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学的海洋中,每一项突破性发现都是对知识边界的勇敢探索。AME旗下杂志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发表具有深远学术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医学领域的发展,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为了深入挖掘这些研究成果背后的故事,我们特别邀请文章作者进行一系列深度访谈,为广大读者呈现科研工作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见,展现他们的学术理念和人文思考。我们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能够启发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帮助他们在科研之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孝感市中心医院沈浩元医生。
采写 | 李欣燃
沈浩元:奔跑的医生
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沈浩元最初关注到乳腺癌这一疾病是在2012年。
那一年,这个被社会广称为“粉红杀手”的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了22.1/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健康挑战,社会各界开始加大对乳腺癌的重视与研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感市中心医院将甲乳外科从普外科中独立出来,成立为一个专门的科室,沈浩元也是在这一年加入了新科室。
“实际上,我在研究生阶段专攻的是肝胆外科。但是踏上工作岗位后,新成立的甲乳外科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年轻力量,作为普外科一员的我,就被医院分派到那里轮转学习。”沈浩元说。
到了新科室以后,沈浩元很快意识到乳腺癌新发病例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科室当时的治疗能力和技术水平却远未能满足实际需求。基于此,他便把国内外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深入研读了一遍,并亲手制作了一份详尽的课件,组织科室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与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沈浩元逐渐发现,乳腺癌这一领域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技术上也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所以哪怕要直面转科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他也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甲乳外科,并立志要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
因为谨记读研时导师的教诲,沈浩元每次碰到复杂的临床问题,都会习惯性用科研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许多乳腺外科医生会因为“肿瘤小,患者往往是早期”这一特性而低估了T1期乳腺癌。但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却遇到了不少T1期就出现广泛腋窝转移的患者。这些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面对这一临床难题,沈浩元萌生了专门针对T1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研究的想法。
然而,将想法落地并非易事,沈浩元团队在初期便遇到了挑战。“这项研究需要大量的病例数据进行验证,但我们医院当时关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病例非常少,一年可能只有几十例,远达不到研究所需的样本量标准。因此前期的研究一度难以开展。”沈浩元回忆道。
面对这一挑战,沈浩元团队没有轻言放弃,他们时刻关注着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资源。直到2019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建立的SEER数据库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这一转机的出现为他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
沈浩元说,当时有很多研究人员会通过SEER数据库来收集和分析癌症的统计数据。他和团队也抓住了这一机会,利用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病理确诊的T1期乳腺癌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局部晚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孕激素受体阴性、黑人种族、年龄、小叶癌、微乳头状导管癌、腋窝尾部肿瘤、分化不良和肿瘤直径较大等因素显著增加了T1期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这些有意义的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了列线图,通过评分量表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单项分值,再将各因素分数相加得到总分,从而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这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工具,还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这些成果最终转化为一篇题为“T1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的建立:回顾性研究”的文章,于日前发表在了《腺体外科》(Gland Surgery,GS)杂志上。
图2 沈浩元团队发表在GS杂志上的研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除了上述研究,沈浩元团队在局部晚期乳腺癌领域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继续利用SEER数据库,探索了临床治疗决策对不同分子分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发现保乳手术在总生存期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方面均优于全乳切除,而在高分化、N0、三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豁免化疗则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从没有参考到成为参考
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观念,亦在沈浩元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中得到了体现。“鉴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普遍不佳,为了防止患者病情发展到局部晚期,我们在早期诊断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表现之一便是沈浩元带领团队从2021年开始大量收集相关样本数据,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统计分析,将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特征三者结合,生成了一个综合预测模型,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干预。这项研究获得了吴阶平基金资助,如今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结题。
随着一个接一个的研究顺利开展,沈浩元对于乳腺癌这一疾病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他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隐蔽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病例,比如隐匿性乳腺癌。
沈浩元介绍,他在2015年接诊过一位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腋窝上有一个明显肿块,但无论采用彩超还是钼靶技术,都检查不出乳房上的病灶,于是便围绕该病例开展了多学科讨论。“当时大家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不多,所以我在确定诊疗方案时也查阅了大量文献,但都没找到满意的答案。直到2016年,我前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这份疑惑才得到了解答。”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中国肿瘤诊治领域的“引领者”,不仅在技术和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拥有大量的病例资源,单论乳腺癌这一病种,当时每年开展的手术就可达5 000余台。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研究机会后,沈浩元便对复旦肿瘤医院的所有病例进行了筛选,最终收集了56例隐匿性乳腺癌病例。“这个样本量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较大的了。”沈浩元如实说道。
