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AI与创业的一些思考
名校毕业生的“躺平“”
认识到自己并非“主角”后的心态
职场工作的重要技能
抖音快手推广员的工作流程
1 大厂创业 形势变易
刷到两年前收藏的即友关于大厂VS创业的思考
两年过去,似乎形势又变了,大厂也没有“余粮”了,裁员、降薪,其实让大厂的福利,亦即创业的“机会成本”小了很多。
换个视角,也许会有更多“被迫创业”的,或许会给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至少相较于这些聪明的脑袋被卷在大厂流水线里做机械零件要好。
2 AI创业 回归常识
关于AI创业,最近看完这个播客的分享,很多东西和我们团队几个月来的思考与实践高度呼应,能够看得出来是很踏实在做创业和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推出来的点
有限制的舞台给了创业者和大厂公平的机会
---------------
因为没法无脑堆资源,能力限制在这,所以更考验对业务场景的理解、自己的思考、落地的执行效率
关于壁垒
--------------
公开可以access的信息绝对不会是壁垒,“与你共生的数据”是真正的壁垒
就像我们现在去沉淀客户的数据,达到个性化
AI发展虽然在产品层面带来创新可能性,但是技术层面上是替换既有实践
---------------
AI来到“创业”的层面上,八成都是“产品工程”,二成才是“底层技术”
产品规划时如何考虑对模型的依赖性
--------------
短期不用考虑,直接用最好的,因为LLM非常标准化,输入输出的形式决定了其易于被替换
所以我们现在不用急着琢磨大模型的自立,先把基于标准输入输出的大模型对接之外的自己的整套逻辑搭好,后面切换起来不会困难
生成式AI的特征对于产品设计提出新挑战
--------------
基于过往经验,但是回归新可能,根子还是场景理解
技术热点vs创投
---------------
不是prompt is all you need而是prompt is all you have
通过更加了解锤子来避免“拿着锤子找钉子”,而不是越喜欢锤子,就可劲帮ta找钉子
只有垂直应用,没有垂直模型
---------------
垂直模型不会比大模型更牛,但是垂类领域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存在
所以需要的是懂行业的人带着大模型去做垂类应用
不要给AI做插件,让AI成为你的业务插件
---------------
就是我们现在的路子,如果真的深入到行业的实践场景中去,你会发现通常行业中整个workflow长且复杂,没必要也不可能一上来就把整个链路都替换为AI-native的打包方案,而是先把其中特定适合的环节,替换为AI插件,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慢慢把业务链路上更多的环节替换为AI的能力
1 信息检索 重要能力
愈发感觉信息检索/挖掘的能力与意愿真的非常重要。
很多机会其实就藏在看似无用/常识性的信息背后。
一条说明、一个公告,你可能看着下意识感觉没啥用,但是如果你敏锐点,自己去搜搜查查,可能里面就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所谓“捷径”。
尤其是我们这,很多东西都会天然保持一种“战略模糊”,就导致有很多可解释和可争取的空间,这要求你愿意想敢执行。
说到底,很多机会都是基于信息差,信息差不仅仅是基于你位置被动形成的,也可以基于你的主动探索去形成。
2 职场章法 很是有用
职场的“章法”,最近体会很深,所谓“专业能力”之外的“职场学”的作用。之前觉得可能就是一些花活吧,现在感觉其实挺有用的。
“职场学”,比如如何管理预期、关系,处理问题的章法,其实会给你发挥“专业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继续感叹团队同学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的还有太多,以及有多年创业经历的人真的挺厉害的,不是那种明晃晃的厉害,是那种在待人处事解问题时方方面面的那种不经意的丝滑和举重若轻。
1 原来路人 踏实深耕
“理解贵校很多人都渴望成功超越普通人,可我已经接受自己做一个平凡的人的现实,终其一生我如何努力都很难和权贵比肩”
逛北大bbs的时候,发现十大榜首是一条临近毕业的同学在求教,大厂、老师、公务员之类如何选择的帖。
点进去看到一轮有趣的对话:
一个师兄大概意思是,如果你连该做什么的本心都没有,也没啥前途了,谈何“超越普通人”
帖主回答说:理解贵校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超越普通人,但是自己已经接受自己终其一生都难以和权贵比肩,有些东西生来就有,生来无就无。
