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动荡,中国越要成为稳定世界的锚

文化   2024-11-20 22:00   北京  
展望未来,人类将进入一段动荡年代,动荡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
美国迎来了特朗普回归,特朗普新任命的诸多高官,几乎个个是颠覆性的,不管特朗普想要做什么,最重要的都是先拥有掌控力,砸烂旧秩序,才能建立新秩序。

在美国冲击下,全世界的不确定性大增。欧洲、日韩以及加澳新等西方阵营正在想尽办法迎接冲击,欧洲大陆极右翼力量崛起,又要在中美俄之间经历痛苦的磨合,原本欧陆主心骨的法德已经自身难保,甚至还将成为动荡的源头之一。

至于全世界更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只能说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通往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不确定的动荡冲击下,过去曾经确定的很多事情都变了。比如最近频繁出现的种种“陷阱论”,当西方无比强大的时候,西方说做什么,全世界就信什么,甚至因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就遭受批评和非议。
比如上周刚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特朗普或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但是《巴黎协定》本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搞出来的。

气候变化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一点无需怀疑。身在北京的朋友可以想想,都已经供暖一周了,然而柳树叶子还是绿的;邻国的印度,这几年动辄动辄发生破纪录的高温天气,50度竟然变得寻常了,而海平面也确实在上升,对此太平洋岛国深有体会。

但气候变化属实,不代表西方应对变化的措施就是对的,甚至西方国家还要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为继续盘剥全世界的契机。就拿《巴黎协定》来说,最早源于1992年在巴西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当时全球各国就已经认同气候变化会威胁全人类的生存,之后的博弈关键就是谁应该承担更多拯救人类的责任。

到了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将应对气候变化升级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同意这个公约,一是因为采取有差别的义务,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二是发达国家承诺补偿发展中国家的损失。

但是美国第一个毁约,虽然克林顿签约了,但继任的小布什没有批准,于是美国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从此开始气候变化就开始变成了利益的博弈,渐渐地就生造了一个叫“碳排放权”的东西。

经过几年的铺垫,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时,西方国家图穷匕见,向所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极为过分的苛刻条件,要求统一规定各国未来碳排放额度,发达国家在2006-2050年获得的人均碳排放额度高达发展中国家的2.3-6.7倍,这还没算过去几百年发达国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排放。

为了达到这个继续遏制全人类的目的,西方在2009年还炮制了“气候门”事件,西方气象专家们在过去的十几年大肆篡改对自己不利的数据,以此协助西方国家逼迫发展中国家让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2009年丁仲礼院士以模拟实验的方式分析了国际主流的几种减排方案,并发表了题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即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的论文,丁仲礼院士分析结果是,当时所有的7个方案,无一例外的偏向发达国家,这7个方案无论哪一个通过,发达国家都能锁死发展中国家的未来。

于是就有了2010年的央视“面对面”对丁仲礼的采访,丁院士一语道破问题实质,那就是“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后来2020年美国粗暴插手香港事务,对包括丁仲礼院士在内的14名中国官员实施制裁。

2009年时,中国刚刚实施空前规模的刺激计划,工业化进程正值关键时刻。2008年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而言也是一个历史转折点,除美国以外,整个西方开始走下坡路。
以GDP为例,从2008到2023年,中国增长了287.6%,美国增长了85.2%,剩下的西方国家,除德国、英国、法国等少数国家有微小增长以外,剩下的多数反而下降了,比如意大利、西班牙都下降了6%,日本更是下降了17.6%。

欧洲国家很清楚未来形势只会越来越差,又不像美国仍然充满活力、特别能卷,于是就想效仿美国搞一个类似美元铸币税出来,从而一劳永逸的收全世界的税,还能满足本国消费需求。
这个东西就是前面提到的“碳排放权”和“碳边境税”,其实美国也是这套体系的获益者,只不过美国内部的利益更加复杂,尤其两党彼此攻讦,所以美国就一直翻来覆去。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未来,2015年仍然通过了《巴黎协定》,不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而是靠各国自觉,核心机制就是各国自己承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中国已经于2015年和2020年提交了两次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除个别指标外已经提前完成,上周已经承诺,明年将如期提交第三版2035年目标。

