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翻开你的关注列表,应该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今年和去年,许多百万粉丝的大V,基本都停更了。
很多人总对自媒体有误解,总觉得粉丝越多越好,流量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
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你粉丝的最大购买意愿。
比如你做了一个泛流量的营销号,就算有一百万粉丝吧,但每个粉丝的购买意愿就一块钱,那么拢到底,你的潜在收益就100万,这还是理想状态。
但如果你的粉丝,每个人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有1万,那么你有1万粉丝,那么你的潜在收益可以有一个亿。
所以粉丝量不重要,粉丝的平均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才重要,人家不愿意花钱,白嫖粉再多也没有意义。
我记得之前某时政大V,几百万上千万粉丝,开直播,一晚上好像就卖出了三百块的东西。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我就美滋滋薅平台的流量钱不就行了,只整暴论,洗洗稿之类的。
这其实也难。
我之前专门关注过这件事,我发现,那些瞎蹭,胡乱写的东西,哪怕播放量杵到百万的级别,效果也很差。
比如我之前随便洗了一条内容,西瓜视频100多万播放,也就300块?
而我有一次认真写了一个内容,还没100万播放,收益就有8000块了。
所以蹭流量,薅流量,也不是流量越多,钱越多的。
我一开始还非常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后面才明白了,就是用户看视频的时候,头条会给他们推相关的广告。
一些劣质内容,其实它的受众,认知水平都不太高,同时收入水平也不太高,所以这些广告的变现效率就非常低,给它的钱就非常少。
同样的,如果你的视频内容优质,那么看这内容的人,认知相对比较高,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广告转换的效果就会更好,给你的钱就会相对多。
所以好的内容,哪怕流量不高,收益也会更高,也会得到平台真正的扶持,你的流量是真流量,粉丝是真粉丝。
如果说之前大家没看懂短视频,那么现在基本上就是明牌局了。
字节的抖音头条、腾讯的视频号、还有什么B站知乎,这些流媒体平台,本质上,就是线上广告公司。
只是说广告的方式,从线下发传单,变成了线上做内容,广告策划变成了文案策划,活动策划变成了内容运营,仅此而已。
干自媒体,能挣钱,无非就三种模式:
第一个,广告商单+流量补贴
第二个,传统商业模式,卖咨询|卖产品|转留资
第三个,付费订阅
第一种模式,接广告商单,也就B站和抖音最多,但里面有个巨大的bug,就是如果你锚定了一个内容赛道,那么你可以接的商单类型是极其有限的。
比如我当时做历史,一大堆什么榨菜、电动牙刷、按摩仪的广告找我,我咋接呢?
但话又说回来,不同赛道金主爸爸砸钱的力度不一样,因为产品的利润率和宣发方式不一样。
就像影视飓风TIM,说自己二十万粉丝的时候,可以获利五十万。其实我觉得是他的赛道比较好,数码赛道,真人出镜,甲方的商单不愁,而且价高。
要是真的什么历史这些领域,只怕是挣不到这么多,而且还会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专注画质和摄影的路,我觉得他真的走对了。
许多没有自己产品的账号,他们只有接商单,而商单最多的就是数码、美妆这些领域,并且能重金砸自媒体领域宣发的,基本上只有那么几家大的电商和手游公司。
我当时做历史,最挣钱的时候,就是去写历史手游的广告,什么《万国觉醒》、《率土之滨》,一单五到十万,就60秒,真的美滋滋。
还有电商公司,可以这样说,拼多多养活了至少B站知识区一半的UP主。
看着爽,但这又有个问题,就是这些公司的广告投放的时间,是集中的,同时不确定的。
比如双十一马上到了,各大电商公司密集给UP主下单,但这段时间过了,又没了。或者说电商公司自己的盈利也不够,直接把广告的预算砍了,然后一大批账号活不下去,就停更了。
如果你没有产品,那么做的账号,某种意义上,就是京东和拼多多这些电商公司广告部门的外包延伸。
你是靠他们活着的,而这种模式是极其脆弱的。
单纯的流量补贴是很少的,我帮你试过了,B站50万播放也就五六百,其他平台会高点,但也高不到哪去。
所以未来的自媒体,还是得回归传统的商业逻辑,卖货,挣钱,完成商业闭环。要达到创作者、平台和观众,三方共赢,不然绝对做不长久。
要么就是自己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合理产品,线上扩大影响力,薅精准流量;要么就是走内容精品路线付费订阅。
或者说可以整泛的好内容,就做电商公司广告部门的外包延伸,但这条路不确定性太大。
就像美女出道的是小朱呀,也开直播,也拍短剧,但还是跳出了只靠短视频当花瓶的范畴。
虽然屏幕是平的,但是内容的成本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同样是一个三分钟的视频,人家可能花了十万,但有的人只花了10块,时间长度相同但是资源密度不同。
所以有的内容不适合新手去做,你还得顺竿爬,不过好在,自媒体的大制作也不多。
自媒体领域的乱象和各种奇葩事件能够存在,基本逻辑和中国这二十年经济发展的逻辑很像。
就是某个产业一发展,突然外资或者国资砸了一大笔钱,然后所有人都围绕怎么薅这笔钱动脑筋。
在自媒体上就是,前几年互联网行业好融资,就给天量补贴,然后所有人削尖了脑袋就想骗流量,混钱,比如所谓整暴论的电影解说,有的人为了那口流量,直接找三级片放漏点视频。
当然,天量补贴下他们也确实挣到了一些钱,只是说后来过于自信又亏出去了。
然后这种外来资源的输入一旦暂停,这帮人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创作内容的能力,也没有培养起来真正认同的粉丝群体,补贴一停马上批量死翘翘。
很多时候我就吐槽所谓的职业规划,特别是自媒体领域的职业规划,丫的这帮人大多数都是吃补贴的混日子的,你怎么规划也没用啊,职业规划得建立在合理的行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上才行啊。
吐槽归吐槽,但我还是认同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他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更深刻的链接,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在这十几亿人的生态闭环里,藏着比我想象得多的机会。
就像埃里克·施密特在《重新定义公司》里面写的一样: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金字塔,只是这次,我们不需要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