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下)

文摘   教育   2024-09-16 05:31   江西  

三、明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策略

(一)顶层设计,对口管理

1.科学制定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规划。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将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纳入区域教育整体规划,通盘考虑。加强科学决策,在理性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确定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生长点。在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切实提升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质量。在办学模式的选择上,应灵活探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切忌“一刀切”。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配合学区制、区内教师交流轮岗等促进教育均衡的举措。

其次,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要有系统规划和整体构思。学校要顶层设计,制定总的目标、计划、实施步骤,然后分学段、年级分步实施。

学校需要对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重新进行结构性设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作通盘考虑,充分发挥“一贯”优势,形成“一贯”制学校文化。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抛开眼前短期考试需求,大胆地开展更多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改革举措。

2.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对口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为支持,以保障“九年一贯、联体办学”顺利进行。

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现实需求及其特殊发展,专门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及教研指导,例如相关机制、政策、制度的有效推行和适度保证,学校在经费、人员、体制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学校在管理结构、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的支持,搭建一些学校交流平台,建立各种类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样本实验基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指引方向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领导队伍。在校长队伍建设上,应选拔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干部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

尝试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现行的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要么是针对小学校长,要么是针对中学校长,没有专门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从现实看,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任职或培训往往参加的是中学的,且从中学过来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比例较大,很明显这就存在任职的现实偏差。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际情况,要求校长必须同时具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能力,因此在政策层面,可以考虑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认证及培训。现实的过渡操作是开展完善型、补充式培训,定期组织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促进校长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学校治理能力。培养校长“九年一贯、全程视野”的系统观念,逐步增强其对长期教育目标的理解、认同和规划设计的能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任期要比其他学校的长,假如其他学校校长任期为3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任期就应该考虑为4至9年。

学校中层干部的针对性培训也要加强,从而减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高专业性。

2.教师队伍。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流动到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进教师跨学段交流使用和大循环教学,培养能胜任各学段教学的学科教师。要出台一些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名、优教师培养的政策,在培养的机会上、评优的指标上给予直接的扶持。

实行贯通一体的教师资格认证。目前基础教育的教师身份有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事实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的交叉任课在有些学校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或将成为发展方向。然而,持有小学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初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一个法理性问题,其合法身份无法得到确认,因为现行国家法律没有依据。因此,大胆突破教师身份桎梏,考虑启动九年一贯制教师资格认证,获得这一资质的教师既可以教小学,又可以教初中,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小学教师担任初中教学的身份尴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县区教师定编、定岗带来的身份限制,比如小学教师因为是小学教师资格证不能流动到初中等。

(三)充分发挥九年“一贯”的优势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一贯”上,一到九年级,统一规划、一以贯通。确保学生个体成长的连续性,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

1.办学思想要一贯。这里所说的办学思想是个广义概念,主要指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发展愿景、学校文化等。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经过认真论证和思考,确定了一个好的办学思想,有计划培养学生的某种习惯,就要九年一贯,不朝令夕改,不搞“伪创新、真折腾”,这有利于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稳定发展。

九年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打算,要坚持打好基础。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小学办不好,不能给初中提供优质生源,初中也难办好。初中办不好,不能给高中提供好的生源,高中也很难办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了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小学生教育好,为自己的初中提供好的生源,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这样才能良性循环,越办越好。

2.课程整合要一贯。课程标准把九年分为几个学段,有九年的总目标,有分段目标。由于有中考压力,小学升初中没有考试,中考成为衡量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初中三年大部分学校是用两年半的时间学完课本,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是专题复习和模拟中考。所以初中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而小学由于时间长、知识相对浅和少,没有升学压力,所以比较轻松。

如果小学和初中分开办学,初中没有办法借力小学,而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了这种优势。可以把九年的课程进行整合,总的指导思想是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小学的课程内容,从第六年学习初中知识,类似现在的“五四学制”,这样就能减轻初中的压力——这是一种简单的做法。更为科学的做法是把九年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语文课,有些古诗词和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多读多背。小学生机械记忆力强,争取把初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都背下来,有些暂时不理解没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理解。一些好的现代文和诗歌也要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这几年有很多小学搞大阅读活动,有的小学生就阅读一千多万字的课外读物,认识3000多汉字,已经超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

有些语文知识可以分专题整合,如小学和初中的诗歌整合,散文整合,小说整合等。可以申请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

再如数学,有些知识会人为割裂和分段。如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方程”,在小学只学到简易方程,后边涉及到初中知识就不讲了,知识整合后,可以分专题来讲,小学生可以接着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不要人为割裂。