如果只是看这段对话,可能觉得师兄还斗志昂扬,帖主师弟怎么这么“闲鱼”。
但是其实看帖主师弟简单交代的背景,其实一路上到硕士其实都相当优秀和努力。
这样的背景可能反而会让ta的“闲鱼”心态更加“刺眼”。
如果说顶尖学府+一路奋斗的同学都会是这种心态,更大面上的集体心态,也许可以窥斑见豹。
于我,其实随着长大,每个阶段都有跳去更好的平台,确实能发现比你优秀、天才的人太多了,很多人的基线可能是你的极限。
比如自己可以去理解和记录那些优秀的人,或者去创作一些东西在创作中解开很多现实的束缚。
莫名想到小学时碰到的一本网络小说《星空倒影》,大概意思就是,别人都在写英雄的故事,但是这本书的主角,只是“英雄”的朋友,从头到尾都只是英雄光芒阴影里的路人甲,切换到路人甲的视角去写天命之子。当时完全看不下去,觉得压根无法带入,可能少年时觉得自己万中无一,早晚要改变世界。
这些年倒是经常想起这部小说,因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拿到的剧本,好像真的就“天命之子旁边的路人甲”。
自我的定位和预期似乎都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是一种平静的心态,默默接受,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奇怪的“奋斗”,“知其雄,守其雌”,知道自己很多地方其实很难做到惊才绝艳,反而让自己放平心态,觉得可以踏踏实实地找到自己感兴趣和可能相对擅长的点去深耕。
2 人脉门路 资源置换
关于人脉、信息和门路的新思考
以前觉得人脉就是邪路,打铁还是自身硬,后面慢慢意识到人脉/信息/门路的意义。
ta提供了你在给定能力下的资源置换途径,在你手头资源恒定的情况下,多一条信息通路往往意味着你的资源置换效率提高。
很多时候,其实手头资源可能够了,但是没有合适的置换渠道就会被卡住。
比如之前帮阿姨小孩问牛剑申请的事,有校友说其实ta带学生大概有摸索一条非常高成功率的牛剑申请路子,但是学生得非常吃苦。可是大多数人可能是愿意吃苦,但是没有门路。
近期日常
1 抖音快手下载推广员的流程
路上遇到抖音/快手极速版的下载推广员。
抖音只要求你下载后刷十秒,快手上周还是刷十秒就好,现在已经是要求下载后刷两分钟,然后隔天再刷两分钟,第三天再登录,才能给推广员奖励。
推广员就是骑着小电驴,看到你的时候,不会说让你下载App;
就带着很有亲和力的笑容,说送你两个冰墩墩,你顺手接了之后,就诚恳问你能不能帮忙下载下抖音,说是“只用下载,其他什么都不用干”,然后主动说可以开热点共享流量;
等你下载完抖音之后,会麻溜地给你点开,帮你一路把各种弹窗按掉,然后快速让你往上刷十几条;
再说,“能不能帮我扫个推荐码,不然我的工作就白做了”,然后就又打开扫一扫给ta扫码;
搞完抖音极速版之后,快速给你切回应用商店,说“帅哥,再帮我下个快手极速版好不好,都送你两个冰墩墩了”;
下完快手极速版,也是快速给你打开,然后让你刷,没说要刷两分钟,就说刷到屏幕左边悬浮的红包小圆圈转两次就好,然后一边热络地找话题让你不觉得无聊也不好意思离开,比如夸赞你刚买的瓜好便宜啊,怎么能这么便宜,会不会瓜不好,然后就这么一来二去直到你把快手极速版刷满两分钟,ta在自己后台看到达成任务;
再麻溜地帮你把抖音极速版删掉,让你觉得有点好感,然后又快速说“快手极速版能不能帮忙保留两天,第二天再刷下,第三天再登录下,不然就白忙活了”。
全程其实蛮套路,但是上来没有说出核心目的和全套要做的事情,而是一步一步引导你,然后动作特别快特别连贯让你反应不过来,同时要又热络又真诚地找话让你不觉得不耐烦。
过程中还有其他的推广员碰巧路过,闲聊的时候,应该是有意帮忙,还一起陪着你说话找话题。
感觉是个挺考验人的活,约等于之前那种什么上门推销好用的清洁产品之类的活。
2 面试时遇到的英国华人候选人
这几个月面试下来,有面到一些00年左右去英国的华人,觉得ta们好像真的没有赶上很好的时间。
那个时候能出去的:
1 其实难度比现在大很多,相应的资质、心力其实要比现在大多数人付出更多;
2 去了能有的机会更少更差,看到好几个去英国前就职公司、职位相当出挑,去了英国可能只能在不知名公司担任相对没那么“高级”的职位
3 同时还错过了国内飞速发展那段时间里本可以乘势的巨大红利,机会成本相当高
相较于同等资质,一直在国内发展,最近十年才出海的华人,明显感觉有点“蹉跎”吧。
个人的选择,有时候真的很难和历史的进程相抗衡。
3 短视频博主的背后故事
才发现最近视频号经常刷到的反串搞笑博主的爸爸妈妈竟然都是聋哑人……
完全看不出来,平时发的视频都是非常有趣,给人带来很多欢笑的。
也许在艰难的生活里迸发出的向上生长的力量是他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底色。
完
往期文章: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