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9:00直播丨空中大查房「第54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横刀立马战“肺克”

文摘   健康   2024-11-26 12:03   北京  

病例摘要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71岁,气管切开术后反复胸闷气促6月余,于2023年12月13日入院。

病史概况 
半年前,患者自测新冠抗原阳性,胸部CT(2023年518日)显示双肺多发炎症范围大于30%,口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抗病毒,随后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复查胸部CT(2023年525日)炎症范围大于70%,入住ICU,予以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激素抗炎,经验性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对症,但患者病情仍进一步进展,2023年6月12日气促不能缓解,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于2023年6月20日予气管切开。
期间患者反复出现发热,予以更换导管,痰培养显示凝固酶阴性球菌、脑膜败血伊利莎白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加用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同时CMS雾化抗感染后体温较前好转,2023年7月2日复查CT提示气胸,予以胸腔闭式引流,痰培养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考虑定植可能,继续维持原抗感染方案。7月15日复查CT提示气胸吸收,双肺渗出明显吸收,予以拔除胸管,7月20日患者体温稳定,痰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静脉抗生素改为头孢吡肟。患者肠内功能不佳,肠内营养400~600 ml,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脱机后转康复医院(7月27日)继续治疗。

痰微生物培养

康复医院入院1周时出现呼吸气促,呼吸频率38次/分,氧合指数约100 mmHg,急诊CT(2023年8月5日)提示双肺感染明显进展,急诊予以镇静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痰培养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激素抗炎、抗凝及对症支持,患者自主呼吸较前改善,复查胸部CT(2023年8月28日)双肺感染较前明显吸收,予以脱机,转回康复医院。

康复医院住院2周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转入我院,呼吸频率25次/分,氧合指数约280 mmHg,予伏立康唑抗真菌,头孢他啶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尿培养显示白色念珠菌;可自行排尿,拔除导尿管。吞咽及肠道功能恢复,予以拔除胃管,自主进食。不吸氧情况下,指末氧饱和度可达95%,予以气切口封堵,随后转回康复医院,但随后患者胸闷气促仍有间歇发作,急诊血气(吸氧2 L/min):pH 7.36, PaO2 62 mmHg, PaCO2 53 mmHg,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史

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按时预防接种,否认手术外伤史和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等病史。

否认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吸烟史。否认饮酒史。否认冶游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肿瘤史。

入院查体

T 37.6℃,P 102次/分,R 25次/分,BP 120/75 mmHg。

指末氧饱和度(吸氧3 L/min)93%,氧合指数约20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颈部可见气管切开瘢痕,喉部可及吸气相干啰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扁桃体未见肿大,口唇略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及散在湿性啰音,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心率10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 

临床诊断
  • 重症肺炎,Ⅱ型呼吸衰竭。

  • 气管切开术后,气管狭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国家首批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的首席单位。科室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我国建科最早的呼吸内科之一,时任公济医院院长朱仰高教授兼第一届肺科主任,1982年建立肺功能血气室,作为上海市血气质控中心,使全市各级医院的血气分析规范化,并于90年代初在全国较早建立了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开展的有创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技术全国领先,成功救治了包括SARS、H1N1危重患者在内近千例各类危重症患者。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科室已拥有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核心团队,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肺功能气管镜技术人员10人,专科护士28人;住院床位70余张,重症监护床位8张。下设有现代化的呼吸病介入诊疗中心、肺功能检测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和专属临床转化实验室。呼吸科于2011年被国家卫生部列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并形成了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的亚专科发展格局;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精准化个体化管理策略驱动下,支气管哮喘诊治水平位居申康重点病种排名全市第一;应用创新介入技术结合一体化诊治策略的肿瘤与介入亚专科平台为众多患者争取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以序贯呼吸支持治疗和病原学快速诊断技术为基石的感染与危重症综合诊治平台也大幅度提高了急危重症及疑难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科室老中青骨干力量分别在抗击SARS和新冠疫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表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十一五”和“863”重大课题子项目、上海市科委和卫生局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上海市优秀发明奖3项。连续多年举办呼吸系统疑难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整合教学首席单位获得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承担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的教学任务,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与英国、瑞典、美国等多个著名大学及知名研究所合作,取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0余项,多人获得国家和市级各级人才奖项。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预约观看直播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