又如英语,现在国家规定从三年级开设英语,但城市的小学基本都是从一年级开设英语。结果学了二年英语后,到三年级还是使用国编课本,从头学起,导致词汇量的重复,老师又不能超越进度。类似的课程完全可以整合,在不低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设计一个完整的英语学习计划,能够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3.教学模式和方法要一贯。不同小学或不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升入初中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与小学不能一一对应。结果有的小学搞得课堂教学很有成效,到了初中就中断了,学生还要适应初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种情况就是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小学和初中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也要重新再适应。

如有的小学搞“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外要用大量时间进行自学,完成所谓的“预习单”,在课堂上展示表演,本来一课时能够完成的任务拖成了两三课时。可是到了初中,由于有了中考的压力,学科多、任务重,原来的方法不行了,学生面对初中新的做法,又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可以做到九年一贯。如学生自学问题,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等做法和理念要一以贯之。

4.习惯培养要一贯。小学和初中分办,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侧重点各自不同。有的小学重视某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但到了初中如果不重视这方面习惯的养成教育就半途而废了;有的小学不重视某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到了初中还要从头学起。

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了培养良好习惯一以贯之的有利条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举措不需要小学、初中部分别制定,而是从学校层面制定九年的习惯养成计划,再分配到每个年级,这样一些学习、读书、写字、思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卫生和生活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持续九年的不断强化、不断深化,到了高中也就养成了,一辈子也不容易丢掉。

5.社团活动和特长培养要一贯。现在各学校在社团活动和学生的特长培养方面差别很大,一是重视程度不同,二是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不同。如有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书法、乐器,到了初中没有这方面的社团和老师指导,就接续不下去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社团活动方面可以打破小学和初中的藩篱,有些社团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可参加,这样以老带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另外学生的一种爱好特长一贯九年,基本就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和较高的水平。

根据孩子的年龄、爱好程度和特长状况,学校可开发学生喜爱的课程,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开设国学经典赏识、书法、绘画、作文、开心数学、科技创新、3D打印、民间剪纸、航模、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演讲、朗诵、表演、鼓乐、管乐、声乐、版画、舞蹈、机械奥运、OM等兴趣班及社团。可以把这些兴趣班或社团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作为初学者参加兴趣班或者社团的兴趣培养;到了五六年级,如果孩子仍然对兴趣班或社团感兴趣,原来在兴趣班学习的同学就可以走出兴趣班,和初级社团同学一起升级到中级社团继续学习,并有希望成为高级社团的队员;如果孩子到了六年级或中学,在社团中表现突出,就可以成为高级社团团员,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大型演出和比赛。

学校要组织编印校本教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通过阅读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载体,结合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张扬和发展的舞台,培养综合能力。

6.管理要一贯。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有效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统一协调管理;一种是分部分段管理。前者主要被用于“一体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后者更多见于“分离型”的一贯制学校。分部管理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或六三制、或三三三制,还有二四三制,即一至二年级为一段,三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分部分学段管理,在尊重各学段特性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既坚持管理目标的一体化、统一性,又保持分部的相对独立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要建立既相对分段又连贯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要打破条块分割、学部限制,制定从1-9年级一以贯之的德育体系和教学体系。例如学校设计总的教学部、学生管理部、社团活动部等综合管理机构,对于九年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师生评价等统筹管理,就不会出现小学和中学脱节的现象,就能够在课程整合、社团整合等方面统筹考虑。

设置大学科组,进行垂直管理,也是有益的尝试。即中学小学统一设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艺体等学科组,实施一体化管理,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语文、数学、外语、艺术、体育等中小学都有的学科,可以从小学到中学进行九年一贯制的课程规划和课程整合;二是方便中小学教师一起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相互学习,树立中小一体的教学观;三是方便中小学之间教师流动。

7.评价要一贯评价一贯,就是从一年到九年级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一致;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法、奖励方法要一致。对于学生的评价都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的评价维度,前后一贯,持之以恒,就可见成效。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专项督导评估,落实教育质量分析制度和问责制度。评估体系要围绕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把是否坚持小学就近入学,是否坚持不组织毕业、升学或招生考试直接升入中学阶段,是否实施九年一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等作为考核重点。帮助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完善内部考评体系,对学校日常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长、教师队伍管理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和监测。要研制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统一标准,同时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制度,以激发学校整体工作动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利用拓宽的时空,建立一贯制学生成长评价体系,这样有助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品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分享优秀学习品质和个性特征,改进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他们各方面的持续、健康与协调发展。同时重视学生和家长在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发挥他们在学生成长评价中的作用,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势。(全文完)

     本文收录于我的专著《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4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