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职场,如果你一心钻研技术,那在我看来,就是走“死路”。
难道技术不重要吗?
诶,你说对了,真的没那么重要。
我之前的文章就反复强调过,其实职场上90%的人都是混子,他们的技能你两周就能学会,可能还比他们好。
就像我观察过我前司的高薪设计师,你知道她每天最多的时间是干什么吗?在千图网和花瓣网冲个年费会员,找素材用PS拼到一起。
许多人所谓的技术,本质上就是会用那一两个外国或者本土化的工具而已。
就像我在这行,许多所谓资深文案和编导,他们所谓的技术,就是变种的搬运抄袭。
感觉大家都在泡沫上混日子。
就像动效,如果你可以用AE+PR+ME+AU做一套效果出来,我觉得真的厉害,这才是越老越吃香,进军影视行业也可以。但大家都是在剪映上拖个动效,没有本质差别吧。
其实很多工具很快就能学会,我之前自学了两天PR,就剪了个一千万的爆款视频,adobe官网教程丰富得很,一下午就能看完,然后实操了。
特效的话,网上一搜模板,一大堆,随便加载几个就很炫酷。
工具都很简单,而且未来会越来越简单。
就像PC机刚出来的时候,还是用的Basic系统,打开文件夹还要敲代码,但现在图形操作界面,点点鼠标就行了。
PS刚出来的时候,也很难用,但是随着一轮轮的技术升级迭代,已经变得愈发简单了。
就比如说抠图,原来需要放大图片,用钢笔工具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扣,现在一键智能抠图。
许多人之前熟练掌握的技能,只要工具一更新迭代,马上就没用了。
所以国内痴迷考资格证、追求应用层工具的熟练掌握,这个思路就是错的。
美国人就知道软件会快速迭代,技术的价值会快速消失,所以大家的力气都在研发层,在研发端花大力气,多花钱。这也助推了欧美国家的软件研发进展,相关的程序员工作稳定收入高。
而国内的许多“技工”,一旦软件更新,或者技术浪潮来临,就很容易丢了工作。
因为最终工具傻瓜化,市场供给马上拔高,需求又没那么高。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内容,或者做的事,就需要那么高规格的辅助支持,比如脱口秀大会的剪辑,就加个字幕,人家任何花活都没有。段子才是核心嘛。
特别是AI的浪潮,更是证明了这点。
比如做个封面图,做个排版设计,绝大多数时候,大家都不需要顶级的设计师,差不多八十分就够了。
但市场上大多数人,也就是勉强60分而已。我真的不夸张,比如剪辑个视频,字体都不会调,基本的构图思想也没有。文案的话,你会发现至少60%的从业者,连把文字按人话写通顺都做不到,就这么诡异。
而你用AI写套路文、自动排版和图片生成,很容易达到80分。
所以很多日子人,混日子的工作,应该很快就会消失了。
就像我也写东西,也剪辑,也搞策划,我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具体的技法和工具都非常简单,你一下午就学会了。
但是底蕴、审美、思想这些东西,还得积尺寸之功。
就像PS那几个工具,很快就能玩得很6,但审美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就像写文章凑字数很简单,但要真正逻辑天成,还是得精通谋篇布局才行。
我就经常看到一些公司,总觉得AI会写作了,文案不再重要,自己每天无限制生成,批量发,挤爆市场,不也很美滋滋吗?
我之前一直很疑惑,那些套壳Chatgpt的API的十手软件到底谁在买单,现在答案终于揭晓了。
比如我们写内容,写文案,我算是从业时间相对长的人,比较懂短视频脚本的策划写作,现在来了个小白。
你说是我用AI写作效果好,但是小白用AI写作效果好?
AI的本质是给懂的人赋能,而不是让不懂的人弯道超车的。
所以在这个工具越来越简单的时代,探究本质,沉淀底蕴,培养审美,变得额外重要。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当一次钢铁侠,打造属于你自己的贾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