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今天我们就在说「美股高估,A 股低估」,今年……

财富   2024-06-23 20:29   德国  
我是从去年开始逐步增加海外投资的占比,计划每个月增加 0.5%,按计划现在海外投资应该占到我所有长期投资的 21.5% 了(实际落后了一点点)。

当时有不少伙伴留言说「美股当前高估,这时候不适合入场吧」。其实吧,这句话我自己也说了很多年。前两天刚好有小伙伴挖到了这条留言 👇

我抱有这样的想法,印象里最早能追溯到 2018 年。但我的想法从去年开始有了变化。

让我改变想法的几个原因:

1、为什么在美股主动基金常年跑输指数?平均每年 65% 的主动基金跑输,如果看更长 5、10 年,跑输比例会增加到 90% 左右。

2、同样是面向普通人的投资理财科普,为什么近几十年美国作者写的书里,思路大多是股票、债券等资产的固定比例配置,极少谈基于市场高低增加和减少股票投资?(但如果时间再早几十年,相关内容会多很多)

3、再加上有知有行海外投资白皮书中的一个数据 👇 对比动态调节股债比例的「战术性资产配置基金」,和固定股债比例、定期再平衡的资产配置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下,在一个相对有效的市场,动态判断股债比例可能不是个好主意。那既然如此,如果有计划配置美股,「当前高估再等等」这个思路也会有一样的问题。

这里得补充说明下,并不是说应该无脑买美股,美股当前估值也确实不低。我的意思是,以此判断何时应该增加/减少投资,非常难。基金经理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假设自己只是中位数水平

我在《寻找鱼多的池塘》中读到一个很有启发的观点——只把自己当做中位数水平,以此来思考各种投资决策。

去选要求我们有顶尖的认知水平才能成功的投资方式(比如判断美股市场的高低),而是选择一个中位数水平也能实现合理结果的方法。

1、虽然现在同时配置美股和 A 股两边都不讨好:

  • 不看好美股的:你傻了吧,美股这么高估你还在买?

  • 看好美股的:你傻了吧,能买美股干嘛还投 A 股……

但对于中位数水平的投资者来说,分散配置却是帮助我们规避最糟糕的局面有效策略。

2、虽然 A 股看上证指数过去十几年都没涨,但换一个中位数水平也有不错收益的方式,比如偏股基金指数、或者具体到更在意持有人收益的主理人,也获得了正回报(虽然过去 5 年的收益确实不高,也是无奈 )。

3、再说美股,短期看当前还在买入美股也许并不明智。但对一个中位数水平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在相对有效的市场里,长期看还是固定配置比例、坚持再平衡,不去主观判断高低,胜率更高。

如果我们把「投资亏损」和「错过收益」都视作风险,那么在这样的市场、中位数水平风险最低的方式,可能还是分批定投。

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当前执行的海外投资的计划也是这么来的——每个月增加 0.5%,一年就是 6%,把海外投资的比例提高到长期投资的 30% 以上,会用 2 年多的时间:

  • 如果期间美股跌了,后面的钱会买得更便宜,减少投资亏损的风险;

  • 如果美股一直在涨,也减少了期间错过收益的风险和沮丧。而且前期收益也能提供一定的安全垫,未来还可以持续做再平衡。

最近有知有行做了个「合格基金持有人测评」,这句话我特别认同(最初来自《解读基金》的作者季凯帆)

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基金持有人,而不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

真是,投资越久越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投资是场修行。

PS:我发现自己的普通还体现在,有些行动明知不理性,还是很难抗拒。再给大家讲个特囧的事儿 

周六去超市,在水果区看到一大哥正把装着十几盒草莓的箱子搬进购物车,然后又开始狂拿蓝莓、草莓和香蕉。

不一会在大哥后面,一个老太太也开始往购物车里大堆大堆地装这些水果。只不过相比大哥直接抱一箱,奶奶明显精挑细选得多,一盒一盒拿。

我就特别好奇为啥,也跑过去看看。结果发现这些水果即没有特新鲜、也没打折,完全不理解他们为啥要买这么多。

但最后,我却也拿了一盒草莓、一盒树莓。明知道自己拿这两样水果就是从众,但不拿上一盒就是浑身不舒服  心理偏误太强大了,以至于有时候我明知道 ta 的存在,还是难以完全抗拒。

也谈钱
一枚工程师的财务自由日志,工资理财也能财务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