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研究者的站位/位置性(Positionality)

文摘   2024-09-13 13:21   新西兰  
研究者的站位/位置性是社科研究非常重要的起点,对于在实证的范式下保持客观性,在诠释的范式下充分考虑主观性/主体性,包括在批判的范式下确保研究意义都非常重要。站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研究议题之间的关系
早期文献中最常讨论的一个二分法是“局内人/局外人”站位。譬如一个中国人做中国的研究,就属于“局内人”的研究。但是,同为中国人,假如作为学生去研究清洁工,这又属于“局外人”的研究。而站位的提法进一步讨论和反思了研究者的“身份”与研究主题、研究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参考框架是拉美解放思潮以及行动研究常谈的几个介词of/for/with/by


Of
发展人类学(development anthropology)是服务于发展的人类学,而发展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development)则是退一步去看“发展”实践的人类学。类似的,移民社会学(sociology of migrantion)就是对“移民”做研究的社会学。一般来说,of的关系表达的就是关于xx的研究,可能是所谓中立、客观的立场,也可能带着更多批判和审视。


For
比较经典的是女权主义社会学家Dorothy Smith提出的“为女性的社会学”(sociology for women)和“人民社会学”(sociology for people)。for强调研究不仅与某个社群或现象有关,而要最终为其服务。但解放思潮也非常警惕for的提法,毕竟“为你好”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甚至家长制的做法。


With
行动研究和参与式研究往往不用“研究对象”的说法,甚至有时候都不说“研究参与者”,而是将其称之为“协同研究者”(co-researcher)。此时便是与当事人一同做的研究。在其他的研究中,也可以有参与式的元素,譬如member check,由研究参与者对于研究的分析方式和发现做验证。


By
在使用by时,可能意味着参与者会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多地参与到数据搜集和分析当中。by也可能是亲历者的研究,譬如研究者作为残障者做的残障研究。


此外有一些我的导师推荐给我的文献,供大家进一步阅读:
Folkes, L. (2023). Moving beyond ‘shopping list’ positionality: Using kitchen table reflexivity and in/visible tools to develop reflexive qual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23(5), 1301–1318. https://doi.org/10.1177/14687941221098922
Merriam, S. B., Johnson-Bailey, J., Lee, M.-Y., Kee, Y., Ntseane, G., & Muhamad, M. (2001). Power and positionality: Negotiating insider/outsider status within and across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20(5), 405–416. https://doi.org/10.1080/02601370120490
Yip, S. Y. (2024). Positionality and reflexivity: Negotiating insider-outsider positions within and across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 Method in Education, 47(3), 222–232. https://doi.org/10.1080/1743727X.2023.2266375
Yvonne Bulk, L., & Collins, B. (2024). Blurry Lines: Reflections on “Insider” Research. Qualitative Inquiry, 30(7), 568–576. https://doi.org/10.1177/10778004231188048

彬华同学
分享个人的思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