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Pika只隔一个朋友圈?创业中的“事在人为”、服务交付与学费心态 | 近期思考

文摘   其他   2023-12-10 21:25   英国  

本期看点:

  • 我和Pika只隔一个朋友圈?

  • 创业中的“事在人为”

  • 服务交付与学费心态




近期思考




01

创业/职场



1 成大事者 需乘大势

拼多多的胜利,与其说是战略上的智慧,不如说是未曾预料的大势?

越大的事情,想要成,越需要看“势”。



2 服务交付 预期感知

服务交付的确定性之重要:

1 你实际上有没有真的把服务做好

2 你能否让客户感知到你有在把服务做好

两者都非常重要,后者其实更加影响客户的感知,很多时候,服务的交付,客户就是需要这种“交付的确定性”,最好是你每做一点工作你都能及时地同步进展。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也是最近在琢磨的相关概念。

一开始给到客户的预期,以及最后实际交付内容之间的差距。

听着不fancy,但是如果细究本质,很多时候我们提供的都是“服务”,这里最关键的就是sla,很多看起来可做可不做的东西,如果拿sla筛一筛,可能都不用做了。

3 应对白薅 学费心态

日常最大的挑战,不得不接受被白薅无法避免的同时,又要尽可能在不错杀好人的情况让白薅党尽量远离,同时还能保持心中的善意,依旧乐于分享和助人。

真的太难太难了,Darren和英国local同事们就看得很透,不付费不服务,就这么简单,世界从此清净。

有时候真想做个冰冷的利益机器,大家都在商言商。

目前的解法:

1 顺心意,遇到好人就多帮帮,遇到不对味不投缘的人赶紧请走(江湖路远,一别两宽)

2 接受量上去的情况下,被白薅无法避免这个现实(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就当是交学费

3 交完学费持续迭代认知,尽可能通过机制化的办法,和白薅党保持距离(对事不对人)

4 不要有心理负担,每天心里默念:你帮不了所有人,你不是所有人的最优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


4 生态位置 新老物种

从我们要做颠覆老玩家的新物种,到慢慢意识到老玩家老而弥坚真的有它的过人之处。

很多东西,你看着土low,但是人家真的就是在商业上能work能成立能持续,是因为人家真的找到了长久生存的均衡点。

新物种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活下去需要在生态里找到自洽的位置。


02

日常闪念



1 高超沟通 引导他人

高超的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更是影响他人。

能够引导他人做出更友善、更积极、更有建设性地回应。


2 骄子横空 踏实走路

最近短视频会被推两类人:

一类是年纪轻轻就已经卓尔不群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站在人生的顶端;

一类是人到中年仍然在平凡岗位,但是默默坚持做某件事或者在某次特别的瞬间有了义举壮举,比如坚持教化犯人的狱警、舍命救人的骑手,或者是失去双臂单身带娃默默拼命的父亲,在平淡的一生中突然迸发出一瞬的光亮

曾经觉得自己也许是在往第一类人努力,后面慢慢觉得想多了想多了,自己确实是差得远,但是失落之余倒也没有丧气。因为觉得参天的巨木和匍匐的藤蔓都有自己的活法,做不了始终耀眼夺目的新星,就默默积蓄力量,看见、记录、分享、帮助,以自己的方式留下自己的痕迹。

感觉自己的取向真的变了很多,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恨不得是说自己要一直一直上进,要不断和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共事,这样自己才能“突破”;

现在有点改变了,一个是觉得突破固然重要,但是可能不是靠比自己的优秀的人carry,而是自己不断挑战自己,过程中释放光亮,自然地吸引同频的人去交流;

二个是觉得其实每个人因为人生际遇起伏不同,你也很难说所谓“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的人”就一定是“更优秀”的人,与其费力去追逐这些,不如去寻找自己日常身边能够看到的每个人的闪光点从中学习。

与其期待更优秀的人的carry,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帮助身边的每个人都变好,慢慢积蓄势能,大家一起变好,在伙伴的举托下突破自己。

