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菩提心的“落地”,即是“菩萨戒”。
1.《梵网经菩萨戒》出自哪部经典?
《梵网经菩萨戒》出自《梵网经》,全经共有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此品分上下两卷。上卷叙述释迦牟尼从第四禅擎接大众到莲华台藏世界见卢舍那佛,问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所得果是何等相,以及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下卷述说释迦牟尼受教已,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于摩醯首罗天王宫,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法门亦复如是。《梵网经菩萨戒》即是出自《菩萨心地戒品》的下卷,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2.《梵网经菩萨戒》是谁翻译的?
本经的译师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自幼天资超凡,六个月就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并能熟练运用经、律、论三藏,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大师圆寂后,更以金刚不坏之舌头来佐证其翻译经典的真实不虚。道宣律师在《南宗感通录》中称罗什大师为“七佛译经师”。
3.《梵网经菩萨戒》中的“梵网”是什么意思?
“梵网”有三层含义:
一、佛陀在梵网天宫内廷宣说此经,梵网乃大梵天王罗珠网幢,故以梵网宫中高挂的网罗幢来譬喻佛陀的教法,以每一个网孔间所挂之宝珠譬喻佛的戒律,受持一戒即得一戒清净。
二、“梵”即清净之意,代表佛陀的教法;“网”即捞漉之意,代表佛陀的梵网犹如渔网一般,捞漉众生度生死苦海至涅盘彼岸。
三、“梵”即梵行之意,“梵行”即清净离欲之行。佛在《梵网经菩萨戒》中,以方便善巧令在家居士持不邪淫戒,出家人全断淫欲,故在家人持的戒不能称“梵行”,唯有出家五众所持之戒才能称为“梵行”。《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佛制此梵行戒律,目的就是为捞漉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证究竟涅槃。
4.怎样如法受持菩萨戒,才能得到戒体?
戒有四科门: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戒法指佛陀所制之律法,众生行为之轨范,菩萨戒的十重四十八轻戒即是戒法。戒体是菩萨戒的内在精神,指受戒后,于身所生防非止恶之功能,亦指对戒法之信念与奉持戒法之意志。戒行是受戒后,外在的行为表现。戒相是持戒表现之相状差别。
想要在受持菩萨戒时,得到清净的戒体,首先要对戒法生起十足的信心,同时,祈求三宝加持,通过观想、忏悔、发愿来求受清净戒体,发起菩提大愿,将自己的身心世界供养给众生。
5.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是什么?
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有三种:上品从佛受持,即佛陀在世,得佛亲自授与菩萨戒;中品从佛弟子受持,即佛灭度后,于千里内,礼请善知识教授与菩萨戒;下品从佛像前自誓受,即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则在佛像前自誓受。
自誓受者,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相好,便得戒。若不得相好,当以二七日、三七日乃至一年志诚恳切忏悔,至见相好为止,方为得戒。
因此,若千里内有授戒坛场和得戒法师,应以至诚心求受,不须见好相,亦为得戒。何以故?佛法是讲传承的,代代相传,师师相授,故在出家人前受菩萨戒,不需见好相,便为得戒。
6.哪些人适合受持梵网经菩萨戒?
很多人对梵网经菩萨戒有误解,认为此戒高不可攀,非一般人所能受持。还有些人误认为,梵网经菩萨戒唯有出家法师可以受持,在家居士不能受持此戒。
其实不然,梵网经菩萨戒通出家在家,出家法师可以受持,在家居士亦可受持。梵网经菩萨戒属圆顿之戒,与净土念佛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处,皆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祖师大德皆提倡持戒念佛,戒即此大乘菩萨戒,持戒与念佛合则如虎添翼,更利修行。
依照《梵网经菩萨戒》,有两类人是受戒对象:一、普遍受戒对象,即六道一切众生,可种成佛之因,但不一定得戒。二、能听懂并理解法师语者,即可得戒。
受了梵网经菩萨戒以后,戒相戒条繁多,十重四十八轻戒,大众疑问也会很多,勤加诵戒学戒,有些疑惑自然随之而解。
为秉承世尊以戒为师之遗教,光大如来戒法,绍隆佛种,接引后学,弘扬爱国爱教传统,和谐社会,净化人心,普及正法正知,增上在家信徒的慈悲智慧,提升居士的信仰层次,今义净寺依如来圣教,广开方便之门,拟于2024年10月18日至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六至十八)举行为期三天的在家菩萨戒传授法会,凡欲发心受戒者,可来山参加,普蒙法益,同沐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