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一直强烈建议,如果不具备真正独立思考、情绪处理的能力,不要过度关注网络上的负面事件和情绪,更不要把网络上特别响的声音当成真实。比如男女对立问题、极端女权问题等等。
事实上,网络很虚假,通常情况下,互联网上的声量与发声者在现实中的占比、能够发挥的能量,并不成正比,甚至可能是反比。
道理很简单,现代社会人都很忙,谁会在互联网上海量发声呢?
多数人是沉默的,累了一天了,随便刷一刷、看一看,都懒得点赞、留言,就算看到觉得不爽的,大概率直接翻过去,眼不见为净,有限的精力可不值得在这些事情上浪费。
不仅仅中国如此,美国也一样。
美国大选刚结束,大选前世界第一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写了一封抨击特朗普的公开信,落款是“一个无孩猫女士”,在美国,这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态度表态,“无孩猫女士”在西方语境中象征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然而万斯竟然直接归纳为“无孩爱猫女”,并且公开嘲讽“民主党政客是‘一群生活悲惨、没有孩子的爱猫女士’”,当时美国网络上可谓群情激愤,甚至很多分析认为,如此攻击性的言论将可能导致特朗普败选。
然而事实证明,相比网络上一边倒的抨击,现实与网络截然相反。
最终的投票结果证明,除“白人女大学生”“65岁以上老人”这两个群体支持率有微小下滑,其他人口群体支持率都增加了,而且女性也更支持特朗普。
这就是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去年上映了一个主打西方女权的电影《芭比》,是当年全球票房冠军。
当时网络上号召去看《芭比》的呼声非常高,甚至有不少声音说要包场看,在豆瓣等点评平台,评论数也非常多,甚至超过票房几十亿的热门电影。
但不同于在国际市场上大卖,中国票房仅仅只有2.5亿元,与网络上的声量、评论数根本不成正比。
真金白银才是真实的民意。《芭比》现实票房和网络声量的悬殊差距,说明芭比的观众更乐于在网络上发声,体现在观看者评论比例远高于其他电影;这也说明,西式女权并没有得到中国多数女性的支持,甚至相当多的女性不认同甚至受到西式女权的迫害,只不过在网络上不敢发声。
更何况以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越来越多,这类AI最适合的用途就是在网络上搞舆论,逻辑表达、遣词造句超过很多真实的人,几个人就能制造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的声量。
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精力、时间是有限的,网络上花的心思多了,现实中投入的自然就少了,甚至因为现实越不顺心,越选择在网络上寻求意义感,于是在网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此恶性循环。
几年前,小镇就跟一位从事网络舆情应对的朋友聊,他经常苦恼于领导太关注网络舆情,谨慎过头了。小镇说网络声音不能不听,毕竟这是民意表达,但也不能太敏感,不能看到网络上舆情汹涌,就觉得天塌了。重视网络绝不代表放弃传统的线下调研,甚至因为网络更容易获得信息,反而要有意识的加强线下走访,多一对一的聊聊,现实声音才更加真实。
经常有读者留言觉得网络负面声音好多,感觉天要塌了。小镇一直建议,对这些网络声音,不搭理就是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多看书、多运动、早睡觉。
就算真的在网络上对线,也不要怕对方看似人多势众,不要管对方说什么,按照自己的逻辑说自己的话,说完就跑,有兴趣的话过一段时间回来再炮轰一阵子,不要管对方到底说了什么,骂仗重点是自己舒服、争取旁观者的认同,不要试图说服对方。
更不要怕他们的威胁,网络上越凶很可能现实中越怂,如果他们真敢现实中人身威胁或者在网络上造谣,那固定证据、报警就行了。与这些少数声音的斗争,会得到沉默多数的认可。
举个刚刚发生的例子,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前天在网络上发了一个倡议,要求“未来的胖东来人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胖东来人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在网络上引起一片骂声,被指责“爹味”太重、不该干预员工私事,亦或者指责初心是好的、但是要更人性化。
但不妨猜猜,现实到底支持得多还是反对得多,尤其是有效的支持和反对,指标只有两个:员工离职率和胖东来的业绩。
至于网络上的声音,与胖东来何干,做的是商超生意,又不是当网红。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