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咨询”的理解

文摘   健康   2023-11-30 21:16   上海  
各位好,我是彬华。在这一篇推文里我希望邀请你了解一下我对于“咨询”的理解,并且介绍我在探索的工作方式。文末还包括顾问咨询的招募介绍。

“咨询”,不论指代的是顾问咨询(consulting)还是心理咨询(counselling),都暗含了某种权力关系。顾问咨询中,顾问可能掌握了客户并不拥有的技能和资源,甚至扮演着“专家”的角色;而心理咨询中,更是有“助人者”和“求助者”、“来访者”或“服务使用者”的权力差。

虽然很多时候我也会用“对话”来指代我的实践方式,但我并不回避使用“咨询”。

以我对“教育”和“教师”的态度转变为例。以往我会避免被称之为“老师”,也对所谓“教育工作”没有太多的认同感。这背后其实是我和其他许多人对于“灌输式教育”的反感。我们不希望成为冠冕堂皇的教育者,以一种知识拥有者的身份自居。

但随着我对于批判教育学的学习与实践,尤其是对于《受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弗莱雷的学习,我开始相信教育可以是平等的、对话的。

教师因组织、制度、年龄与闻道先后等等原因,必然会成为“权力”的载体。从微观权力的视角来看,权力从来不是由个人所拥有的,每个人都是权力毛细网络的组成部分。回避“权力”并不能就此带来平等和尊重,相反我们应该直面自己的位置,自己又是如何“施加权力”的,努力去寻找替代的可能性。

这也意味着,许多声称“中立”的技术、方法,虽然没有声明对平等与正义的承诺,但我们也可以带着我们的价值观,以审慎和批判的态度予以利用。许多的教学法、助人技术都有前人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甚至许多都曾经瞄准前人觉察的弊病而有了宝贵的创新。

彻底地反思与批判并不意味着摒弃一切过往的事物。就好像有人发现一些校园心理情景剧流于形式,过于注重舞台效果,但这不意味着应当否定心理剧,甚至也并不意味着心理情景剧本身便是有缺陷的。恰是这个时候,应当“使已被商品化的心理剧,得以返璞归真地拿起它的方法论立场,即在行动中进行实验的立场”(摘自《斗室星空》)。

非常类似的,当谈及咨询时,尤其是心理咨询。许多人对于“咨询”和“治疗”抱着批判反思的态度,担心其作为“分类”与“治理”工作的那一面,担心忽略个体面临的的结构性挑战……这是思考和实践咨询时不应回避的挑战。

在我的硕士论文中,我曾以Working and Learning Together through Healing Encounter(互助共学,彼此疗遇)为题,挑战了在社区发展领域中常常将疗愈性的实践仅仅是一种修补的观点。

所谓“疗遇”,来自于余德慧和宋文里老师,他们用这个词强调“疗愈”的重点不在于追求“愈”的结果,而是着重“遇”的过程。我相信,在疗遇中,我们能够看到共通人性与共同处境,因而在我们关照自己的同时,也在试着看见“个体的内在生命与外在生涯的意义”、“将自己定位到所处的时代”(摘自《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个过程中,“创伤”是一个切口。“创伤”往往意味着事件的发生,甚至是某个、某几个特定的加害者。是社会结构落在个体生命上的力道。当然,创伤亦是有局限的视角。特别是传统的创伤研究往往聚焦于严重的、突发的和/或单一的事件。前阵子与几位伙伴共读了劳伦·伯兰特的《残酷乐观主义》,她便引入了“慢死亡”的概念,强调“日常的危机”(crisis of the ordinary)同样足够残酷到消磨人们的情感与政治生活。这与心理学家在复杂性创伤上的讨论有一定的一致性,但联系到的是更为广阔的现代生活处境。

具体到咨询实践,这些意味着什么?

叙事疗法的创始人之一麦克·怀特曾提出了“去中心,有影响力”的说法。咨询的提供者必然会给来访者施加影响力,回避影响的结果可能是根本无法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关系。因此,我想咨询工作不是要装作我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抱着“无所知”(not-knowing)的态度,避免以咨询的提供者为中心,在合作和对话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工作的方式

假如有人向我咨询如何带领戏剧工作坊,我想我不会吝啬分享我认为“戏剧游戏”会是很重要的开始,但我也不会认为这是一条准则。首先,我们可能对于“戏剧游戏”的界定就有所不同。就像维特根斯坦指出的那样,“游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本质。在被压迫者剧场创始人波瓦的笔下,游戏甚至有些哲学性,意味着一种在规则与自由间的创造性行动。我可能会把“社会计量”也视作一种“戏剧游戏”,而有人口中的“戏剧游戏”则意味着“模仿”和“创造”。其次,由于实践场域和受众的不同,也许从卡牌、讲座或是交谈入手,会更能够帮助参与者进入到戏剧的场域中来。这时候,戏剧游戏从破冰、热身及引入的角色,变为了整场活动的高峰和亮点。

这个例子对于不熟悉戏剧的伙伴可能比较难理解。再换一个心理咨询的例子来说。我很喜欢的工作方式是以特定的节奏交替进行更偏认知行为取向的、结构化的咨询,以及更偏人本、后现代的、非结构化的咨询。前者意味着我会基于某个议题,按照特定的“技术”开展咨询,比如标准的意象重构:从近期事件的情绪联系到过往经验,想象自己置身于过去,并重构这个意象。后者则意味着循着情感、价值或是叙事的线索,开放地探索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总而言之,我会根据我的判断,或是根据我们的互动进行咨询。不时地,我们也会讨论目前咨询的方式与结构是否让人感到舒适、有效,可能可以如何调整等等。

