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知乎,陆陆续续会看到一些考公失败的帖子。
比如家里蹲四年,一直没考上,什么都不会,我该怎么办。还有的人索性进了厂,但吃不下来那个苦,扭头去当保安了。
其实我一直诟病短视频和传播的一个点就是,聚光灯始终打在那几个,你不知道有多少秘密渠道,而且堆了大量资源的人身上。但始终看不到镜头背后,黑暗里的芸芸众生。
就像考公一样,本质上就是培训班引导的骗局。
天天写软文,说什么考上编了,美滋滋当机关食堂的米虫,年收入几十万,开着BBA(奔驰、宝马和奥迪),住着200平的大豪斯,在县城相亲市场乱杀,找对象跟选妃似的。
原本一个崇文门税吏的岗位,不知道还以为被赐同进士出身了。
一说待遇,就拿两个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或者江浙沪发达县域和地区的公务员待遇对比。
而落到中西部,往往也是拿吃了时代红利的五六十岁的老体制人的待遇对比。
这是哪个次元的笛卡尔坐标系。
我觉得公吹很搞笑的一点就是,他们往往暗示,你可以有灰色收入,鱼肉百姓。且不说现在的廉政之风刮得多强,就大多数人考的那个岗位,哪有什么灰色收入,不会是和土地财政狂飙下,批工程预算的领导岗位对比吧?
最关键的是,其实人是多元化,多样的,很多人,就不适合考公,或者不值得浪费那么多时间考公。
在我看来,考公,本质上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阶级循环,那套申论的名词话语体系,还是得从小淫浸,逐步掌握的。你毕业了觉得就业难,然后回家考公,这种情况一开始就没有优势。
你得适合这个行测做题的范式,你对申论这种词语文句也得有一定天赋才行。
现在的情况估计比我当年好点,但我前几天看了下报录比,也没好多少,很多岗位还是几百比一,录取率1%都不到,更别说那种万人坑了。哈佛大学2024年的录取率也有3.59%呢。
考公热,其实就是面临工作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数量激增带来的超级溢出。
这种情况下,家里蹲几年考不上也很正常,我们要尊重统计学的客观概率。不过蹲考那么久,是让自己错过了最佳的技能学习期和进入就业市场的机会。
不是说出社会当牛马就是对的,但是你先得了解一下行情,知道大家的水平和标准是咋回事,进阶的路径和方向在哪里。
就像好多老实人,还在老老实实刷题,很多有门路的,早就去刷了一个QS前100或者前200的硕士,出国玩一圈,回国走人才引进了。
当然,这条路现在逐渐不行了,水硕太多了,但当时还是很多人受益的,你搜搜那些高层次人才引进excel表就知道了。
所以蹲考是一个性价比非常低的事,等于说你放弃了你的其他发展路径和优势,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字雕花,然后学一些特定文体里出现的词句和常识,这些内容哪怕去干自媒体,你就会发现不兼容。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如果考上了XX地方的公务员,那么在当地会比较好,或者发展如何如何。
但是,你一定要留在老家的小镇吗,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你去省会或者发达城市,用同样的努力,找到自己天赋最小阻力点,会不会发展得更好呢?
所谓公务员福利永久美滋滋,也是建立在过去二十年狂飙城投债和房地产经济的基础上,这条路未来可以持续吗?
那用过去二十年的经验经验,照搬未来二十年的经验,是不是另外一种刻舟求剑。
你真实、全面地掌握了一个技能,甚至润出国也可以吃香,至少保留了一个可能性。
再说了,公务员真的就那么美滋滋吗?
根据《第一财经》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收入下滑了4.8%,支出大于收入的缺口大致在3.6万亿元。当然这部分钱,国家会发债券弥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也符合了中央号召过苦日子的说法?
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的小金库,也逐渐枯竭,2024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为15.3万亿元人民币,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7%。
精简编制、公务员降薪潮,甚至发的奖金绩效被追回。
中西部地区好多地方的公务员也就几千块吧,现在年终奖还有没有,还不好说。
所以大学生被培训班的软广忽悠,坚定要蹲考公务员,性价比是非常低的。刚毕业的时候,可以用应届身份试一试,如果上岸也好,上不了也不要有执念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从自己喜欢的事上扎透扎深,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其实机会一直都有的,如果你思维灵活,在2018年后,净网行动铺开,视频平台崛起但是缺内容,你去抄剧情做电影解说,赚到第一个100万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就看到了许多例子,这不比县城和乡镇那几个公务员岗位美滋滋多了。
依靠某个考试,或者依赖某个人,和工作,就是靠不住的,英雄豪杰,应该出路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