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空 10 年

财富   2024-09-04 14:01   德国  
先给大伙讲一个乍看和标题没啥关系的故事。

前段时间朋友住院手术,把自己过度医疗了,遭了不少罪。和我分享经验教训。

起因是他平时很在意健康,还经常看各种健康节目。后来手术完好长时间都没上厕所,突然就想到电视上看过的一个并发症——术后排尿困难,长时间没上厕所导致膀胱破裂出现危险——然后就向护士申请插管。

结果,后老悔了……没想到插管这么疼「可给疼毁了」,最后发现根本不是排尿困难,就是没尿 

事后聊起他就一直说,这回学了个教训,下次可不能过度医疗了!

但我想了下,说你这个「教训」学得有点问题啊,万一下次情况是反过来,你坚持不要过度医疗,会不会反而耽误事儿?

要我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出在,你学到一个方法的同时,没有同时了解清楚这个方法的前提条件

  • 你是知道一堆手术并发症,但你知不知道如何识别?什么情况下要干预?什么情况下不用?

  • 每个干预手段自身的副作用是什么,你了解清楚了么?如果事先知道插管这么疼,还会不会这么选。

很多时候前提条件比方法本身还重要,相互矛盾的道理太多了。有「速战速决」就有「好事多磨」,有「未雨绸缪」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一味学习道理,却忽视前提条件,下次还得踩坑。

我觉得一个比较有效的思考方式——每学到一个教训,同时也问自己一句,假如下次情况反过来,这个教训还有效吗?

……

前几天在有知有行读到一篇聊美股的思考,「掐指一算,美股崩盘论已经被打脸十年了…」。算下来到今天,踏空了 10 年。

美股风险如何,这个很有争议,难有结论。但我觉得有个话题却可以聊聊,「避免高估资产」这个择时方法,本身的前提限制是什么?

目前为止我看过最有启发的,也是有知有行做的两张对比图 👇 这是 A 股沪深 300 分别在低、中、高估区间买入,持有 5 年的预期收益

在 A 股高估入场真的非常糟糕。遇上太贵先等等,低估再重新入场,是可行的。

但一样的道理,换到美股却不那么适用了 👇

美股近百年的数据显示,高估入场和正常估值入场结果是差不多的(前提条件:标普 500 + 持有 8 年)。美股被称为「相对有效的市场」是有道理的,高估时期往往也对应着未来更高的基本面增速。

避免高估其实隐含了一个条件,就是高估未来表现会更差。如果前提条件变了,结论很可能也会不同:

  • 在美股择时,预期收益有限,预期风险(踏空)却很高;

  • 在 A 股择时,预期收益不错,而预期风险却没那么大(倒车回来接人也是 A 股传统了 😂)

另外同样值得带走的,我觉得还有这两张图背后的分析思路——如何用数据判断一个市场是否适合择时,用数据定量检验不同估值的历史结果,这个思路也很值得学。

……

但说到这里还没完,最后还要补充一下,美股不适合择时 ≠ 美股可以闭眼买!对我来说,这更多是投资美股时的思路转变——就像昨天文章和大家聊的,从「现在高位还能不能买」,转为思考「如何投资更能平稳度过下跌

锁定一笔多年用不到的闲钱,分批买入、避免一笔买在最高点,做好资产配置、均衡分散,选择风险更低、更反脆弱的标的……这些都是可行思路(昨天聊的是如何应对,今天补上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且,这个思考其实也有个前提——就是我们真的想要投资、需要投资。别忘了,很少有家庭仅仅因为不投资,而过得不幸。

以上一点想法,不一定对,谨供大家参考。

PS:今天文章里有几个词是我让 AI 帮忙想的,虽然 ta 举得例子也不都合理,但我特别喜欢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 👇 也分享给大家

也谈钱
一枚工程师的财务自由日志,工资理财也能财务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