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中国SaaS行业的难处
读书分享
慈禧贴身侍女回忆录
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
近期日常
1 中国SaaS 极大挑战
最近朋友圈在转发一篇雪球上分析“为什么中国的SaaS起不来”的文章:
https://xueqiu.com/1389854524/255660929?data_type=img&data_model=sd&fix_uid=7281312823&sharetime=2
虽然感觉“是否真的是起不来”这个“是不是”的问题答案还值得商榷,但是分析看看也蛮有意思。
之前和朋友讨论,做SaaS赚钱,大概就是你帮“有多少钱预算”的人“省了多少钱(效率/时间/人力,总之都是钱)”。
前者是看潜在客户群体自己有没有钱/想不想付钱/竞品卷不卷,后者可以简单看看人力贵不贵(当然还有什么可提效空间之类的,但是人力不贵的话,提效空间大也没关系,反正无脑对人力省心还能创造就业创造leader大家都开心)。
前者
国内客户的付费意识看看企微/飞书/钉钉这种想收费时被骂得有多狠,以及国内确实竞品太卷了,即使是产品能帮客户省钱,但是你架不住竞品和你卷打价格战,太挤的话不容易差异化贴身肉搏累死了;国外客户付费意识早就根深蒂固,不付费的产品甚至不敢用怕你到了怕你不履约,竞争对手也相对少,大家在各自细分的领域深耕不用轻易冲撞业务边界;
后者
国内的人力成本相较于欧美还是便宜的,略略七八倍的差异是有的,一样的研发成本,国内省一个单位人力和国外省一个单位人力,对应给客户节省的成本就差很大,能收的钱也就差很大。
唯一就是出海,对于团队成员的能力素质上有要求(对海外市场的了解、沟通交流能力、关系网络、跨时区文化的团队建设与管理),如果这些能克服,或者找到轻量模式可以尽量先绕开,其实去海外做SaaS还是蛮有前景的。
顺便考虑下国际关系不稳定的风险,出海第一站的选择也得好好想想。
当然以上都大面上的分析,不妨碍国内国外局部都存在机会可以让不大的团队吃到饱。
2 妙鸭相机 海马中枪
最近比较火的一款AI应用——妙鸭相机,上传20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生成自己的“数字分身”,由此可以批量生成不同风格的自己的照片。
看到好几个关于妙鸭相机的讨论,都有提到要和海马体说拜拜。
挺有趣的,确实像海马体这种统一模板把大家P得很美但是很同质的,很容易被AI替代,尤其AI其实还有更多风格供挑选。
这样的话,也许后面慢慢大家对摄影的诉求会变得更追求“真实的记录”。偶尔也接触过几位朋友,在婚礼/蜜月的场景,就要特地挑那种“真实风”的摄影服务。
3 微信读书 社交压力
微信读书可以把书评想法设置为“仅陌生人”可见。
这种有点“细”的逻辑,其实都是“成也社交败也社交”。和书籍“私密阅读”的设置类似。
虽然有些场合“和朋友共读”是激励,甚至还能在关系圈里刷“好读书读好书”的人设。
但是反过来一些不符合“日常熟人眼里画风”的想法就会有表达的压力。
比如我看网络小说的时候,经常就想“神评论”,但是感觉评论和自己的“日常画风”差的有点大,每每都作罢。
同一本小说,去起点看,各种神评论就有趣太多了,我在#起点 看小说,基本看到热门评论的地方,一定点开看,对我来说和看书的本体差不多有趣。
1 拉长周期 回归均值
接咨询帮同学一起看ta一年前职业机会的选择和现在的处境与接下来的事项。
现在回首去看,似乎当时确实在诸多非常棒的机会里,挑了相对坑的那个,因为当时的决策逻辑的失误;也导致现在会相对被动。
但是真的聊下来,又觉得:
拉长周期来看,所有人都会回归自己的均值,曾经优秀,愿意努力,后面也一定会回到自己对应的水平;
以及步步最优并非全局最优,可能几年后回看,这一次坎坷弯路会成为接下来飞跃的垫脚石。
还有就是目光放宽,未必一定要在国内看机会,如果视野是全球的话,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会大非常多。
2 主动表达 自然请教
想要请教不如多表达,因为据不完全观察,大家给你“纠错”的意愿远高于“答疑”。
先表达出来也有助于别人了解你自己做的功课。
3 予人玫瑰 乐意分享
喜欢分享,特别喜欢分享。
做成一件事情,其中的摸索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成本。
如果放在自己单体case上,投产比可能不高,但是我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分享出来,让其他人做类似事情的成本降低,这样在更大范围下,投产比就会越来越高(因为成本被摊薄了)。
尤其是单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可能被集体补充和迭代。
近期读书
1 《宫女谈往录》
慈禧的贴身侍烟宫女回忆在慈禧当年的生活起居以及宫内视角的当时关键事件的掠影。
有趣的点:
1 该宫女算是慈禧近人(慈禧逃难时第一时间点了两位宫女一起,本书受访的宫女就是其中之一),从她服侍慈禧的回忆,可以真实、细节地去了解这位当时站在中国权力巅峰的人物的日常生活(比如一次洗澡要用掉一百条毛巾)、行事作风(比如慈禧异常怕鬼,晚年对服侍她的人极为慈祥);
2 不仅仅是简单的“受访录”,作者北大毕业,之后生活算是一路坎坷,机缘巧合结识了这位宫女,并且成为至亲好友(宫女是“旗下人”,非常讲究,临老特地找作者夫妻“辞路”,由此可见是把作者当做亲人了),本书不是源于几次集中的访问,而是作者和宫女认识、相处的几十年中,不断和宫女闲聊、叙旧逐渐积累的信息;
3 本书内容的展开,是宫女对过往的回忆、当时生活的感叹甚至作者自己人生经历变动的交织,读起来会有种今昔对照的慨叹、繁华落尽的质朴。
2 《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
讲述的是中国知名粮油品牌——金龙鱼从初创到成为世界500强的故事,日常能够在超市货架随处可见的食用油背后,是一个外资品牌在国内、国际的风云变幻中创新、冒险、踩坑、挣扎、成长的故事。
有趣的点:
1 不仅仅是在讲食用油,而是借着这个切入点,涉及到了世界粮油危机、石油与生物燃料产业、绿色革命与转基因、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对外开放这些我们多少都有经历或耳闻的热点/重点事件,并且以金龙鱼的发展串了起来,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去了解背后的故事;
2 金龙鱼在中国的发展,本身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缩影,过程中涉及到国家部委、民营企业、地方政府等各种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甚至博弈,鲁花、福临门、胡姬花这些知名品牌和金龙鱼以及中国粮油的故事也在其中展现;
3 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历史,也是在说金龙鱼的创始人——郭孔丰以及他所属的郭氏家族的创业史,其中涉及到很多创业故事、创业理念,读来对我们理解商业、理解优秀创业者同样很有启发。
近期日常
1 消费转型 本能极俭
想到滴滴一趟二十元就能买十几条鱼虾蟹,就觉得坐地铁也挺好。
能拼多多就拼多多,能二手就二手,能返利个几块就第几步跳转。
想到64G在自己需要的主流场景下够用,就不加钱满足强迫症和“将来的可能”买248G。
消费观无声无息转型为极俭。
完
往期文章:
OpenAI/ChatGPT迎来华人产品老大,斯坦福毕业,硅谷产品大佬,在Facebook、Instagram、Uber负责产品
年营收1亿美金,仅11位全职雇员,其中4位是尚未毕业的本科生 | Midjourney团队成员履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