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回顾2024年,其实感慨颇多。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同时也有一些不顺的遭遇。在喜悦的亮部和忧伤的暗部地交织中,时光就这样无情地前进。
就以这篇文章,碎碎念地记录一下自我的经历和反思:
1.知乎读了2000多万字
今年知乎读了2000多万字,白嫖(捂嘴笑),但我也给它贡献了百万的流量,算是扯平了。
知乎的信息虽然冗杂,但碎片中有许多亲历者一手的感悟,让人比较清晰地了解当下真实的动态。
2.看了两百多本书。
得到APP看了八十几本,电纸书阅读器看了几十本,微信读书陆陆续续也看了几十本,纸质书买了一百多本,看完了大半。
(二手书平台多抓鱼好像不能单独看今年的购买数据)
唯一遗憾的是,看的垃圾书比较多,不过看得多了,也让我对书籍祛魅,建立起自信,这些人也不过如此嘛。哪怕是《史记》这种经典名著,我发现也不是每一篇都写得特别好,李白杜甫也有很多诗没那么出名。
同时自己也帮某大佬写了书,书也出版了,感谢大佬给的机会,算是间接完成了自我的心愿。
3.坚持写了一年的公众号。
正儿八经开始写公众号,应该是去年的1月1号《教培为什么必须死》那篇文章开始,到现在,正好一年了。
这一年基本上做到了笔耕不辍,事特别多的时候就会鸽一两天,但总体还是保持了更新,截止到目前,写了近300篇文章,差不多50多万字吧。
算上工作、知乎和其他运营的账号,今年一共应该写了100多万字吧,练习量上应该还行。
我很少坚持一件事坚持这么久,写东西从最开始的焦虑和恐惧,变成了逐渐享受这个过程。思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4.新媒体内容还是要让观众有获得感。
哪怕这种获得感是虚假的,比如《十个英语学习小妙招》,其实没啥用,但这类内容就是流量好。
观点和技法固然重要,但是内容上给人的获得感,一样重要。
我最近逛了一圈公众号和知乎,我发现大家都在拘着,要么就是糖水式的齁甜,要么单纯是暴论输出了。
信息的价值被忽视了。下一轮洗牌他们估计得下场了。
5.我是怎么做百万业绩的。
有段时间,我负责的账号,每个月能有一两百万业绩。内容由我一人策划、操盘、写作,我负责前端流量。当然,后期团队和IP也是很给力的,不过能有流量和金钱的成绩,我想,我应该是做对了什么。
这点倒是可以分享一下,就是内容里,要给非常明确动人的细节,要不漏痕迹的精雕细刻。
一条脚本其实不长,400到800字而已,但我经常会为了三五句话,调研十万字的资料,该专业的地方顶到头,该泛泛而谈的时候泛泛而谈。
这样详略有当,你的内容才有击穿感和势能。微观细节让人感觉深刻,宏观论述让人感觉全面,一结合,力度就有了。
文字虽然都是一掠而过的符号,但符号与符号之间,会有力度势差。
在这个过程里,也让我对精准流量有了明确的体感。
6.互联网行业面临衰退。
以前狂飙突进的补贴是不会有了,搬运抄袭吃流量的大概率要死翘翘,自媒体会回归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各种方式卖产品。
没有产品的自媒体公司,这个冬天注定非常漫长。
不过衰退也是好事,大家终于从浮躁中抽身出来,挣快钱的瞬间跑路,留下认真做内容的人,对于行业生态是好事。
为什么我不遗余力地黑韭菜大师,因为这帮人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生态,搞乱了市场。
7.自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个账号和一个IP,要想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其实需要支付极高的内容成本,但这一块成本,基本上都被忽略和忽视了。基本上都是交给了编导和文案策划,也就是我这个岗位,所以我的怨气很重。
一些简单和中等的内容,我倒是可以操控全流程,但是一旦涉及大爆款和击穿,比如五十万到一百万粉丝体量的操作,必须支付内容成本前端调研。
但除了影视飓风、小约翰可汗这些账号,我基本上没有看到有中腰部账号,制定了完整调研检索的流程。
8.自媒体行业大多数人没挣到钱。
抖音每天有3000万条视频上传,其中90%的内容都跑不出500的播放,这行大多数人其实捞不到流量,也挣不到钱。
许多所谓的技巧都是扰乱人心的烟雾弹,唯一的出路就是认真做内容。
大多数人钻空子的操作,其实是在浪费时间,你把这些时间认真看材料,做内容, 早就火了。
9.硬广已死,情绪链接才是出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抖音、视频号等软件上数亿用户的沉淀,未来对内容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其中蕴含的机会也是无限的。
硬广基本上没空间了,哪怕网页上跳一个广告,人家也会本能的无视,真正的营销空间就在内容上。
内容营销的底层是情绪链接和构建信任。
在我看来,所有内容从业者都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看你的内容,而不是看帅哥腹肌或者美女跳舞?另一个问题是,你要给我推荐东西,我凭什么相信你?
