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文化   2024-11-12 21:26   山东  

关注👆积极的思考者👆,一起积极思考,茁壮成长!



“清华附小的办学逻辑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双主体,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实现为他们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历程。”

清华附小百年前叫成志学校,今天,拥有百年成志教育历史的她,需要如何一点一点地成长为祖国期待的模样?作为校长,在清华附小的2000多天里,我反思了很多问题。

我来到海淀20多年,对海淀充满了感恩。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永远行走在反思的路上,“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也”,这也是孔子最核心的、为师的、为人的逻辑。教育家精神就是对“人”的底层逻辑的一份关注。人是精神的存在,所以总书记希望我们要有精气神儿,得有精神追求。附小的精神之一就是“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站立,人无志则不立,人不是提线木偶、不是摆设。他需要学习的自立、精神的自立,生活的自立。

中国人的精神不能萎缩,也不能丧失。我们的民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民族定力在哪里?我们要在文化里寻找我们的原点。所以说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当教育家,而是要以教育家为榜样。教育家是谁?教育家是孔子,是那些经过国家认证的,那些已经逝去的,那些坚守精神永存不变、坚守教育规律的人。我们应该有这种追求和使命。我们在塑造自己的时候,确实需要去思考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特有是什么?就是中国的。

清华附小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依然需要反思:它未来的风险在哪?它的上升空间在哪?它的高质量发展特质在哪?家长们是否满意?虽然学校得到的资源很多,但是挑战系数也大。学生的成果需要体现,尤其是个性、天赋,科技人才等等方面。就此,我们的逻辑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成为双主体,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实现为他们聪慧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历程,这是我们附小对教育家内涵理解的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在这个底层逻辑上,我特别坚守让老师守住学校和学生,过好每一日的学校生活。这些年一直在坚守、坚持、专注于此。

那么,下面我想谈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坚守三尺讲台

坚守三尺讲台,就是站立课堂的自我超越,永葆学习反思的态度。儿童应该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专业课。30多年来,我将研究儿童作为我的第一专业。这就需要我们“知天气”,就是上面有什么,下面就落什么,在如何落实、落细、落小、落稳这些点上做。比如:双减、教育强国等等。确确实实我不能说我现在天天上课,但是我确实得上一些类型课:研究课说课,适当的跟老师们一起磨课,蹲课、评课等等,这都是我上课的不同方式。在此过程当中,我发现它会让我身上形成肌肉感、强化感,让我清楚自己的第一身份是老师,没有在课堂上就没有发言权,就可能把上级传递的内容领会偏了,或者不能够变成学校的逻辑。

海淀区教委曾给我开过两次现场会。2003年开过专业教师的成长会,2013年开过校长实践教学研讨会。为什么呢?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史,其实也是国家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份见证。我曾带一个班从一到六年级,那时还有语文教学大纲,一纲扣本,牢牢地抓“双基”;2001年后我来到了北京,走进了人民大会堂;2019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修订成员;2021年,来北京历经20年,我获得了首届国家教学成果奖,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进步。

而种子教师们,您有没有对自己的一种期待?您有没有对自己人生目标规划的习惯以及梦想?30多年了,我何其幸运,从一个实践者,到成果获得者,然后是引领者,参与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这些台阶上来后,回首一看,你就会觉得专业的尊严是来自三尺讲台。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安全、踏实。所以教育家精神之一,就是要立住三尺讲台。在一次一次的课堂实践、反思中,我不断地走向了专业的内化和成长。依据课堂的三尺讲台,不断地让你自己成为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大书。学生才充满期待,学生才觉得,我的老师每天也在成长中,也在不断地自我超越;我的老师,原来也能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我们一起不断地学习。

是的,我和我的老师们,将日子立足在课堂里,丈量着自己的高度。虽然我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天天上课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不过,我可以陪着他们一起上课,研究他们,我觉得这是一个追求教育家精神的逻辑前提。所以,希望种子教师们,若要稳稳地成志,就要坚守住你的课堂,不忘学科教师是你的第一身份,更不忘儿童的研究是你的第一专业


第二个维度,专注一间教室

教室是学生、班级、班主任、学科老师这些人物的丰富组成体。一个真正的具有教育家精神追求的人,一定要当过班主任。专注一间教室的人,知道班级就是个小社会、班级就是培养领导力的地方。好的班主任就是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一个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他知道学生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成长的,而且知道班级里学生差异多大。

清华附小特别强调班主任工作,我们强烈地提出:班主任,就是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学校!班主任是学校优选先进的第一人,当过班主任的人,我们先考量他。所以我们学校没当班主任的体育老师、数学老师都得当第二班主任。班级里一定有两张桌子,前面一张、后面一张,正班和副班,还有个第三班,我就是第三班。这些人还有谁?会计、后勤……所有人都在班级里,全覆盖。万一上操或运动会时,孩子突发事情,第三班人随时顶上。所以我们一直过着真实存在的生活,让我们的班级成为我们洞悉人性,培养学校学科育人、班级育人的发动机。只有这样,教师的品性才会上升到品格,他经历多重考验,不单是一个学科老师的样子,他还在一个关系体里,能在这里运筹、组合、实现在千差万别里寻找教育规律的所在,在这里他能够找到教育的艺术,实现方法和经验的结晶。



