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饶毅的文章是迄今为止把预聘制说得最清楚的一篇。改革是困难的,但是不能因为个别极端因素而退回到铁饭碗的老路。至于怎样渐进改革才是富有成效且稳妥的,可讨论,但目前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会因为极端案例而群情激愤地控诉“非升即走”,实际上可能说的已经不是这个预聘制,而是个别高校自行发明的变种。复旦那个案例,如果非要追究体制原因,我认为基础教育的责任更大,是哪种基础教育把他养成这样的反社会人格的?基础教育阶段以及家庭是首要责任。如果说复旦有什么责任,我认为主要在于有没有及时识别其病态并通告其监护人送医。这个责任要尽到,的确,可能此类偏执人格有时候难以识别,那么,就要举全社会之力,普及更多心理、精神疾病的常识,最大限度防范于未然。当然,精神科治疗不是万能的,但目前中国的实际状况是,认知根深蒂固,讳疾忌医,太多精神异常状态处于不被治疗的放任自流中,这是全社会都在承担的代价。(彭晓芸,手机上简短导语,饶毅文章请复制链接查看,不便之处请谅)
https://mp.weixin.qq.com/s/v3Q6e62B5qpjwkdxL9MR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