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报告单全面解读系列——那些容易忽视的指标

健康   2024-12-24 20:01   浙江  
肾功能是临床常见的化验项目,对于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胱抑素 C 这些指标我们都很熟悉,在既往的文章中我们也做过详细解读。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些常常忽视的指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低分子量蛋白的滤过及重吸收(β2 微球蛋白、α1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评估肾功能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这些指标作详细解读。


一、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一种用来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肾脏清除血液中肌酐的能力。

血肌酐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其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肌肉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血肌酐的表达水平主要由内源性肌酐生成调控。因此,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计算公式是:Ccr =(Ucr × P)/ Pcr

  • Ucr 是尿液中肌酐的浓度(mg/dL 或 μmol/L)

  • P 是尿量(mL/min),通常以 24 小时尿液收集的总尿量除以 1440 分钟来计算

  • Pcr 是血液中肌酐的浓度(mg/dL 或 μ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单位通常是 mL/min,这个数值越高,表示肾脏的清除能力越强。随着肾功能的减退,Ccr 的值会逐渐下降。正常的内生肌酐清除率大约在 90 ~ 140 mL/min 之间,但该范围会因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测量需要收集 24 小时的尿液样本,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便。由于部分尿肌酐来自于肾小管分泌,因此,内生肌酐清除率可高于 GFR。

二、低分子量蛋白的滤过及重吸收

低分子量蛋白,指分子量小于 25kDa 或直径小于 2.3 nm 的蛋白质,其经肾小球滤过后,主要由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后在溶酶体降解。其主要包括:β2 微球蛋白、α1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1. β2 微球蛋白

β2 微球蛋白是体内有核细胞如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及初乳中。其分子量为 11.8 kDa,由于分子量小,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99.9% 被近端小管摄取降解。

血清 β2 微球蛋白

血清中的 β2 微球蛋白水平主要受其产生速度和肾小球的排泄速度影响,并不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在健康人群中,血清 β2-MG 的含量通常较低,正常值范围大约在 1 ~ 2 mg/L。

血清中 β2 微球蛋白浓度增加,通常提示 GFR 降低(可能与慢性肾脏病等有关)、或与某些病理状态下合成增加有关,尤其是在以下情况:

  • 血液系统或实体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 β2 微球蛋白的合成。

  • 某些炎症性疾病:例如肝炎、肝硬化,可能影响 β2 微球蛋白的代谢和排泄。注意,并非所有炎症性疾病都会导致 β2-MG 合成增加,且 β2-MG 水平的变化更多地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

尿 β2 微球蛋白

正常情况下,β2 微球蛋白在尿液中排泄比较少(<0.3 mg/L)。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β2 微球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减少,导致其血清表达水平升高,尿 β2 微球蛋白减少。在排除血清 β2 微球蛋白合成增加的因素后,尿液 β2 微球蛋白增加则考虑近端肾小管重新收障碍导致的。

尿液 β2 微球蛋白增加,可见于低钾性肾病、重金属中毒性肾病、镇痛剂肾病、子痫等。急性上尿路感染时,尿液 β2 微球蛋白也可升高,可用于鉴别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当急性上尿路感染控制后尿液 β2 微球蛋白仍处于高水平表达,需警惕转化为慢性肾盂肾炎可能。

2. α1 微球蛋白

α1 微球蛋白分子量约 33kDa, 主要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成,经肾小球滤过后约 99% 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因其在尿液中稳定性较好,能更好的评估近曲肾小管损伤。

血 α1 微球蛋白

α1 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与血肌酐和尿素呈正相关,是评价成人 GFR 的指标之一。正常人体内游离 α1 微球蛋白浓度约为 10 ~ 30 mg/L。血清 α1 微球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表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体内生成增多,对肾小管损伤无明显诊断价值。血清 α1 微球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见于严重肝实质性病变(如重症肝炎、肝坏死等)导致的生成减少。


尿液 α1 微球蛋白

正常人体内,尿液 α1 微球蛋白表达量较少(<15 mg/24 h 尿,或 <10 mg/g 肌酐)。尿液 α1 微球蛋白表达增加表示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其是反映各种原因导致的近端肾小管功能早期损伤的特异和灵敏指标(如如肾移植后排斥反应)。

3. 视黄醇结合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尿液及体液中。其在视黄醇刺激后分泌出来,特异性与全反式视黄醇结合,分子量约 21kDa,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并大部分在近曲肾小管吸收降解。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正常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约为 45 mg/L。在肾功能衰竭时,视黄醇结合蛋白滤过减少,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则升高

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排出量较少,正常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约 0.04 ~ 0.18 mg/L。当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提示近端肾小管重新收能力下降。因此,当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时,提示肾小管受损,是诊断早期肾损伤和评估疗效的灵敏指标。

‍‍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TAT
投稿 | huangwendi@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肾脏病学第 4 版,王海燕、赵明辉主编,2021 年.

[2] 诊断学第九版,万学红,卢雪峰主编,2018 年.





丁香园肾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分享肾病领域实用临床内容,每天都给看你想看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