大部分人都不具备“挑选”的资格,所以在看到从小各种德智体美各种领域都可以随意尝试然后同样付出努力获得巨大成功的骄子,羡慕之余难免觉得刺眼,心里甚至泛酸嘀咕一句“如果我有同样的资源,未必差了”。

可是人生就是没有“如果”,我们无法“挑选”,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手中有的牌尽量打到最好,然后不留遗憾。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喜欢黄凯的故事,因为他深刻地向你展示了一手烂牌尽力的情况下可以打到多好。

也会告诉自己,不要“泛酸”,如果是觉得自己因为“没有和别人一样的资源”才未能“完全闪耀”那就慢慢积蓄力量,不放弃的话,终究不过是自己“登顶”的时间会比“骄子”晚一些,但是不放弃的话,自己的“登顶时刻”始终会到来,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别以一时得失论输赢。

另外也还是觉得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动笔写东西,因为在笔下的世界里,很多现实的鸿沟可以被弥平,你可以充分舒展自己,拥抱无限的可能。


3 事在人为 迎难而上

最近和派派谈心,提到说ta的人生经历,从四线城市的贫困家庭到市第一到清北计算机本,再到硕士跨考光华金融,再到毕业即香港投行,拿到高薪。

看起来好像是精英路线顺风顺水,其实几乎每一次的“顺遂”背后都是少年在给定的有限资源中奋力拼搏然后跳跃的结果,然后每次跳跃到下个台阶的时候,都会发现比同行者似乎又是天然就落后了(这也说明跳跃得挺好的),就是那种你奋力拼搏攀上了台阶举目四望发现自己使出吃奶力气来到这里,其实还是早就因为曾经的经历和资源不足而大大落后,一种格格不入的窘迫,然后就是在新的台阶上继续基于有限的资源和努力赶上甚至超越同侪。

这样的经历让ta有一个思维,就是“事在人为”,凡事只要不是全然看命看运气的,都一定能有一线通过自己努力去“科学”实现的路径,只要你足够努力和聪明。

其实自己也蛮有共鸣的,当然我可能没有ta那么努力,但是从小到大的很多关隘和跨越,也确实是咬咬牙,动动脑,莫名也就冲上去了。所以也确实很多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自信”觉得“事在人为”,但凡不是绝路,我就一定可以找到办法往前走的那种信念。

ta说ta当初想要创业,就是觉得创业好像是能够想到的事情里最难的一种,所以要继续去证明自己。

然后现在就又要再次感叹,创业真的好难好有挑战,大概是唯一一个迄今为止让你甚至隐隐生出怀疑说,这到底是不是一件“事在人为”可以找到解法的事情。

但换个角度想想也挺好的,人呢,就是要不断地去挑战自己,才能释放自己的潜能,快速地成长,如果总是日复一日做可以搞定的事情,可能也就是在原地踏步踏了。







近期日常




1 近距大佬 坚持方向

我总算知道听到pika 创始人的教育背景和信雅达为啥这么耳熟了…

今天才反应过来创业一开始的时候,信雅达的老总来我们这看过啊(因为和创始人的私交,一直有很关心我们的创业历程来着),叫我小老乡,然后说女儿在斯坦福读计算机的博士,有机会该好好交流。

(我一直把名字记成星雅达,所以都没联系上)

我今天才意识到我曾经离大佬这么这么这么近。

🆘希望哪天我们也可以像Pika出现在老总的朋友圈:“pinvo 和我的小老乡们也是我一路看过来的,早就知道他们会如此优秀”

另外创业还是要有定力,每个团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东西,别人飞天是别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禀赋方向,不代表我们也要扑进去。






往期文章: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

离开大厂,加入创业团队——阿山的思考与心路

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妹妹

牛津人研究所|“下沉”的牛津人木木山:当我们离开象牙塔

牛村木木山
鹅厂产培\x26amp;VX产品萌新@牛津大学生即刻ID:牛村木木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