简单梳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的威胁是真实的,但是西方主导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用心不纯,甚至就是要给发展中国家挖坑,这也是真的。所以说这是陷阱倒也有几分道理。

但是一定要区分好:气候变化危机不是陷阱,西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搞小算盘才是陷阱。

但陷阱是否成立,也要看能力。

能坑杀了兔子的陷阱,对大象而言不过是一脚填平的小坑。
对欧美国家而言,应对气候变化确实是陷阱,因为它们做不到设想的节能减排,做不到绿色能源转型,它们转型的进度远远无法达到要求。这里面有西方根本的体制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等问题,比如美国也投入巨资搞可再生能源,补贴规模远大于中国,但是成果拿不出手。

美国最大也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光伏公司“First Solar”,2024年市值一度突破300亿美元,然而这家公司的技术已经开始落后于中国,一直坚持的薄膜技术路线已经没有多大市场空间,未来晶硅才是绝对主流,已占全球产量95%以上。而且这家公司产品价格毫无竞争力,平均售价竟然高达全球平均价格的2倍以上,纯粹靠美国的巨额补贴、贸易保护以及华尔街的高溢价才勉强维持。

如美国的这些公司,论技术仍然先进,但是这些企业的重心并不是改变现实,而是只想着怎么提高市值,这怎么可能帮助人类如期完成绿色能源转型?

所以,当中国崛起之后,西方国家发现自己做不到的,中国竟然能做到,而且还真的按照西方曾经鼓吹的那样去改变全世界,于是就开始耍赖、掀桌子了。就有了这几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反复无常。

当然相比美国的“闭关锁国”,欧洲相对更有责任心,在绿色转型方面只是受到短期困难干扰,不得不暂缓脚步,但从而放弃前进,老欧洲还是更有文明底线。

正如开头提到的全世界进入动荡年代,国际关系、全球化、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是很让人迷茫的事情。

国内有些人时至今日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充满偏见,但是如果冷静下来就会发现,无论中国出于何种目的,都在为动荡的全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以中国负责任的不变,对冲西方国家不负责任的随便。
再过两个月,拜登就要卸任了,就连西方盟国都对拜登不待见了。G20会议合影,拜登再次迟到,这次各国领导人直接不等他了,拍完照就要走,现场有美国记者高喊“拜登没来,不要动”,但各国领导人并没有人等拜登,姗姗来迟的拜登只好无奈返回。

拜登迟到多了,但这次没人等了,人还没走,但茶已经凉了。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11月16日总书记仍然第三次会见拜登。从常理而言,拜登即将卸任,本没有必要再跟拜登会晤,无论谈什么都没实际意义。

那为什么中国还要继续跟拜登打交道?
之所以见拜登,就是要向全世界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中国的主张都是一以贯之,定力十足。

回想过去几年,美国搞出来多少幺蛾子。意识形态、人权问题、经济制裁、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等等不多说了,后来连美国内部治理失败都要怪到中国头上,就连搞水军舆论战都明目张胆了。而对中国以外,也是朝令夕改,想怎样就怎样,以国家信用签约的也说毁约就毁约。
尤其那个蓬佩奥更是屡屡突破外交官的基本底线,别说外交官的专业度了,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养。以至于《新闻联播》等央媒都点名批评蓬佩奥。

以点及面,现在的美国很不正常,毫无帝国应该有的体面。

更不要说特朗普胜选后,美国政治处于动荡阶段,预期未来必然要进一步搞脱钩。但是无论美国怎么变,我们都保持稳定,以不变应对万变,这才是大国应该有的态度。

这不仅仅是道义的要求,也是大国发展的理性选择。

就像应对气候变化,这里面可能有陷阱。但是一个能够让全世界各国同意签约的东西,绝不可能完全行不通,20多年的讨论下来,这套方案有很大概率通往更好的未来,就看能不能变挑战为机遇,这就要看能力了。