结合这些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沈浩元撰写了一篇题为“56例隐匿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诊疗策略探讨”的文章,发表在了《中国癌症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乳腺MRI检查在隐匿性乳腺癌的排除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同时,隐匿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可选择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清扫术、腋窝清扫术等。
文章发表后,不仅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方公众号的推送宣传,还在学术会议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与关注。许多乳腺外科医生在讨论隐匿性乳腺癌时都会引用这篇研究,并根据其中的内容制定治疗方案。
从最初找不到有效的参考文献,到如今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其他医生的重要参考,沈浩元在乳腺癌治疗研究这条道路上,实现了研究的闭环。
让更多患者带着乳房回家
好的环境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的一年,沈浩元的临床技术得到了快速成长。
“刚去的第一天,我就被震撼到了。他们一天之内有二三十台乳腺癌手术要开展,从早到晚,三四个手术室同时运作,几乎没有停歇。而且他们的手术种类也很多,包括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和复杂的皮瓣手术等。”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沈浩元,就像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见到肥沃的土壤后,便开始迅速吸收养分。为了避免错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他全神贯注地观摩完了每一台手术,直至晚上12点才离开手术室。
每周三、周四早晨的科室业务学习和多学科讨论,也是沈浩元用来充实自己的重要途径。哪怕前一天下班到再晚,为了抢到好的学习位置,他也会保证自己在6点50分之前到达会议室,并且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不仅被沈浩元以密密麻麻的文字形式记录在了笔记本中,更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进修结束后,随他一同回到了孝感市中心医院。
图3 沈浩元进修时的学习笔记(部分)
随着近年来乳腺癌生存率的提高,沈浩元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起生活质量。“出门诊时,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会因为失去乳房而感到深深的自卑。有的患者会告诉我,即使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每次洗澡时也都不敢照镜子,因为看到自己失去乳房,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夏天的时候,她们不敢穿低领的衣服,不敢去公共的浴室洗澡,也不敢去游泳。面对这些患者的痛苦和困扰,我们想到了乳房重建术,这种手术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她们找回自信,逐渐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位患者。”
为了让更多患者带着乳房回家,回到孝感市中心医院后,他便结合进修时所学到的前沿技术和理念,在院内积极开展起多项开创性的乳房重建手术。
其中一项是在去年5月开展的。沈浩元说,有位患者无意中发现了自身乳房有肿块,便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全面的检查及穿刺病理分析后,该患者被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并不想切除乳房,但病灶范围大,行保乳手术复发风险高,且不能保证术后良好外形。所以为了保证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又能帮助患者重塑乳房外形,达到形体和心理的双重治疗,我们决定对她开展乳房重建。”沈浩元耐心解释道。
可乳房重建有多种手术方式,包括自体乳房重建、假体乳房重建,假体乳房重建又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选择哪种最为合适呢?
“如果采用一步法进行乳房重建,通常需要使用补片联合假体。然而,这种补片的价格十分昂贵,单张成本就高达2万元。对于我们地级市医院的许多患者而言,这样的费用往往超出了她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为了减轻患者的看病压力,沈浩元决定利用患者自体的背阔肌筋膜、前锯肌筋膜和胸大肌组成的三平面来覆盖假体。
由于此前在本地尚未开展过此类手术,沈浩元特地前往湖南肿瘤医院观摩学习了一天相关技术。最终在充分的准备下,沈浩元团队历时3小时,顺利为患者施行了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腺体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三平面自体筋膜联合假体即刻一期乳房重建术,这也是孝感地区首例“三平面法”联合假体一期乳房重建术。
除了这一手术,沈浩元团队还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带蒂横形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2021年,一位58岁的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发现左侧乳腺存在广泛的钙化灶。经过一系列辅助检查及穿刺、手术活检后,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这位患者并不适合进行保乳手术,但患者及其家属都表达了强烈的保乳愿望。于是,身为医疗组组长的沈浩元经过仔细评估后,对其开展了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即刻带蒂横形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图4 手术中的沈浩元团队
经过6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精细化的围手术期管理,移植的皮瓣成功存活,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这项手术不仅根治了患者的癌症,同时也为她重新塑造出了一对自然、柔软且对称的新乳房,填补了孝感市在此领域的空白。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与不懈的努力,沈浩元及团队在乳房重建这条道路上越跑越远。他们如今已可以顺利开展扩张器-假体二步法假体乳房重建术、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带蒂横形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游离横形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双平面自体筋膜联合假体即刻一期乳房重建术、腔镜下胸肌前补片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等一系列创新性手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的临床技术水平,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尽管这一路上不乏疲倦的时刻,但沈浩元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于他而言,这种持续前行的状态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追求,还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说:“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在院内推广腔镜下乳房重建技术,以实现术后乳房无疤痕的效果,让更多患者重拾自信;同时,还将开展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特色研究,进一步推动乳腺癌诊疗的进步。”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与挑战,这位始终奔跑着的医生都将一如既往,用他那不竭的专业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沈浩元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抗癌》杂志青年编委。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GS)委员、湖北省微循环乳腺甲状腺协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乳腺炎性疾病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甲状腺腔镜分会常务委员、武汉医师协会甲乳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孝感市甲状腺乳腺疾病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第一届肿瘤整形专家委员会委员。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完成湖北省卫健委联合基金1项,目前在研吴阶平基金1项、武汉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20年中国中青年医师乳腺癌手术视频大赛“指尖上的艺术”第七季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资讯
责任编辑:李欣燃 AME Publishing Company
排版编辑:陈 童 AME Publishing Company
查看GS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