但时间上能有优势,性格特质上温和耐心,能给予孩子温暖与支持,也未必比甩手掌柜式的花钱方案效果更差。
真正困难的,是既没钱又没时间的父母。
对于这样的家庭,恐怕更需要社会提供支持。
或可通过社区的互助组织、免费的公共教育资源以及机构的公益项目,来弥补家庭教育资源的不足。
05
疗效与心安理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教育与治病一样,重在疗效而非花费。
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药,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只要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一定要选择更贵的选项。
在做决定前,我们需要认真掂量自己的支付能力,审慎理性地选择适合的方案。
这种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教育和医疗,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决策时考虑风险和性价比,应当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思考框架,而不是碍于面子回避或陷入攀比的窘境。
想到这,本
想批评孩子怎么能擅自拒掉夏令营的我,心情也平静许多了。
也许,孩子有了独立的决策能力是值得祝贺的成长的一步。
无论他的决策是否与你一致,是否如你所愿。
好生活的哲学课
为终身学习者提供精神和思想资源,提倡理性审慎的公共言说,力求说理,节制煽情。 创办人简介:彭晓芸,哲学博士,游历过纸媒、网络、电视多种形态的媒体,担任过多家媒体评论部主编,因对教育的兴趣日深,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最新文章
教育流动中择校的策略:那些隐性的教育资源你注意到了吗|英伦观察
害怕去银行,不想约医生|落地伦敦3个月,我的适应能力全家垫底了
AI时代,哲学系的人为什么不怕“找不到工作”?
假如一定要当全职妈妈,麦琳不如拿钱带娃环游世界,把自己流动起来是王道
不会木工的心理学家得不了物理学诺奖:过度稳定可能反而是一种风险
体验英国二手校服文化|大摇大摆去买二手!没人说你穷,还会带来意外的社交收获
教师身份的流动与教育的未来:从个人经历到AI时代的思考
这个开学第一课,写给“厌童症”社会人士
你以为国外不卷?我在伦敦见识了英国人如何卷“体能”|英伦观察
奥运落幕了,孩子的“基因彩票”怎么算,这届中产父母很纠结
拜登退选万斯逆袭|教育的悲歌:精英主义与反智传统的博弈,教育公平更近了吗?
高考录取不理想,就去留学? 这条路还能通吗
从《玫瑰的故事》看情感教育,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聊“爱情”这件事
暑假怎么过:花钱还是费爹妈,只能二选一吗|教育观察
中金员工坠楼事件,超越个案,能看到什么|我们应对未来的复杂认知,够吗
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很大的诱惑,也存在巨大的风险
做哲学一定要念个博士吗?来做个思想实验试试|一寸计划
做哲学一定要念个博士吗?来做个思想实验试试|一寸计划
哲学热来了|倦怠社会,哲学让我们更有力量吗
爱情哲学课上,学生问如何看待“胖猫事件”|教学手记
《绿色中国》| “以哲学为方法”的自然教育
AI时代,为什么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了?|青年教师成长营招募
这个平安夜,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跟“圣诞老人”说什么
儿童哲学|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行走的苏格拉底|在历史博物馆里,孩子们发现不一样的哲学
自然教育与哲学教育相融合,这将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实践
不掉入逐零游戏的陷阱,才是真正的“动态清零”
酒店再豪华,不能住一万年;封控再安全,不能封一万年|社区防疫常态化现在缺什么
为一位老太太的康复训练权益辩护
吁请关注“聚众核酸”隐秘感染链条,是时候转入社区防控常态了!
“双减”风暴中,重新思考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解读“双减”政策,配套改革看这六条
太多精神异常状态处于不被治疗的放任自流中,这是全社会都在承担的代价
都市返乡族的爱与怕
普通人有免于被“内卷”的自由吗?
意定监护:清醒的你决定糊涂的你,仅仅是法律问题吗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