守住一个班级,在班级里建立起你的方寸乾坤,是很了不起的。成志教师的三个“志”该怎么理解?我认为我们教师是在智力前提下,知识储备下,情绪平衡与体力加持下,追求价值的高尚工作。正因为我们能低得下去,才能走向高尚。虽然小学很小,但未来很长很远。在这样的精气神里,践行能力怎么锻炼?主要看班级。每周四,我都要蹲班,就是在每一次走班的过程中,把学校的情况摸透了。在班主任蹲班的微观管理、微观生活的土壤里,找到微观的问题。

我经常问自己:真的用心了解和收集过老师遇到的问题吗?有没有勇气面对班主任的投诉?是否把老师们当替罪羊了?是不是帮扶老师,给他提供了解困策略?理念挂在墙上,真的让它转化成行动了吗?我们经常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但以此类推,校长亦如此。在班级里,要让老师知道他在哪里他也是司令、是拿破仑,他和学生们一起挥斥方遒,和家长们一起万马奔腾,可以一起营造正向正相关的实践关系场域。

如何让老师过得真实、踏实和结实?学校用日晷优化1+s课程。日晷的意思就是与时俱进,和太阳一起生长和落山。包括晨起时光、学习时光、午休时光、暮省时光、个性发展时光等等。在一日蹲班当中,我们不是要挑老师毛病、不是点评老师。我们的一日蹲班,就是指向管理者,刀刃向内。我们为什么没做到,怎么就没有帮老师把这事儿做好?我们怎么就没有很好地帮人搭配这个班子?他们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若解决不了、消化不了,我们怎么改,怎么调?不是把概念放在天空上,说完了就算了。

老师们,我们的班级,只有桌椅和讲台那么大的地方,却站着我们教师的操守和灵魂。我们要保护它、呵护三尺讲台之外的面积和空间,让那里创造出更多的回忆和美好。那里有了美好的故事和梦想,它就飞出了班级,走出了窗外,它就传递了学校的美好。所以专注一间教室,那是我们教师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我们孩子离开家庭的第二道德社区与成长空间。


第三个维度,扎根一所学校

要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今天我们怎么做五四青年气质的教师、新时代的大国良师?我们从价值逻辑到行动转化,概念习得到实践迁移,能力导向到素养利益,实现跃升的时候,只有在学校里才能找到这些核心的生长点。

我们需要扎根学校,问自己这些要素到底是什么?核心在哪?总书记说的“教育家”(精神)如何理解?和学校的校本关系怎么落,怎么转化?大家可以头脑风暴,“泱泱有约”。我们坐在一起,年轻教师、老教师坐在一起,就是这样带出了一批能扎根学校里的教师。

我们在驻守一所学校的时候,老师是核心的、是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家底儿;家长是学校可流动的、活化的有用资源。把他们用好,把他们一起牵动好、带动好,用彼此认同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是可以守住一所学校并在其中扎根的,去共同创造孩子的未来的。家长该如何做前端班主任?该如何和我们同向共育?不是协同,是同向。同一个方向共育也是我们一代代工作者的使命选择。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清华附小在扎根的时候、在努力的时候,我们才有了附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一个“足球联赛”,已经搞了11届了。我看到学生们,他们在疫情后的释放,他们一直在拼搏。他们即便为了第七名、第八名也要踢、也要比。终于194场全部打完,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得见的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是他们的眼泪让我们懂得了一些事情。他们争夺的不是冠亚军的眼泪,而是因为驻守在班级,他们就知道要为荣誉而战。后来我就拿着麦克说:宝贝们,只有体育在学校里可能会让你痛哭流涕,甚至集体流泪,尽情地流吧,因为那是你拼搏的滋味。把眼泪留在母校,坚强而后就不会在未来职场流眼泪了。在母校里把眼泪尽情地流完,那些失败的记忆,把它记住了,变成你成功的动力。母校就是可以让你尽情哭的地方,宣泄的地方。

人生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你输了之后怎么面对的问题?即便输在球上,也不输在精神上,这也许也是一份精气神儿吧。所谓教育家精神,就是谁说你没有失败?谁说你没有挫折?当校长的压力多大、当班主任的压力多大,你能坚持吗?你能陶醉其中吗?你能因为不管别人说什么,也坚定地坚持吗?再努力一点,就让学校慢慢地和大家一起进步、努力。

找到一个自身为之奋斗的志业,是不是我们种子教师、青年教师现阶段的第一要务?你有了这个目标,才会让自己日积跬步,一点点化作习惯和自觉地践行。如此,我们就可以按照教育家精神那六个标准或者方向的要求,走好脚下的路。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里,在自己的班级里,在自己的学校里,深深耕耘,最后才能根深叶茂、才能有绿叶对根的情谊。

来源丨公众号“微言国培”

作者丨窦桂梅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侵权,请权利方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积极的思考者
一名高中教师,一名级部主任,一名对教育依然有情怀的人民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