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每一步都算数,让过往经历成为资产而非负债;职业机会的挑选要看能耗和自己的电量储备| 近期思考

文摘   其他   2024-11-24 20:54   英国  


01

成长


1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之前业务上有交集的一个大厂业务线负责人(P9)一直就很莫名欣赏我,一直喊我去他那。

我其实一直就很迷惑,感觉其实交集不算多的,也不知道是看上我哪里了。

最近有机会聊了下,原来是我自己搞业务的时候,当时正好发现客户有类需求好像他这个业务是匹配的,我就过去问了问怎么个弄法,然后反正就一直持续顺手在学习这块的知识,他们那边有啥产品动态我就留心着,看看学学想想,有事没事帮发发小红书导导流,效果也蛮不错。

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觉得我为了自己的产品之外一个不相干的产品也愿意持续琢磨思考和学习。

所以我觉得,永远不要用眼前的利益动机去指引自己的动作。

除非说眼前的利益你就安心了知足了,有机会过来你就随手尝试尝试,很多东西就是无形中埋下的种子和资产

其实最开始得到现在这个创业团队的机会,也就是自己无意中写过一些相关的内容,然后被看到了,然后聊的时候,虽然其实没啥利益相关,还是花时间认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很多想法,就也是被一眼相中。

想要获得没预见的事情,就要付出没想过的努力。

雁过留痕,很多东西,你坚持,就藏不住的。

当然把动机系在虚无缥缈的潜在回报上肯定是难以持续的,对我来说,我就把遇到的这些东西,我都看成题目,我在解题,解开一题就意味着我自己能力认知有了提升,这个就是确定性的回报。

所以生活工作中,遇到啥需要琢磨研究的我就都会比较积极去做。

最简单的,帮 XX 完成 XX,这类。

2 过往经历 资产积累

过往的经历还是会成为你的资产。

都创业三年了,大家知道你是微信出来的,都默认那你一定很有产品sense,至少在需要产品 sense 的人才市场上默认你在这块是顶尖之选。

名与实,有名未必有实,但是确实在很多时候能让你在快速筛选中得到一些机会,起码不会被直接筛掉出局。

哦 记得 别让你过往经历变成你的负债了。


02

职场



1 机会能耗 内在电量

职业道路上容易被忽略的:机会的能耗🆚自己的内在电量🔋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下意识会客观去看各种机会的潜力、前景、维度数据,忽视了说这个机会对自己当前的内心能电量来说是否能匹配上这个机会的能耗。

比如很多人和我聊,说很纠结要不要辞职,因为觉得当前的业务好得不行,但是自己待着难受,然后会和我分析当前业务的各项属性。

这个时候其实我会更想要了解这个人本身的内心状态,如果说你的内心能量已经低电量到近乎关机的话,我会觉得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现在这个业务和机会再好,以你现在这种能量内耗的状态下,你能从中获利几分呢?

可能你去另一个客观上看起来各项维度数据没有这个机会好的地方,但是你内心能量能回来,你能百分百利用好机会,可能你的收获和成长是比你继续耗在当前机会要好的。

对于任意机会的评估,其实都是要靠考虑它的能耗以及你自己当前电量的储备,你不能默认你去这个机会,就默认能够拿到满足其能耗状态下的所有利好。

有可能你的电量储备只能达到这个机会能耗的一半,这意味着这个机会再好,你过去也只能拿到一半的利好,那你就要再评估一下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同样的机会,同样的你,不同的内在电量,结果也会不同。

你就比如说从大厂去创业,或者从创业回大厂,你除了各种分析两种选项的利弊,也要问问自己内心是什么状态。

比如我当时从大厂出来,我就是想得非常清楚,所以创业这三年从来没有犹豫后悔过,所以我才能完全享受这三年的利好,如果我是当时脑热没想清楚就出来,一路犹犹豫豫,时不时就后悔的话,其实我可能从这三年经历里能获得的利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了。


2 双向选择 投缘自洽

之前一直想让我过去的业务线负责人说喜欢我爱思考爱琢磨爱学习,我下意识想那其实也不是所有的 leader 都这样呢,那要不是这样的 leader 感觉我就不太容易被赏识那我该怎么办呢?

然后再一想,不怎么办,当然是不去人家那里了,都是双向筛选。 

我的优点人家赏识不了,那自然就不勉强。

就和谈恋爱一样,不是双方到底优秀不优秀,是你的点能不能被人家看到和认可,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不硬凹。

对内叫自洽,对外叫投缘,总之咱们不要拧巴。

3 自我认知 锚定情绪

自我认知和定位很重要,不管想不想跳槽、现在工作待得开不开心,都定期出去聊聊看看。

更新对自己市场定位的认知,比如你要发现现在工作就是手里最好的机会,那也不用内耗纠结了,你没得选就好好适应吧;

比如其实你发现你值得更好的,不管是跳槽,还是说在现在工作里切换更自信的姿态对你也都是正向改变的。

4 思路打开

在小红书上卖飞书用于记账的多维表格以及搭配的苹果自动化指令年收入 100 万。

之前就在小红书上经常刷到,本来感觉就是一个非常轻量的东西,没有特别在意。

最近才知道 ta 已经卖出了 100 万的收入,字节和小红书都邀请 ta 去做分享。

原来本人是字节的前产品经理,真的很厉害,抓住场景需求,用手头有限的轻量资源做出解决方案卖出 100 万营收。

至少现在的我做不到,咱们没事儿就该多看看这类 case,打开打开自己的思路,不能总是满足于在公司售卖自己的时间人力。


5 苦劳不易 健康第一

看到小红书大厂贴“早上 xx 早早起,一直一直工作到晚上 xx 点很晚很晚”,有点淡淡自豪上进感,我还挺害怕的。

“苦劳为荣”且“不计健康”

我现在的心态就是养生第一,看到这种不能养生早睡的状态真的怕。

你的身心健康就是你一切的基本盘,身心健康保障不了,我不觉得能长期高效地做好事情。

工作需要加班,能理解,但是我享受不了,感觉每一刻都是在燃烧我的健康资产。

也不是说这种资产就完全不能花一花用一用,只是那得是特别🐂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儿我才愿意,不然感觉很亏的。

以及为啥不能在效率上下工夫,想不出来什么事情是得从早干到晚的,这是智力密集型工种还是体力密集型工种😭我觉得80% 的产出都是靠抓住关键问题主要矛盾用 20% 的时间就 ok。

以及苦劳其实没有功劳重要的。






往期文章:

当小镇做题家遇上权贵二代们:三观冲击、借力对冲与最终自洽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

离开大厂,加入创业团队——阿山的思考与心路

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妹妹

牛津人研究所|“下沉”的牛津人木木山:当我们离开象牙塔


牛村木木山
鹅厂产培\x26amp;VX产品萌新@牛津大学生即刻ID:牛村木木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