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东第一人的职业故事| 近期思考

文摘   其他   2024-05-12 22:25   浙江  




近期思考




01

创业




1 不飘不怕 该干就干

不飘不怕 该干就干

刚入职场时听到的话,现在依旧觉得很对,甚至是走过创业这三年之后愈发觉得有道理。

“不飘”是放下自己曾经的ego,尤其是在互联网大厂习惯性的规划和做“大”事,回归到初期创业公司资源和规模能够切的最小集;

“不怕”是理解创业过程中永远有不确定性和一波波的挑战,都是修行都是学习,坦然面对;

“该干”是能够在禀赋和市场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确保决策的合理性;

“就干”就是执行力了,一旦决策之后就是拼落地和执行,拉满动力冲就好了。

2 潮头行者 不看年龄

立在潮头前面的未必总是年轻世代,也可能是在自己那一代始终立在潮头的。

和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聊,英国四大出身,年纪蛮大了,开了15年会计所,但是当年就是很前沿的,刚成立之初的时候,英国财会实践应该是相当传统和纸面的,那个时候就已经allin电子化线上化交付(要知道现在的有些英国客户都未必能习惯这个)。

然后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关切点,就是AI对行业实践中效率的巨大颠覆可能。

明确表示他们的立身根基,就是要永远领先同行一到两个身位才行,

而且非常务实,问的问题都切中关键,非常犀利,直指重点。



02

日常闪念



1 人际交往 情绪稳定

小红书上看到据传“冯唐对打工人建议”,感觉很多在日常人际相处中都是通用的:


有人说你好也好,说你坏也罢,时刻提醒自己,在别人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骂你一句,你记了一天,相当于别人骂了你一天;别人批评你,你听进去,别人就得逞了;

冲动之下的回击,往往会让情绪雪上加霜,而沉默则能够让自己的思维迅速冷静下来。

还有自己的一个办法,就事论事问题导向就不容易被动和落在下风。





近期日常




1 热爱与专业 让人佩服

以为陈丽君是中产家庭的孩子才可以坚持学戏很多年,结果原来其实家庭普通,因为体制内工作很多年其实还要靠父母补贴些,挺意外的。

真的是凭热爱和敬业在坚持了,想起来何赛飞在节目上大声疾呼“钱呢,戏呢,这样的艺术家我们不保护吗”。

能够不为外物所动,坚持热爱和专业,是让人佩服的。

2 BBC中东第一人的职业故事

“xx毕业的高材生竟然就做xxx,真是国家的浪费”
想起来英国同事爸爸的故事,ta爸爸是BBC中东第一人(很多中东人就是从小听ta爸的BBC节目学的英语)。

是南苏丹人,那时候南苏丹还是战时状态,需要快速建设国家,所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分配由国家统一安排,聪明的就必须得去做工程师,成绩不好的去做传媒播音之类(求生声明:原话转述,不是我有什么职业歧视)。

ta爸很聪明,所以毕业就被安排去做工程师,但是从小就想做传媒,那时候南苏丹被英国殖民过,BBC可以说是ta爸的梦中情岗了,然后BBC第一次在中东地区招人,ta爸就选上了,终于开启了自己的传媒之路。

但是ta爸恰好遇到自己妈妈中风偏瘫了,好在BBC表示他可以直接带着他妈妈来英国治病,所有花销BBC报销。

那个时候的BBC还是非常有实力的,据说ta爸在职的时候从来都是BBC私车接送,从来没有坐过公交打过出租。然后那个时候BBC的穆斯林员工不多,但BBC直接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间祈祷室,在他们完全没有申请的情况下自发安排的。

不过后面慢慢BBC也落寞了,经济收入不如从前,伦敦中心的房产很多都卖掉了,然后一些行事风格也没有之前那么让人觉得好了。

所以ta爸退休之后去卡塔尔定居了。






往期文章: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

离开大厂,加入创业团队——阿山的思考与心路

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妹妹

牛津人研究所|“下沉”的牛津人木木山:当我们离开象牙塔

牛村木木山
鹅厂产培\x26amp;VX产品萌新@牛津大学生即刻ID:牛村木木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