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AI辅助写作与读书的思考
即刻售卖二手的体验
读书分享
鱼翅与花椒
近期日常
1 AI助手 何去何从
每天都在用ChatGPT辅助写小红书和整理for公众号用的日常思考。
感觉确实帮助蛮大:
1 学习风格,并且参照统一风格整理你给到的内容;
2 和你对话,将碎片化、重复的和随意的思考,梳理归纳为成文内容;
3 脏活,比如小红书根据内容风格加合适的emoji;
4 辅助选题,可以像小助手一样和你一起想题目。
由此也在思考,如果过度依赖AI会不会导致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降?
很难说,看自己如何使用了。
但是我觉得可以这样去看:
历史上每当出现新工具的时候,总会让人担心把旧有的技能、工种给取代的。
最后总会发现:
如果新的生产力工具真的能大规模的提效,ta的普及、替代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个人来说,越早掌握新工具越不会被时代抛下;
新的生产力工具消灭、抑制旧工种的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新工种和新的技能要求;
技能的需求可以变化,但是对人的核心能力的要求可能一直贯穿其中,比如表达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沟通的能力。
2 AI时代 个性读书
AI时代的读书笔记:客观压缩 VS 主观加工
一个有趣的场景,朋友在群里分享了文章,阿山分享了下读后的小记,然后大家第一反应会以为是类似会读之类的AI纪要哈哈。
又想到了之前自己对读书笔记的思考,小时候,老师说读书笔记,似乎总是希望你能够原封不动地提取书中的精华,加上一点自己的感想,力求能真实浓缩地还原书籍文章的内容。
但是我总是在想,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每个人的读书笔记都会非常相似,难道不应该更多加入自己的解读吗,可能一本书有自己的内容主旨,但是不同的人带着自己的关切、视角、思维和背景,从中看到了不同的东西,然后带着自己的印记去解读,感觉这样的东西似乎更有生机。
现在看,客观无损压缩的事,AI可能会做得很好,所以带有个人印记的解读也许会越来越有价值。
这也是我会越来越觉得对于写作而言,个人的“风格”,要比所谓“成熟的技法”要更重要。
3 即刻销售 品牌声誉
在即刻上卖出了第一件二手商品,自己的MacBook Pro。
感觉非常棒,因为有前置的信任在,所以很多风险点大家都没有那么担心。
想到了之前飞哥在即刻上卖房,也是非常顺畅。
想了想,本质上有点类似于品牌交易,因为卖方有一定的品牌声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单次交易坑卖家获取的小便宜,敌不过对自己声誉造成的损失。
由此买家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保障,而感到更加放心,所以交易才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
1 自在社交 尊重内心
越来越不吃什么“人脉杀”了,听到什么亲戚朋友是院士、藤校、清北、名企等等,也不想攀附。
社交纯看感觉,如果觉得不投缘,敬而远之,您厉害但和我没啥关系。
主打一个快乐随心不勉强自己。
2 天命难明 自强不息
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长辈们多少都有点求神拜佛信风水。
确实是有太多东西无法掌握,全看虚无缥缈的命运安排。
大概就是尽了人事,也想在天命上努努力吧。
自强不息,也多多行善。
3 群星闪耀 踏实走路
每当看到有人耀眼得让自己忍不住心生嫉妒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
没事你想想,和ta一样耀眼的人还很多,你嫉妒不过来的。
休克疗法
近期读书
1 《鱼翅与花椒》
作者是英国人,牛津长大,剑桥读书。
机缘巧合,来到了中国,然后爱上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且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专家。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各种各样的美食以及做法,让人垂涎欲滴;
站在外国人的视角去理解对于我们其实已经习以为常的饮食文化,当中有很多我们忽略的东西,能够重新被看见,比如饭桌上不仅仅是饮食、更是中国的人际社交的缩影
作者很早就来到中国,也见证了中国飞跃式的进步,从饮食以及对待ta这样对中国人感兴趣的外国人的态度这个角度,很接地气地展现了这种变化
作者身在中国异乡,从而能够脱离出来,反向思考自己在英国/西方的母体文化环境下习以为常的东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明晰内心;感同身受,就像是自己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也是因为可以脱离你生长的文化环境,客观剥离出很多你身处其中默认的成规,从而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内心追求。
近期日常
1 将心比心 适当共情
之前一位师弟/妹因为疫情加上有了国内很好平台的工作offer,就决定不去耶鲁读书了。
我虽然尊重选择,但是一直觉得蛮遗憾,因为能够出去读书看看其实个人感觉还是会不一样。
好在最近得知ta最后还是去耶鲁读书了,就由衷的开心,那种遗憾被弥补了的感觉。
感觉我有时候共情/自我带入感可能也有点过多了。
2 损己利人 由衷感动
进电梯的时候,电梯里的外卖小哥帮忙摁着“开门”的键,看我进来还问我去几楼要帮忙摁楼层。
还挺感动的,因为他们其实是最最赶时间的,所以其实看到外卖小哥拼命摁“关门键”我都能理解。反正我其实再等下一趟也不会费多少功夫。
能够在很急的情况,还为他人考虑,还是很暖人的。
完
往期文章: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