我仍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中,很难说已经有一套至少可以参照的原则与方法,但我赞赏自己能不断尝试与反思。

所以,在20235月,我也开始尝试小范围地提供顾问咨询的服务,希望能够支持其他伙伴也能够探索自己的道路。当时我将其称之为“一对一对话”,并认为它兼有内在探索与提供信息的部分。这是我当时列举的工作范围:

l梳理你的道路选择、个人志向与你的生命经验之间的关系,譬如你为什么希望做一名社工

l了解行动领域、助人行业或社会照护的社会脉络、理论脉络与实务脉络,譬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史、临终关怀的基本理念或者基金会的工作方式等

l梳理你的行动/研究路径与前两者之间的动力,譬如你的生命经历、工作/研究方法与所面对社会问题有什么样的平行and/or交叉关系

l基于以上的梳理与了解,探索自身的成长或学习规划,譬如要不要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去学习心理咨询、怎么选择合适的培训

l其他还包括但不仅限于:探索其他关于个人成长与个人发展的议题;协助项目、培训或工作坊的设计等

因为个人的经验,我列举了这些可能可以获益的伙伴:

l学习及研究社会照护(social care)的学生或毕业生,如社工学生、医学人类学研究者等

l以个人或团体形式进行社会参与艺术、社会倡导或变革的行动者

l社会照护、社会创新以及公益行业的工作者、实践者以及志愿者

l其他对以上道路选择有向往或相关规划的伙伴

还设计了一个较为复杂,希望平衡个人收入和大家负担情况的收费标准:

l面向教育及助人行业的伙伴,以300/45分钟为基准线

l面向其他行业的伙伴,以400/45分钟为基准线

l面向经济情况变动的伙伴,可申请灵活定价、灵活支付的服务(名额有限)

l面向职业院校及人类学、社工专业的在读学生,可提供100元的低价服务(名额有限)

l面向其他的在读学生,可提供150元的低价服务(名额有限)

l如在对话后撰写超过600字的反思记录,并授权我在沟通的基础上使用,可申请返还50

l欢迎沟通通过协助公众号排版、逐字稿校对、翻译文献等交换方式抵扣费用

如果你想要尝试顾问咨询的服务,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chenbinhua42@gmail.com

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可以进一步查看这篇推文:招募来访 | 进行心理咨询就像是学习一门语言

个人介绍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国际发展领域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D)、聆听时刻(Listening Hour)认证培训师。现任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客座研究员/研究助理。

本科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应用人类学与社区发展)。曾受邀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UCLA Paulo Freire Institute的保罗·弗莱雷学术会议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城市社会论坛等发言。运营有个人公众号彬华同学艺术与社区发展社群等,发起并合作运营了自组织/公众号行动研究所

对以叙事、体验与反思为基础的方法,非临床的社群与团体工作方式,以及其他创造性的工作手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入学习了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图式疗法、叙事疗法、艺术治疗、私董会、聆听时刻、一人一故事剧场以及被压迫者教育学与剧场等,并据此开展个案咨询、培训和团体近千小时。

2015年起,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临终关怀与社区发展等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历。在20211月至20237月期间从事心理健康公益领域的研发与培训工作,拥有丰富的工作坊、培训的设计与带领经验,还负责了《疫过天晴:高校学生心理自助手册》、《职校复课手册:突发事件后的心理重建》以及《青年心理健康服务扫描报告》的编纂工作;同时深度参与了项目开发、资金申报与答辩等项目工作,涉及资金体量超过一百万、服务人数近两万人。在行动研究所支持行动者发展的工作中得到了来自银杏基金会、千禾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小额资助。
另见访谈:教与学 | 陈彬华:知识是手边的利器,用它撬开行动场
推荐语

我认识的彬华,是一个温暖可信任的倾听者,可以放心与他交谈,分享感受,都会被温柔的包容和尊重。

他也是一个智慧有边界的支持者,他总是愿意分享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很善于与你合作,帮助你更好认识你自己,看到你自己的资源。

同时他一直在保持着与周围他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热情和行动。

——吟吟

和彬华合作过多次,包括线上工作坊的策划顾问,线下教师戏剧培训的课程顾问,也一起开展过私董会的主持。彬华的跨学科经验让他能够从多个维度思考一件事,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团体发展、应用戏剧、助人技术等。另外,他能够协助你梳理自己的优势,结合过往经验再创造,这是非常关键而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他的对话支持也天然带有他对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怀,因此也不会觉得过于压力或者不落地。

——二师兄

彬华邀请我为他写一篇推荐语的时候,我很惊喜,同时也为他在做新的尝试而高兴。他总是充满行动力地探索在各个领域,也有规划地深入在助人领域。我与彬华相遇在助人领域,在这条道路上,我也曾受到他的支持,通过对话支持,逐渐帮助我清晰了工作状态以及工作的位置。我相信,你和他的对话,也会让你获得启发。他很擅长提问、启发,也时常提供新的知识,丰富你的框架。更为重要的,你会在探索的不同阶段都与他相遇,因为互为同学。彬华对自己、对世界的探索力也令我称奇,总是让你看到新视角、新方向。总之,与这样的行动者一起工作,你会拥有最大程度的诚意,同时,你并不会孤单。

——郭郭


彬华同学
分享个人的思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