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血脉论原文
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可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他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达磨血脉论释义
常净法师:
你要从内心深处下工夫,内心深处的东西要抛开,更不要说世间的一切东西,乃至所有境界中的一切东西,外相中的一切境界的东西,都不挂碍。这些都在很深的层面里,在更深的一层里。也就是说,你只有好好地去参,好好地去悟,去下工夫,才有可能意识到内心深层的东西,知道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说了,真正想知道深处的东西,不下工夫不行。这个工夫是什么?首先你要息业养神。我们坐在这里,其实也叫息业养神。我们常说养息、养息,养息是什么?就是息业养神。息业养神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这是转凡入圣的途径。
我们在这里打坐,坐在这里干什么?有的人打盹睡觉,有的人想入非非,有的人觉得无所适从,都不知道坐在这里干啥?我们坐在这里与道有关系吗?这是不知道息业养神的重要性。息业养神就是在修道,就是在见性,就是在悟道。息业就是要把我们的一切业停息、息灭;养神就是要养起我们的正信正念,养起我们的大菩提心,养起我们的大慈悲心,这就是养神,这就称为养。息什么?息我们自己可能所造的一切业障,也息我们内心深处的业。内心深处的这种业,可能你还没有造,你还没有表现出来,甚至你还没有想到,就在你的思维意识深处,你还没有想到这种业,其实它已经存在了。这是深埋的根,这种根你断不彻底,这种业就潜伏存在着,这个业识也永远相随着你。虽然你不知道,但是它有,有业的种子,就是有业种存在。
所以我们要息、要息业。我们坐在这里,达磨祖师、六祖大师叫你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善不思恶是干什么呢?就是息、就是养,就是叫你息养。你若是在这里思善思恶,在这里思维,对我们的身体来讲,殊不知是很费精神的。也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比如说,你成天啥也不做,啥也不干,就在那里想事儿,打妄想,妄想纷飞。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脑子停不下来。妄想多的时候,甚至晚上睡觉也是浮想联翩。白天想,晚上也想,睡不好,睡不着,一直都是妄想纷飞。你要是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你要是这种境界,你会很费神,也很费精力,这就叫做劳神,你很劳神。也就是说,你这种情绪和现象,对你的身体会产生很大的害处,你劳神啊!你干活儿干得猛了是伤身,你这个是伤神,你劳的是神,疲劳啊!相反,如果你专注于某一件事,你专注于诵经,你专注于念佛,或者你专注于打坐,你专注的做一件事,反而你感觉精神非常好,感觉很有精神,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如何息、如何养,息与养的这种辩证。凡夫的人认为息就是休息、睡觉,不是这样的。息是要息自己的业,息业啊!这个在修行中非常重要。见性见性,一定要突破自己的无明,破的一丝不挂,一毫不留,最后破、破、破,破透了!
上常下净大和尚
义净寺住持上常下净大和尚于禅宗三大样板丛林皆进行过系统的修学,并得到过诸宗大德的亲传。在教理造诣上出版过《禅修开示录》《佛教戒律学纲要》《大乘起信论概解》《大唐三藏义净集要》《义净大师历史图文考》等多本教义和书籍。并精通各种佛事仪式等。
2014年恢复了淄博古刹华严寺,并创建了山东佛教界首家养老慈善机构“大地慈养院”,赡养孤寡老人百位之多,深得社会的赞誉。《人民日报》《中国宗教》《山东民族宗教》等刊物皆进行了报道。
自2009年始,在山东济南长清恢复大唐求法高僧义净大师祖庭——义净寺,近二十载挖掘弘扬唐代高僧义净大师的佛学精神和文化,展开有关义净大师的国内外的文化友好交流,曾召开了多届义净大师的全国性研讨会,并搜集整理了全国有关义净大师的论文100多篇,编辑成义净大师纪念文汇,并被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收藏。
2024年在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上常下净大和尚被马来西亚官方授予:“马中义净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奖”,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举办“义净国际大会暨义净大师与古南海文明图片展”,并于马来西亚吉打州设立义净大师纪念牌,促进了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 end •
关注公众号
开启自性智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