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的教条主义要不得

文化   2024-12-08 23:57   山东  

关注👆积极的思考者👆,一起积极思考,茁壮成长!



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条主义”式的问题,比如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考虑主客观情况,不分析学生实际问题及心理状态,只是照搬校规校纪,最终造成了“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结果,甚至在教育方面还起到了反作用。再比如,新学期开始前都会制定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但是,计划与现实情况始终有一定的差距,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而不是死守着教学计划却不顾实际环境和教情学情的变化。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哲学道理,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来完善理论,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在这里,实践就是教学活动,理论就是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两者才能有效统一,共同发展。
那么,既然教育教学中的教条主义要不得,是不是我们在教育中就要放飞自我了?
教条主义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侧重于主观上的认知的僵化性。教育是有基本原理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所谓的教育创新也层出不穷。当然,很多教育创新是有效的,值得期待的。但是也有一些所谓的教育创新是换汤不换药,或者说通过所谓的创新,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将复杂的问题无解化了。
时代再怎么发展,教育的基础理论是不变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过“教”与“学”各有16个字,从古代贯穿到今天,即便再过一万年也是不需要更改哪怕一个字的。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学以致用,学而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仔细品味“教”与“学”的这三十二个字,发现真的是这样,所有的教育没有跳出过这个范围,而且这个范围还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不断扩展的,继续发展变化的。即便时代再发展,教育理念再先进,也摆脱不了这三十二个字,充其量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描描颜色而已。
综上,教育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拒绝教条主义思想,拒绝教条主义行为,把每一个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都变成是对教育的再一次探索和尝试,让教育教学在自由的环境中真实成长。


积极的思考者
一名高中教师,一名级部主任,一名对教育依然有情怀的人民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