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讲过”≠ "有效教过”,“教过”≠ “学生学过”,“练过”≠ “学生掌握”

文摘   2024-09-20 10:35   广西  

由于当英语教研员的工作特点,我经常与一线教师交流教学上的看法,自然也比较了解他们的一些思想。比如,有教师在某次重要考试之后兴奋地说:“这次考试考了这个知识点,刚好我在考试前给学生讲过。”另外一个教师则说:“这个知识点我讲过多次,想不到这次考试居然没有在试题中体现。”
 对于某些知识点,教师的讲与不讲,其实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他怎么讲、怎么练,学生是否消化,并转化为语言能力和应试能力。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全面、仔细,他所讲、所练的都无法覆盖所有的知识点,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建立知识和能力的网络,自我查缺补漏,形成品质和能力。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其教学效果的衡量远非简单的“讲过”、“教过”或“练过”所能概括。真正的语言学习是一场深度参与、持续反馈与个性化调整的旅程,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深度及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中“讲过”、“教过”、“练过”与“有效教过”、“学生学过”、“学生掌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通过实际案例与语言能力训练的操作方法,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指导。
一、讲过" ≠ "有效教过"
 “讲过”通常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既定教学内容的讲授,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有效吸收了这些知识。有效教过,则是指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确保信息以有意义的方式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案例:
 一位英语教师在讲解时态时,仅仅按照课本上的定义和例句逐一朗读,这种“讲过”的方式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这位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一个关于周末计划的对话,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语境中运用不同时态进行表达,同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时态概念具体化、生动化,这样的教学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有效学习。
 操作方法:
 - 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深度思考。
-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及不足。
 二、“教过" ≠ "学生学过"
 “教过”指的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学过”则要求学生在心理上对所学内容产生了认知上的变化,即知识从教师的头脑转移到了学生的头脑中,并形成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
 案例:
 在一堂词汇课上,教师可能详细讲解了多个新单词的词义、用法和例句,但这并不等同于每个学生都已经“学过”了这些单词。有的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单词的拼写和中文意思,却不会灵活运用;而有的学生则通过联想、构词法等策略,不仅记住了单词,还掌握了其背后的规律和用法。
 操作方法:
 - 主动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采用记忆术(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法等)主动学习词汇,提高记忆效率。
- 自我检测:通过小测验、课堂问答等形式,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成果,增强学习动力。
- 应用实践:鼓励学生在写作、口语等实际语境中运用新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练过" ≠ "学生掌握"
 “练过”指的是学生进行了某种形式的练习,但“掌握”则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案例: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学生可能完成了多篇作文的练习,但如果这些练习缺乏针对性、反馈不及时或学生没有进行深入反思,那么即使“练过”,也很难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相反,如果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明确写作目的、提供范文指导、实施同伴互评并给予个性化反馈,学生就能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掌握的水平。
 操作方法:
 - 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挑战中成长。
- 精细化反馈: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 反思总结: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后的反思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形成自己的写作策略。
 结 语
 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从“讲过”到“有效教过”,从“教过”到“学生学过”,再从“练过”到“学生掌握”的跨越,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通过创设情境、促进互动、及时反馈、主动学习、分层练习和精细化反馈等一系列操作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互动、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李陆桂Englishlearner
英语学习、教学、教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