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起了个抽象的标题,其实了干了五年新媒体,我知道标题所谓“正确”的样子是什么,但奈何,内心还是抵触那一套。
今天聊一个略带玄幻,但是我很喜欢的话题,就是关于信息和统治。
其实任何历史朝代和历史时期,上层和下层之间,信息是互相隔绝的,这是统治的基础。因为信息才是最大的权力。
为什么古代的书要写成文言文,而不是元曲那种市井白话,类似《拍案惊奇》,因为要通过文言文这套加密的符号算法,过滤和隔绝中底层人。
然后文官集团掌握知识和知识的解释权,你什么都不懂,哪怕你有钱也做不了官,古代当不了官,既然也了解不到政策,别人偷偷通货膨胀,或者盐铁官营下给紧缺物资张涨价,或者安插个什么罪名,你的钱自然也保不住。
所以汉代人就看明白了:
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
为什么要去找大儒学习叩问,就像《送东阳马生序》里的宋濂一样,是真的大儒水平高吗?其实也不是。
因为人家是圈内的人,你是去混圈子的,而且所谓的教科书写得枯燥难懂,关键处释义不清。
比如《中庸》的这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率”字是什么意思?
当然很多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这里就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就是人家大儒钦定的说法,你不知道,那你就答错没分了。
因为上下层的信息渠道就是隔绝的,虽然其中的很多内容是通过教科书记录了,但是文字这种符号,啧啧,怎么说呢,底层意思是含混不清的,特别是文言文,它某种意义上是故意写成那样。所以需要有专门的人解释,这帮人就是儒生,或者说知识分子。
这些珍贵的解释和真切的意蕴,都是不写出来的,要么是《内部刊物》,要么是师徒内的口传心授,外人是不知道的。
比如《论语》其实就是内部刊物和口传心授,交了学费的门徒才知道,只是说弟子们整理出来了,对外流通了而已,这种毕竟是少数。
中国的语文教育,比如写作文,和一些公文,某种程度上就是空洞无物的,是一种脱离实际沟通意蕴的加密算法和符号,为特定体系服务的。
人是依赖于信息而活的生物,我们会根据我们摄入的信息进行决策。
想影响人或者误导人,就破坏他的逻辑决策链就好了,因为广义上的大多数人缺乏分辨事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忽悠就上当,这也是韭菜大师存在的基础。
比如一个事情有十个环节和步骤,你缺了一个就会失败,当然这些环节中有重要和不太重要的部分。韭菜大师就会根据人性的弱点,过分强调某个不重要的环节,对应到自媒体领域就是,追求标题暴论和运营技法,这两点恰恰是最不重要的。
当然他们其实也讲得不好,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就听过一个段子,就当编的故事。
也就是一对父母千方百计想让孩子进体制,然后在某个酒桌故事会上,听到了某些秘密渠道,可以进编或者国企,然后花了大价钱,咦,好像真的进去了。一家人美滋滋。
但结果呢,两年后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编制没了,签劳动合同成私企打工人了。
这些政策和信息的执行和部署绝大多数人其实不知道的。
我经常诟病中国式父母逼孩子考公考编的问题在于,不是体制内不好,而是他们就像我干自媒体看到的大多数受众一样,被简单信息操纵了。
体制内分很多种,是选调生?中央部位公务员?地方省市的公务员?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还是什么?
是行政编、事业编、公益岗还是什么?
事业编按拨款方式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筹薪资和全额拨款的差别是很大的;而且事业单位分很多种,教师是,医院是,图书馆的人员是,科研院所是,里面待遇和岗位千差万别,真的搞清楚了吗?
听到编制美滋滋,但是生产型事业单位已经逐步转制私企了,他们有几个人知道?
就像我有个同学,毕业了去某相对偏远的地方教书,兜几年圈子,千方百计调回城区重点中学,结果发现城里教师工资比偏远地方还低一千块钱。
信息是精神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物质了。
比如股市大A,为什么经常把许多人在高点套牢?
我知道大师们有很多说法,但在我看来,就是这个社会的底层驱动力还是生产和劳动,要用某种方式把一些人的财富给捏住,不能让他们躺平,得去努力工作。
就像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写的一样,为什么罗马公民和贵族穷奢极欲、夜夜笙歌?人家不一定真喜欢这个事,搞多了也腻味了。
就是为了消耗掉行省和被征服领域人民的资源,好让他们明年继续辛苦劳作,一旦躺平,田土荒废,无人放牧牛羊,整个社会体系就无法运转了。
其实会所和高端夜场也是这种功能,要把基建狂飙下各种手段捞钱的小老板的钱给消耗掉,以此进入下一轮的消费→生产循环。
因为只有富二代和那些老板能消费得起那些地方,而他们来钱又太容易了,等于说某种程度的特许经营。
所以信息才是最大的权力,各行各业和各阶级之间,有着明确的信息壁垒,能把自媒体做好的人,基本上就是在阶级壁垒上凿开了一点点缺口,流露出了一些信息而已。
当然,经济狂飙的这二十年,许多信息壁垒是内和外的,也就是说,国外好,国外有,那么就可以照搬进来,比如uber在国内就是滴滴,palpay就是支付宝,twitter就是微博等等。
其实直播领域也一样,没什么创新的。
国内擦边女主播这一套,其实学的就是韩国的AfreecaTV,包括妆造、布景、灯光,一模一样。如果你可以上Instagram,你会发现那些网红的摆拍和造型基本一模一样。
(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个相对尺度小能发出来的)
就像我看好多人说要孵化女主播之类的,连Instagram都不会用,AfreecaTV都不会抄,又陷入了低端复制搬运抄袭的循环。那这离失败还差三个月,那点热门内容抄完了,被AI检测洗稿,人工审核降权就GG咯。
所以某种程度上,营销号是被扶持助推的,并不是他们本身多牛。而确保信息差异,是保证层级差异的基础。
这也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自媒体账号结局,就是抄完爆款后的暴死,因为他们从来无法理解,也没有解决过,信息成本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