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可乐妈
太多的压力最后往往会变成孩子的病例。
父母找回教育的初心,真正看见孩子的苦,才能为他们的内心注入能量。
——鹿妈
最近,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
有位妈妈拍到某高中午休时,孩子们争分夺秒跑向食堂吃饭的画面。“到了高中才发现根本舍不得去责备孩子,他们披星戴月,赶着吃饭,赶着睡觉,赶着学习。”评论区有网友感到很不可思议:“现在的学生吃饭真的是这样吗?”对此,有人晒出了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和黄冈中学三所中学的作息表: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从这三张表格中不难看出,这些学校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是五六点起床,一直要学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才能睡觉。而在这中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一分钟都被安排了各式各样的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孩子都活成了被拧上发条的机器,分秒必争。“中国的孩子真的太难了,要背世界上最沉的书包,参加世界上最多的考试,最早品尝孤独和压力。”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他们不敢病,不敢歇,更不敢停下…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曾分享过一段自己跟女儿的对话。李玫瑾对女儿说:“你们这代人比我们这代人要幸福多了,可以天天学东西,真棒!”但女儿却说:“我们这代人才羡慕你们,你们太幸福了。”“你们大人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这一刻,李玫瑾才真正意识到,如今的孩子正面临着怎样的压力。不少学校规定,课间十分钟孩子们不许去操场,不可以在过道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多孩子只能约着一起上厕所,在卫生间里聊天、做游戏、吃零食。一位高二女生还自曝,上初中时,无论上课还是下课,班主任都会坐在教室后面“全天候”盯梢。孩子们在学校里是这样,周末、节假日回到家了更是如此。纪录片《起跑线》里,就曾记录了一个7岁北京女孩的“周末十二时辰”:早上7点,女孩就要被妈妈从温暖的被窝里拽出来,并在一声声“快点快点,来不及了”的催促中走出里家门,奔赴周六固定的四个兴趣班。到了中午,妈妈带着女儿去吃面,可还没等孩子扒拉两口,两个人又要放下筷子急匆匆地去赶车;他们日复一日在“家-学校-补习班”之间移动,没有自由,没有娱乐,也没有时间,只有停不下来的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压力。结果就是,焦虑、抑郁、厌学……接二连三向孩子们袭来。心理专家陈默曾指出:当今的孩子正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当很多孩子无法成为大人所期待的样子时,自然就会被焦虑和愧疚淹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曾遇到过一个女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她就经常来这儿做心理咨询。一说起爸爸妈妈花钱给她上补习班,在补习班外边等着她,或是下课了给她买吃的之类的事情,女孩就哭得很厉害。林红一开始以为是女孩的家庭条件不好,后来才知道,其实女孩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相当不错。女孩之所以会被焦虑和愧疚绑架,就是因为她意识到,父母的付出其实是希望她拿成绩作为回报的。而最终,这些用焦虑养出来的孩子,都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何凡告诉记者,儿童精神科住院部的80个床位常年满床,收治16岁以下的患者,最小的只有6岁。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随着年级增加,学业压力增大,抑郁检出率呈直线上升。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跟着一名因抑郁休学的男孩来到山东,参加了一个由近50个抑郁症患者家庭组成的夏令营。患病三年的浪浪说,高二时自己整夜整夜睡不着,脑子不停转,一直在想“我很失败”、“我做得不好”。在生病以前,他也一直病态地去追求成绩,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夏令营的辅导员小李,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学习成了他唯一能抓住的东西,甚至文言文默写的时候,他连标点都不允许自己错,错了就罚自己10遍,100遍。直到高二,他出现了躯体化症状,开始频繁腹泻,直接影响了上学。化名“生椰西瓜”的孩子更是直接点出,她这么焦虑是因为她爸爸就很焦虑。沉重的情感负担、巨大的学业压力、同样焦虑崩溃的父母…如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活得很疲惫、很辛苦,甚至连生病了都不敢轻易停下。瑞莎就读于全国前十名的国际高中,她的上一届,有近三十位同学拿到了牛津剑桥的入学邀请。可不知道从哪天起,被压力裹挟的瑞莎得了病,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哪怕在病房里,瑞莎也天天做题、看笔记,只要状态好一些,她就会拿起书本。一个疗程过后,学校里正好有一场阶段性的大考,瑞莎主动要求回学校考试。这一次,学校为她开设了单人考场,心理老师则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写完了试卷。我们小时候也挨打挨骂,却很少有心理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这么脆弱?可实际上,不是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而是从来没有哪一代人像如今的孩子这样,都还没长大,就要背负着一重又一重的压力。正如电影《阳光普照》里的大儿子阿豪,他高大帅气、品学兼优,是父母的骄傲,是弟弟嫉妒的对象。可与此同时,光环之下的他,也注定不能犯错,不能停歇,必须24小时生活在“阳光之下”。福建一位妈妈,发现上高三的女儿近来学习压力很大,便想方设法逗女儿开心。有一天,她网购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台做棉花糖机,便下单想要给女儿一个惊喜。这位妈妈就向老师请了一个晚自习的假,和女儿在家玩了一晚上。而这位妈妈的一句话,也道出了这个时代关于焦虑的解药:“读书的事,我懂得不多,只能尽量帮孩子排解苦闷。而给孩子加油鼓劲,不只是嘴上说说的,还是要身体力行。”有的父母并非高知精英,但却养育出了心理健康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做对了一件事:看见孩子的苦,看见孩子的累,愿意站在孩子这一边,并发自内心地认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而所谓养育的初心,不过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开心地度过这一生。用这样的初心善待孩子,家庭才不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够在这一方可以喘息的天地间好好休息、积蓄力量,一步步走向更远的明天。PS: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情绪困扰,欢迎来参加第三期复乐岛,找回久违的开环大笑,欢迎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