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

时事   2023-12-18 23:08   上海  



1897年,有位8岁的美国女孩,非常困惑地给《纽约太阳报》写信:


“记者先生:我8岁。我的朋友里面,有的小孩说“圣诞老人是没有的”。我问爸爸,爸爸说:“去问问《太阳报》看,报社说有,那就真的有了。”因此,拜托了,请告诉我,圣诞老人真的有吗?

Virginia O'Hanlon,115 West Ninety Fifth Street. "


《太阳报》收到这封来信后,用社论的方式给小女孩作了答复。


圣诞老人存在吗?编辑来信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维吉尼娅,让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的朋友说没有圣诞老人,那是错的。

在那个孩子的心中,肯定是染上了现时流行的什么都怀疑的习性。什么都怀疑的人,是心地狭窄的人。因为心地狭窄,不懂的东西就很多。虽然那样,还断定自己不懂的事情都是谎话。


不过,人的心这个东西,大人也好,小孩也好,本来是非常小的啊。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无限广阔的宇宙里,我们人的智慧,就像一条小虫那样,是的,就像蚂蚁一样小。要想推测广阔的,深奥的世界,就需要能够理解所有的事物、了解所有事物巨大的、深邃的智慧。


是的,维吉尼娅,圣诞老人是有的,这绝对不是谎话。在这个世界上,如同有爱、有同情心、有诚实一样,圣诞老人也确确实实是有的。


你大概也懂得吧,正是充满这个世界的爱、诚实,才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了,快乐了。假如没有圣诞老人,这个世界该是多么黑暗,多么寂寞!就像没有你这样可爱的孩子,世界不可想像一样,没有圣诞老人的世界,也是不可想像的。


没有圣诞老人,减轻我们痛苦的孩子般的信赖、诗、爱情故事,也许全都没有了。我们人类能体味得到的喜悦,大概只剩下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身体能感觉到的东西了。并且,儿童时代充满世界的光明,说不定也会全都消失了。


怎么说没有圣诞老人呢?不相信有圣诞老人,和不相信有精灵是一样的。


试试看,圣诞节前夜,让爸爸给你雇一个侦探,让他监一下全纽约的烟囱怎么样?也许能抓住圣诞老人哦!但是,即使看不到从烟囱里出来的圣诞老人的身影,那能证明什么呢?


没有人看见圣诞老人。可是那不能证明没有圣诞老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确实的东西,是孩子的眼睛、大人的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维吉尼娅,你看到过妖精在草地上跳舞吗?肯定没有吧。虽然如此,也不能说妖精是胡编的瞎话。在这个世界上某些看不见的东西,不能看到的东西,决不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想像出来的。


我们能分解婴儿的哗啷棒,看它的声音是怎么出来的,里面是怎么组装的;但是,眼睛看不见的覆盖着世界的大幕,不管有多大力气的人,不,即使全世界的大力士一起上,也是拉不开的。


只有信赖、想像力、诗、爱、爱情,才能在某一个时刻,把它拉开,看到大幕后面的、无法形容的、美好的、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样美好、闪光的东西,难道是人们编造的瞎话吗?


不,维吉尼娅,那么确实,那么永恒的东西,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说没有圣诞老人?


哪儿的话!让我们高兴的是,圣诞老人的确存在。不止如此,他大概永远不会死亡。一千年以后,一百万年以后,圣诞老人也会同现在一样,让孩子们的心高兴起来。

(中文翻译来自网络,英文原文出处https://www.nysun.com/editorials/yes-virginia/68502/)




这篇文章据说是美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社论,而作者恰奇由于富有“想象力与同情心”,成了保卫儿童信仰的英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据说有一名老师因告诉学生圣诞老人是假的这一“事实”而被学校解聘了。


对着一年级的小朋友,这位教师还揭穿了其他美国传统节日中的神话人物,包括复活节兔子、牙仙子和书架上的小精灵。很多课堂里的孩子不愿意接受这个“赤裸裸”的真相,部分学生甚至哭泣着跑出教室。


一个问题,两件事情,两种结局,说“真话”的人丢了工作,而“撒谎”的人被人称颂。问题可能不在于真假之争,圣诞老人的真相可能并不重要。


孩子是充满幻想、天真烂漫的,想象是他们的超能力,而幻想游戏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随时可以变成各种生物,上天入地,穿越时空。通过幻想游戏,孩子们的想象力、思考力与语言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合作也随之得到锻炼。



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及大大小小的故事,正是孩子们幻想游戏的素材。这些东西组成了他们的世界,在幻想世界里,真假是微不足道的。


而正因如此,那位老师说出了“真相”才被视为不称职,他破坏了孩子们的想象生态,粗糙地践踏孩子们的幻想世界。与此相反,那位记者的社论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珍视孩子们的童年与幻想。


不过,对幻想故事的喜爱,并不会导致孩子的真假甄别能力的削弱。很多孩子,实际上能够清楚有效地区分虚构与真实。在我的哲学课上,小朋友们讨论了圣诞老人的存在性问题,大约有接近九成的孩子倾向于相信圣诞老人不存在。


这其实就消除了很多家长的担忧。像纽约太阳报记者那样,对孩子隐瞒“真相”,并不会造成孩子的认知混乱。孩子们能够清楚地区分游戏内与游戏外,能区别幻想与现实。


学校里孩子时不时会问我,真的有孙悟空吗?圣诞老人存在吗?对这类问题,我不会简单地回答是与否。相反,我会反问学生,他们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他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据又是什么?


