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教授:浅谈《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

文摘   2024-12-04 17:04   北京  



《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制定背景


侵袭性真菌病(IFD)为中国乃至全球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为临床实践带来严峻挑战。抗真菌管理(AFS)可以显著提高IF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抗真菌药物的不当使用、改善患者预后,还可以提高治疗安全性并降低医疗费[1]。为了更好地指导AFS的实施,我国专家组制定了《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

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的呼吸慢病及肺部感染论坛上,共识执笔者之一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枫教授对共识进行了介绍。





AFS在国外取得长足发展

叶枫教授谈到,早在2009年,国外就发表了首篇抗真菌药物管理项目研究,一年后正式提出AFS的概念,2021年建立了医院抗真菌管理的基本指标。COVID-19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对AFS管理经验教训的提炼,尤其是重症患者AFS的管理原则。可以看到,国外的AFS研究在过去十多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国对AFS需求迫切

虽然我国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现也已涵盖真菌领域,还发布了真菌相关诊疗规范,以期望提高AFS的管理水平,然而,我国侵袭性真菌病的总体现状仍是五高、两低、一少五高体现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疾病负担以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低即低诊断率、低依从性;一少则是缺少AFS专家共识。



中国首版AFS共识发布,填补科学管理指导空白

基于上述背景,钟南山院士、廖万清院士作为顾问共同牵头并指导专家组制订了《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是国内首部AFS专家共识,具有划时代意义。共识中提出,科学化管理抗菌药物以3R为基本原则,即恰当的患者(Right patient)在恰当的时机(Right time)使用恰当的抗真菌药物(Right use)。

考虑到国内AFS起步较晚、缺乏循证依据的情况,共识的制订需要更多来自于专家的意见,因此采用了德尔菲问卷调查法。最初拟定的43个指标在四十多名来自各学科的专家投票后最终确定了24项指标,依据3R基本原则,涵盖了这24个指标,其中,恰当的患者方面有4个指标,恰当的时机方面有3个指标,恰当的药物使用方面有17个指标,其中的22个指标同意率均超80%

3R基本原则中,第一个R,恰当的患者是指通过早期识别、诊断出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目前开展的CTmNGSPCR等多种真菌检测方法有助于IFD的早期诊断,指导及早启动抗真菌治疗。第二个R,恰当的时机是指在早期诊断后启动早期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的时机,中、高危患者预防获益,低危患者诊断驱动治疗获益。第三个R,适当的使用,此项提出药物使用的4D原则,涵盖了适当的药物的选择(Drug choice)、适当的疗程(Duration)、适当的降阶梯(De-escalation)、适当的剂量(Dosage)。4D原则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广谱、强效、安全、兼顾肝肾功能、药物间相互作用、足量足疗程给药。

叶枫教授还提到,共识还可实现患者-疾病-医院管理的三重获益。疾病角度,从IFD诊断标准,再到根据准确的评估合理使用适当的抗真菌药物、给药时间和剂量,共识规范了IFD的诊治;患者角度,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药物的毒副反应等选择适当的抗真菌治疗,可以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疗机构的角度,共识可以帮助指导医疗保健系统实施整体规划,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小结

《中国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家共识)》填补了我国在抗真菌领域药物科学化管理的空白,为临床精准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部抗真菌管理的专家共识,还是亚洲的第一部此类共识,旨在帮助恰当的患者在恰当的治疗时机得到恰当的抗真菌药物的治疗。共识的发布开启了抗真菌药物管理的新时代,相信未来在各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共识将与时俱进、持续完善,助力提高我国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水平。


专家简介


叶枫  教授

  •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内科副主任

  • 广州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P1

  •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客座教授

  • 广州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主委;广州医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学组委员(第七~十届)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系统感染及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及广东省医学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学分会常委、感染学组组长

  • 广东省药学会呼吸用药专家委员会及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 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承担及参与20余项临床研究

  • 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20)

  •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项,其中10项获得授权

  • 参与7本专著、多篇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编写

  • 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 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及先进个人、羊城好医生、最佳口碑医师、广州市抗击新冠疫情“最美守护者”等荣誉


参考文献
[1] Ye F, Cai S, Cao B, Cheng L, Fan H, Huang Y, Jiang S, Lai G, Li Y, Shi Y, She D, Su X, Tang K, Wang H, Wang L, Xu B, Xu J, Zhang J, Zhang J, Zhang T, Zhang W, Zhang Y, Zhou H, Hu J, Huang X, Jiang E, Liu Q, Wang J, Wu D, Zhang X, Kang Y, Qiu H, Gu B, Sun B, Xu Y, Cao C, Li R, Pan W, Zhuo C, Zhu L, Huang H, Tong R, Zhang J, Jiang M, Qu J; the AFS Working Group. Consensus for antifungal stewardship in China (2024 edition). J Thorac Dis 2024;16(6):4016-4029. doi: 10.21037/jtd-24-13

声明: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用于学术信息传播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