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孩子,大多是遇到了这三道坎

健康   2024-12-24 19:20   浙江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求助:女儿得了抑郁症,我游走在崩溃边缘,我该怎么办?

她说,女儿在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情绪突然变得很奇怪,不愿意去上学,还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问她原因,说不喜欢这个学校,给她换到了其他学校依然没有改变。后来,带她去看了医生才知道她得了抑郁症。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情绪坏的时候把妈妈当成仇人一样来骂;
必须要满足她的一切要求,比如吃宵夜、买衣服等,如果不满足就会把家里的东西都砸一遍,然后躲在房间里几天不出来;
最严重的一次还试过“烧炭自杀”。
妈妈说:这些事令我很痛苦,有时候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我真怕自己撑不下去。看得出这位妈妈很痛苦。
然而,一位叫精神科刘华伟的医生却这样回答她:很多家长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无法理解儿女的抑郁症,认为一个孩子不应该抑郁,认为孩子很可能是单纯的厌学。我觉得这就是家长们最急需改变的,相比孩子“生病”,家长的“病”其实更为严重,因为他们这样的理解常常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话言外之意就是:所谓的青春期抑郁、空心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孩子在替父母生病。追溯原因,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心理”就已经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埋下了病根。特别是孩子“生病”的三道坎,每一道都离不开父母。


01

第一道坎


第一道坎:父母不接纳
曾经有一位校长讲了这样一件事。学校有一个男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个重点大学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他却在高二下学期放弃了读书。
他对他的班主任说:我不想活了,活着没有意思。后来,老师将情况告诉妈妈时,却得到了决绝的回答:“老师你不用管,他只是给他不想学习找借口。”其实,当时男孩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妈妈却还以为他在找借口。
我相信,当一个孩子说“不想上学”的时候,80%的父母都会认为孩子有点作,然后便是忽视。正是这种“不被理解、不被接纳”成了孩子生病的源头。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网友写了这样一段话,令人心痛:最心酸的是我跟妈妈说我得了抑郁症,我妈说“你那个样子哪还会得抑郁症?”那时候整宿整宿失眠,随时都在焦躁不安,我那么难受,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告诉她,她冷嘲热讽的样子却让我顿时失去信心。无奈之下,我独自去看了医生,拿到抑郁证明后,希望她能关心我一下,但是她却连问都没有问。当时内心无比绝望的我,一度想要轻生……
当一个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内心的压抑,而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那份不相信和不接纳。其实孩子的每一种“病”都有前兆,并且都或多或少求助过父母。然而,父母的不接纳却给了孩子双重打击,很容易将孩子拉入更深的泥潭。


02

第二道坎


第二道坎:父母的“爱匮乏”

石头,是一个从小由外婆照顾的独生男孩子,直到上幼儿园才与父母同住。他在幼儿园里也很胆小。他的母亲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频繁地带他参加社交活动,尽管他感到害怕。然而,到了五年级,石头的情绪变得不稳定,经常因为小事而情绪波动。他经常问母亲是否爱他,但似乎母亲的回答总是令他不满。


孩子反复询问“妈妈,你爱我吗”通常是因为他们感到不安全,需要不断确认父母的爱。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源于父母的爱给予不足。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往往与家庭亲子关系不佳、父母婚姻不和或童年时期缺乏父母陪伴有关。这些孩子通常共有一个问题:缺乏关注。


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分享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因为父亲长期出差而感到不被关注。当父亲回家时,男孩的病情突然好转。比达尔夫建议父亲增加与孩子的互动,结果父亲的改变帮助孩子克服了所谓的“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的生命早期都伴随着焦虑和不确定性,而提供心理营养是缓解这些情绪的关键。这包括无条件接受孩子、将其视为重要个体,特别是在出生后的一百天内。在0-6岁期间,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而安全感的构建离不开“陪伴、关注和回应”。父母应该为孩子留出时间,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忽视他们。只有这样,父母的爱才能塑造出最健康的孩子。



03

第三道砍


第三道坎:父母的“过度关注”
几天前看到的一本叫《你好,小朋友》的影集,记录了40年前的孩子与现在的孩子现状。40年前的孩子:那时候没有昂贵的娱乐设施,孩子们玩的都是踢毽子、抛石子、跳房子…
没有上不完的补课班,闲暇之时孩子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撒欢、奔跑,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学业繁重,被关在家里、教室里,每天不停地学习、写作业;

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曾撰写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演讲稿,讲述了的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故事。这位女孩自幼成绩优异,但感觉自己像是个“提线木偶”,父母始终强调成绩至上。自初中起,她的生活被父母的说教和成绩压力所笼罩;高中时,母亲甚至租房陪读,限制她的娱乐时间。这种比较和压力持续到大学,尽管她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内心却感到迷茫和价值缺失。她形容自己如同一个无意义的挂钟,存在的价值备受质疑。

这种现象源于父母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可能会产生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感到焦虑和自责。长此以往,抑郁情绪可能随之而来。孩子的人生不应被操控,而应是一段充满温度的旅程。

父母不应让焦虑驱使孩子前进,也不应让孩子承受我们的不安。相反,应该用温暖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困难。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非主人。让孩子自主掌握人生,才能让他们积极向上地生活。


04

写在后面的话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教育最难完成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愿并热切追求知识的人。
从小,父母卯足了劲地为孩子创造生活,努力地给孩子打造理想的未来,却在孩子说“我需要你”的那一刻又忽视得很彻底。
这就是为什么,在父母眼中的“我为你好”最后变成孩子怨恨父母的源头。
因为心灵不相通,永远无法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健全”。
孩子的成长期是既敏感又寻爱的过程。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加气站”,会让孩子有底气、有勇气。
父母抓住“有度”的育儿方式,才能塑造孩子的“心灵国度”。
所以:要当好孩子身边的“报警器”,能在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做好孩子的“能量官”,用关注和回应帮孩子找到价值;给孩子一个不被束缚的成长环境,他会还你一世坦然
每周二19:30-21:00
郁金香陪伴直播间如约而至
我们相互看见,彼此点亮
聊聊抗郁路上的那些事
如果还未康复,通过陪伴,一起走向康复;
如果已经康复,通过陪伴,巩固康复成果;
如果没有抑郁,通过陪伴,一同探索生命。


猜你还想看——11月精选 
36岁忽然一无所有,我被抑郁拉入人生绝境
当妈妈开始了过度付出,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脱离以爱为名的操控,她拿回人生的控制权
抑郁是在告诉我: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抑郁女儿成功复学通过高考,见证奇迹
抑郁离开大学3年,我的第三次复学
提前被重高录取的女儿患上抑郁症
因为抑郁,女儿成为抗郁公益路上的战友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如从自己下手
多年抑郁的我曾无数次想过带孩子跳楼
双相停药的第二年,我感受着真正的生活
三个月深刻的成长与改变,引领全家走出困境
在低谷中爬坡,让我理解了女儿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人生 | 专业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专业抑郁测评

郁金香陪伴
民间抗郁引领者,由爱心人士爱咪及志愿者们发起,专注“抑郁康复、心理健康”,致力于搭建互助平台,通过康复监测、心理疗愈、文体活动、关爱帮助、家庭支持、就业指导等,陪伴与助力抑郁康复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