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的俯卧位通气

文摘   健康   2024-12-17 17:02   北京  

作者:余荷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俯卧位是ARDS治疗中少有的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措施,并且操作简单。但实际上俯卧位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ARDS主要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肺水肿,类似于海绵模型,表现为肺容积明显减少,也称为“小肺”或“婴儿肺”;此外,还有肺水肿导致的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失调导致的顽固性低氧以及低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甚至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俯卧位与气体交换

如下图所示:孤立的肺呈圆锥形,所以下肺(靠近背侧)的容积比上肺(靠近腹侧)的容积更大。在重力依赖性的作用下,肺容积较大部分的肺泡在仰卧位时多处于塌陷状态。在俯卧位时,这种压力梯度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将圆锥形的肺放到圆柱形的胸廓中,会发现上肺的肺泡扩张更明显,而下肺的肺泡塌陷更明显。加之ARDS肺水肿,上肺过度充气和下肺过度塌陷的表现就愈加明显。仰卧位时,压力梯度还会受到纵隔及腹腔脏器的影响;在俯卧位时,此种压力梯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腹侧到背侧,在仰卧位时,气体与组织的比例明显下降;在俯卧位时,均一性会更好。所以,俯卧位改善气体交换的效果可能更好。
图源:Chest, 2017, 151(1):215-224.

在ARDS海绵模型中,在仰卧位时,50%以下部分肺组织基本处于塌陷状态,能够充气的肺容积约为40%。在俯卧位时,可充气的肺容积能够增加到60%。但如果肺是圆柱形,俯卧位所带来的肺复张效应可能就会抵消。

图源: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12):2385-2396.

二、俯卧位与肺灌注

在改善气体交换后,影响氧合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通气血流比(V/Q),那么肺灌注会不会有影响?实际上,无论仰卧还是俯卧,都是靠近背侧肺的灌注更多,其重力依赖效应并不明显。下图所示,在绵羊模型中,沿肺高轴显示仰卧位(图左侧)和俯卧位(图右侧)的肺灌注情况。沿X轴的8个条形图的总长度分别代表8个叠加冠状面的相对灌注量。每个条形内的红色阴影代表分流灌注的比例,而蓝色代表非分流灌注。条形图旁边的数字是该平面分流部分的精确值。可以看到,在仰卧位时,靠近背侧肺的灌注比靠近腹侧肺的灌注更多,而在俯卧位时,仍然是靠近背侧肺的灌注多于腹侧,并且仰卧时的分流更大,俯卧时的分流更小。需要注意的是,俯卧位不会明显改变灌注的分布,但会明显减少总分流,所以V/Q失调改善更明显。

图源:Chest, 2017, 151(1):215-224.

三、俯卧位与肺保护


在肺保护方面,俯卧位能够改善重力依赖区的肺通气,还可以减少非重力依赖区的过度充气,使肺通气更均一,减少局部剪切力,而且还可以减少PEEP的不良反应,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引流气道分泌物。

俯卧位对循环也有一定影响:①俯卧位通过增加腹内压而增加全身静脉回流,增加右心前负荷和右心输出量,如果患者前负荷储备较好,可以增加其心输出量。②俯卧位通过改善动脉血氧合和促进塌陷肺的复张而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右心后负荷,使右心输出量增加。因此,俯卧位在改善ARDS所致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有一定作用。③俯卧位时,胸内压力会有一定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左室后负荷。但也有研究发现,左室后负荷的增加并不会导致患者心输出量下降,尤其在前负荷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总体而言,俯卧位对循环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四、俯卧位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024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更新的ARDS患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和2023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更新的ARDS指南都对俯卧位通气进行了推荐,对于氧合指数(PaO2/FiO2)<150 mmHg,PEEP≥5 cmH2O的中至重度ARDS患者,如果通过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等仍然无法改善氧合,就应该积极进行俯卧位。

俯卧位通气的绝对禁忌证:不稳定的脊柱骨折。在呼吸学科,只要符合俯卧位指征,基本都可以进行俯卧位。

俯卧位通气的相对禁忌证:循环不稳定、骨盆和长骨结构不稳定、腹腔开放性伤口、颅内压增高等。但也有研究认为,在密切监测颅内压的情况下,颅内压增高患者也可以实施俯卧位。

其他情况还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寰枕关节时,需要带颈托,不适宜行俯卧位;晚期妊娠如果固定得当,在团队有经验时,也可以行俯卧位;重度肥胖患者一般会从俯卧位通气中获益,不应列为禁忌证。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有:颜面部水肿和压疮、器械移位、呕吐、静脉通路脱出、意外拔管、气管内导管移位和阻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臂丛损伤、压迫性溃疡、眼压升高等。

五、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1. 俯卧位通气的步骤

俯卧位通气步骤

2. 俯卧位通气时长及疗效评估

治疗时长: 12~16小时以上(AJRCCM建议12小时以上, 欧洲重症协会建议16小时以上)。

效果评估:PaO2/FiO2、胸肺顺应性、肺水肿和肺实变的改善情况等。

终止时机:目前没有权威指南参考,需要综合考虑。一般认为,仰卧位时PaO2/FiO2持续大于150 mmHg,或者俯卧位无效(连续两次俯卧位时PaO2/FiO2较仰卧位降低超过20%);俯卧位期间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要及时终止俯卧位通气。

3. 清醒俯卧位

清醒俯卧位是在新冠期间被提出并被广泛使用, 效果较好。新冠后, 对非插管ARDS患者早期积极实施清醒俯卧位, 被认为可以降低插管率。

清醒俯卧位的适应证包括:①SpO2/FiO2≤315或PaO2/FiO2≤300 mmHg;②未经氧疗情况下,SpO2≤0.93,或氧流量>3 L/min但不需要机械通气;呼吸频率>30次/min或心率>120次/min;③常规氧疗(COT)、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无创正压通气(NPPV)下,FiO2达0.3~0.6,SpO2>0.94;④肺部影像学提示双侧重力依赖区浸润影;⑤患者意识清楚,能自主翻身或配合翻身,可自主识别不适及在最少帮助下改变体位,且能在呼吸窘迫时进行呼救。

《非气管插管患者清醒俯卧位实施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对清醒俯卧位的实施流程和体位进行了介绍,可作为借鉴。
清醒俯卧位实施流程

图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4):337-351.

清醒俯卧位治疗的五步俯卧法

图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4):337-351.

俯卧位治疗患者的姿势

图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4):337-351.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文献

[1] Scholten EL, Beitler JR, Prisk GK, et al. Treatment of ARDS With Prone Positioning[J]. Chest, 2017, 151(1):215-224. 
[2] Guérin C, Albert RK, Beitler J, et al.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J].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12):2385-2396.
[3] Jozwiak M, Monnet X, Teboul JL. Optimizing the circulation in the prone patient[J]. Curr Opin Crit Care, 2016, 22(3):239-245. 
[4] Qadir N, Sahetya S, Munshi L, et al. An Update on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4, 209(1):24-36. 
[5] Grasselli G, Calfee CS, Camporota L, et al. ESICM guidelines o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efinition, phenotyping and respiratory support strategies[J]. Intensive Care Med, 2023, 49(7):727-759. 
[6] Guérin C, Albert RK, Beitler J, et al. Prone position in ARDS patients: why, when, how and for whom[J].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12):2385-2396. 
[7] 米元元, 蔡喆燚, 刘静, 等. 非气管插管患者清醒俯卧位实施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4):337-351.


    作者介绍    

 

余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治疗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4部;参与多项临床及GCP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四川省科技厅项目3项,作为分中心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研究1项。

更多【呼吸e站—经典推荐】相关内容请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