任何发展路线都有利有弊,最忌讳的就是反复折腾,认准了走下去,就算最后证明选择的可能是最低效的下策,也比变来变去、反复折腾强得多。

美国过去这20多年,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提出的策略,都是可行的,也都能够让美国变得更好。事实也证明了,如果不考虑中国这个意外,美国相比其他所有国家都变得更强了。

如果没有中国,美国根本不需要“再次伟大”,现在的美国就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刻。

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在科技、产业、军事、金融、经济乃至文化、舆论、未来科技等等各方面都碾压性的强。曾经对美国说不的日本,已经失落了三十年了,还要继续失落下去;而曾经可以与美国掰手腕的欧洲,现在几乎成了美国的傀儡。

说是全球南方崛起,但如果没有了中国这个主心骨,剩下的不过是一盘散沙。

所以,美国越是制造不确定性,我们越要向世界提供确定性,让全人类知道,还是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大国,愿意承担大国责任,对冲另一个大国带来的动荡。

于是就有了上周中国承诺明年如期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而且明确表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这个要求本来是2021年《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及2023年《阳光之乡声明》达成的一致意见。

中国承诺“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而美国则承诺到2035年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而从去年开始,中美也在甲烷问题上反复博弈,美国想在甲烷上卡中国,小镇在《大金主反对特朗普的主张》也提到了甲烷问题。

我们当然知道美国的承诺就是废纸,但我们仍然签署了,并且不管美国怎么做,我们都坚决地执行。

所以,哪怕特朗普说要再次退出《巴黎协定》,显然拜登时期签署的三个中美协议都要作废,但中国仍然按照协议约定,向全世界承诺“中方将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充分说明,无论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怎么做,中国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方向绝不会变,不仅中国会坚定走下去,也会帮助全世界走下去。


而且中国还会更进一步,自我加压。
覆盖全经济范围”意味着不仅仅是电力、钢铁、石化、交通等八大重点行业,未来中国所有的行业都要进行绿色低碳改造,经济社会要进行全面转型,这就是小镇最近多次提到的“产业新能源化”

所有温室气体”意味着不仅仅是全球关注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不仅仅是美国施压的甲烷,其他温室气体中国也会一并进行控制。
但大家也不用担心冒进。
中国承诺的就一定会做到,但是怎么做要按照中国自己的节奏来。公开承诺更高的目标,是为倒逼国内改革,绝不是要把自己给逼死,所以小镇相信明年承诺的目标也一定是留有余地的。

就像上周气候大会召开前,西方很多专家、机构都在炒作中国应该搞一个有“雄心”的目标,比如要求中国提前几年实现碳达峰,甚至有的要求中国应该从2023年开始就提前减少碳排放。还批评说中国再不加码,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就要破产了,完全不顾美西方的背信弃义。

对此,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中国碳达峰的时间节点仍然是“2030年前”,而对于碳减排,也一直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又比如,虽然2021年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火电项目,但从未承诺国内停建新火电。

《逍遥游·北冥有鱼》有云“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思是不因世界的赞美而更加努力,也不因他人的非议而感到沮丧,坚定内心的认知,明辨荣辱界限,如此才是自在。

中国目前就达到这种自在的境界。不管美西方怎么说,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做出的决定本就出于内心认知,自然不会因为美西方的多变而动摇。

应对气候变化是西方提出来的,但未来这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必然是中国。
更何况,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已经具有国际竞争力,而且未来几年还将发生质的变化,届时别说美国搞60%的关税,就算200%的关税也不过是螳臂当车。这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才换来的历史机遇,怎么可能因为美西方的倒退就放弃了呢?

就像人交朋友,除非自虐狂,终究想找情绪稳定有诚信的,总不会找一个反复无常的失信者。

个人可能还有自虐狂,而国家是理性的,当然更喜欢选择政策稳定有格局讲诚信的。

总之一句话:美西方想退出随便,中国绝不退,还要带着全世界向前进,倒要看看是谁与全人类渐行渐远。
其他文章推荐

■  在理想与现实的摩擦中,决策思路重新调整

■  经济到底怎么了?何时才能走出低谷?

■  认清大势,不要跟国家意志、全民利益对着干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大树乡谈
讲逻辑,说人话,有意思。让我们一起穿越时代迷雾、共同成长至少20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