最近微信推出了社交电商,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私域流量的一个突破点。
10.文案价值被忽视了。
大多数人过于追求所谓的观点和IP,文案的价值我感觉被忽视了,文本结构、行文和节奏,都没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内容的质感非常差,没有击穿和势差。
其实大多数人的运营和策划也不怎么样,弱弱联合,就是流量死区。
11.看点理工科的东西真的有用。
虽然我算是文字工作者,但我还是喜欢看点理科的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和《认知科学》。
我今年写文章的水平,相对于我之前的一个飞跃,就是我通过《信息论》,领悟了文字本质上是信息的编码,语言精炼其实是对编码内信息量的调整,让我能快速输出一些合格的内容。
12.设计和排版也很重要。
这玩意精通很困难,但是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会在运营层面事半功倍。《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我感觉不错,《The Functional Art - An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Graphics and Visualization》也不错,它里面比较详细地表述了人类视觉的成像原理。
13.使用正版软件体验很好。
因为懒得折腾,我去年买了一些正版软件,比如office365、IDM等等,我发现额外的省心和好用。一方面避免了电脑中毒的风险,另一方面不用费尽心机找来找去,人家还会自动更新,出现啥问题,还能写邮件去找茬。
不过office365内置了一个office plus,有点烦,需要手动删除。
14.破除了对世界的粉色滤镜。
我以前总会默认世界上其他人和我一样,我用我觉得友好的方式和人打交道就行了,但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被其他人,包括不限于小领导坑了几次后,我对世界的滤镜就破碎了。涉及利益相关的事,我会先评估这个人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流氓无产阶级,然后再选择用什么方式和她打交道。
人性不太好,也不太坏,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而且人与人的差别很大。
该撕逼就撕逼,要学会释放自我的攻击性,不要默认所有人是好人,工具人就该用工具人的方式对待她,底层会把你的善意认为是软弱,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占便宜。
要远离性格有缺陷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绝对理性,我知道这个观点可能偏激了,就是很多人其实字面意义上并不特别聪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比较狭窄,你要换种方式跟他打交道。
打个不恰当的比分,比如你说感冒了,要吃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人家其实不能理解这个概念的,你把有效成分化在水里,然后用杨树皮泡一泡,说是玉帝施法过的神水,包治百病,人家喝了有效果,马上感恩戴德。
15.你没有改善你的处境之前,任何社交没有意义的。
天天轰趴和旅游的人,是完成了技能的学习和资本的积累,然后去拓展人脉的。
就像玩《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你钻石分段以下,根本不需要组队,一个人就能打穿,组野队的话,那些不规范的操作,反而会拉你的后腿。
等你钻石段位以上了,队友的水平比较整齐,下限很高,对手也很强,这时候才有组队的必要。
所以社交,取决于你所处的阶段。
16.基本完成了知识星球主体内容的写作。
知识星球的内容,本质上是我这五年工作经验与阅读写作的沉淀,看着自己一点点把它编织出一个“坚固”的体系,还是有一点点细微的成就感。
写在最后。
一年前,我坐在新买的小米显示屏前,用新买的机械键盘码字;一年后,我坐在买了一年的小米显示屏前,用买了一年的机械键盘码字。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一切好像又都变了。
也许就像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说的那句话一样: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so we beat on,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