当学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跳出幻想游戏的情节了,开始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论证一个故事形象存在的可能性了。后来,我就把他们的疑问作为课堂讨论话题。圣诞老人存在吗?


圣诞老人之赌:相信圣诞老人存在有赚头


在三四年级的学生中,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的人大概占总人数的10%左右。他们之所以相信圣诞老人存在,有一类重要的理由是:存在着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这类事情大体跟他们拿到的礼物有关系,根据他们的经验,礼物不可能是父母提供的。


这无法解释的礼物,就被归因于圣诞老人:把不可能性归结为圣诞老人的可能性。



有些学生认为,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因为百科书上对圣诞老人是有记载的;


还有学生认为,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是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基于这个想法,有人认为,信是一桩好买卖,不信是亏的。他的想法是这样的,分两种情况:


A、相信圣诞老人存在。假如不存在,我没有损失;假如存在,那我挣得礼物;


B、不相信圣诞老人存在。假如不存在,我没有损失;假如存在,那么我得不到礼物;


综上所述,我应该相信圣诞老人存在。


这个想法跟著名的“帕斯卡之赌”的结构是类似的。帕斯卡说:


“让我们权衡一下赌上帝存在这一方面的得失吧。让我们估价这两种情况:假如你赢了,你就赢得了一切;假如你输了,你却一无所失。因此,你就不必迟疑去赌上帝存在吧。”


选择相信上帝存在,那么你有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也可能一无所得;选择不相信上帝存在,那么无论上帝存在与否,你将一无所得。


虽然这两者概率相当,但考虑到信上帝可能带来的无限好处与永恒的生命时,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把赌注下在“上帝存在”这一选项。在这里,上帝或圣诞老人存在与否似乎成了一个实践问题。然而,圣诞老人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


“他的存在,违反了所有的已知的科学定律”


大部分孩子认为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从父母的言语中,有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圣诞老人是假的,爸妈经常跟我们说,要乖,不乖圣诞老人就不给我们礼物,这话说的好像圣诞老人是听从他们的一样,听从爸妈的话,才能得到圣诞礼物,那圣诞老人肯定是假的。”


这相当于告诉孩子,家长就是圣诞老人。很多家长估计也没有多少精力去维持孩子关于圣诞老人的信念,比如,很多孩子在圣诞礼物上发现了快递标签;也有孩子从快递员手里接过来圣诞礼物;还有孩子在妈妈的床头发现了他特意要给圣诞老人的梨。


不过,真正让孩子确信圣诞老人不存在的,却是“科学定律”


在课堂上,有个小组用了反证法来证明圣诞老人不存在。

假设圣诞老人存在,那么他必须具备如下超能力:


1、读心术。知道我们每个小孩的想法;

2、分身术。一夜之间得分完礼物;

3、长生不死术。大胡子爷爷从古至今每年都来,年年都是他;

4、炼金术。每年都在发礼物,必须有很多金子,但是从来不工作;

5、飞行术。骑着麋鹿到处飞;

6、穿墙术。很多人家里并没有烟囱,必须穿墙了;

7、拥有魔术口袋。口袋必须得装得下全世界的礼物。  


而这七项技能都是违反科学定律的,因此,圣诞老人不可能存在。


针对以上七条,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圣诞老人有可能一代代传下来,他可以有很多子孙帮他。而且地球是有时差的,所以应该是有两天两夜才对,时间是够的。


不过,很快有同学指出其中的逻辑不合理。假如圣诞老人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那么应该有圣诞小人呀。圣诞老人自己不会生小孩,那么应该有圣诞老婆婆,但是从来没人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存在着圣诞老婆婆与圣诞小人呀。


所以,从论证力度来看,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相信圣诞老人不存在。


不存在圣诞老人,存在圣诞行动


在几番论辩之后,有人认为,圣诞老人可能跟我们想象的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他不是那个洞悉人心,一天之内,骑着会飞的麋鹿,爬烟囱给所有小孩送礼物的老头。


在很多小朋友那里,他是我们每一个送出礼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亲人朋友。他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不只给孩子带来礼物,也给孩子带来快乐,是人们的爱心。


听到这类言论,有学生就此评论,那个叫做圣诞行为,不是圣诞老人。

虽然“圣诞老人”大概是不存在的,但是“圣诞行为”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一寸哲行

Merry Christmas

“行走的苏格拉底”项目,希望让更多孩子的周末时光不再单调和贫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不一定是大部头,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也不一定是长假里才能盼来的“万里路”。一寸虫哲行家,践行周末行走,嵌于日常,寓思于行。不必远行,在我们的周边 Citywalk,也能打开想象,恢复童年该有的模样。


目前我们每个项目有两个公益名额——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儿童」完全免费,长期资助至其上大学。「随迁儿童」:父母任意一方无大学及以上学历,家庭在沪无房无户。如果您符合条件可直接报名,无需缴费,也欢迎推荐符合条件的家庭与我们联系。


申请加入“一寸虫哲行家”俱乐部

请扫码咨询


● 圣诞快乐 ●

Merry Christmas


异地参加不了上海行走活动的同学

可选择线上读书会



好生活的哲学课
为终身学习者提供精神和思想资源,提倡理性审慎的公共言说,力求说理,节制煽情。 创办人简介:彭晓芸,哲学博士,游历过纸媒、网络、电视多种形态的媒体,担任过多家媒体评论部主编,因对教育的兴趣日深,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在大学任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