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认为被贴上“家族企业”不好,很多企业也想去掉这个标签,可事实真相呢?
家族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据美国季刊《家族企业》杂志统计,美国家族企业在企业总数的占比达到54.5%,英国为76%,澳大利亚为75%,西班牙71%,意大利和瑞典甚至超过了90%。据美国《商业周刊》的一次调查结果,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中,有177家属于家族企业。
为什么?
一家企业是否能长寿,核心不是看其顺风顺水时能发展多快,而是低谷时能否撑得过去。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非家族企业容易在遇到困难时分崩离析,而家族企业由于血缘关系往往能团结在一起,渡过最困难时期!
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的是:国外家族企业,往往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当家族成员有合适的领军人物出现时就采用家族人员,没有时则只管分红、管理则外聘职业经理人。
当认认真真搞形式主义变成一种常态时、当病态成为一种常态时、当非价值链占主导成为一种常态时,是变态、病态、下滑的开始!
每年做新的经营计划时不妨回顾一下,最近3年非常漂亮的战略、品牌、计划和战略举措等,执行落实了的比例有多少?
回归生意的本质,必须更务实。虚实结合才能长治久安、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卓越的企业家都是相当务实和清醒的,注意防微杜渐,经常自省、回顾、总结和持续改善!
管理永恒不变的问题:
是什么(WHAT)—— 目标是什么?现状是什么?差距是什么?
为什么(WHY)——为什么不会干的人还在干?为什么不找会干的人干?会干的人为什么不干?
怎么办(HOW)——不会干的人怎么办?怎么找到会干的人?怎么让会干的人愿意干?
用人所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尽量扬长避短。
信息碎片化开放化的今天,艰辛的是有清晰方向却让一帮不会干的人在干,努力耗费青春让不会干的人变会干,最终岁月空蹉跎。一方面要组建不同级别的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培养队伍,把队伍当小孩来带,当弟弟妹妹来带,就不会觉得累了。
领导和员工都需要目标,领导和员工都需要激励。不同的是,高明的人会自我设定目标,会不断自我激励!
优秀的管理人员至少要完成下面四次转变:
在管理上,学会由管事到管人的转变。
从管人到管规则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激励机制。规则定好了,就不需要花力气盯着每个具体的员工了。
在经营上,要做到从销售到营销的转变。
从营销到战略的转变,战略要明确做什么更要明确不做什么。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