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德国高中阶段德语写作的分析后,我得到的几点启发……

教育   2024-11-02 14:01   德国  

蕾蒂丝and尖头盟,早上好!
我来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你们聊聊听完之前那一场有关高年级德语写作讲座的感想。
是的,就是那个十年级才从国内转学来德国,当时德语只有B2的起点,但经过3年半的努力,最终今年以全科1.0(全优)成绩毕业的学霸小姐姐,为学弟学妹们倾囊相授如何在“德语弱势”的条件下从老师手里拿到更多写作分数的讲座(小姐姐为人很谦虚很低调,总说自己也没啥特别的,可实际上人家高考时德语科目上取得了几近满分的超牛战绩!)
我估摸着也有不少场外的家庭想了解咱们这场讲座具体讲了点啥。因为最近这两天我收到好几个新来咱公众号的家长朋友发来的消息,问我有关这场讲座的情况。
可能是之前有小伙伴听完讲座后,感觉“啊呀,没想到这讲座还很有点料嘛!”所以就推荐给其他家长了,因此也引来了家长们的进一步询问。
其实这场讲座好评率100%是我早有预料的。
小姐姐在公开讲座前,对我试讲过一遍。试讲过后,我跟她详细探讨了哪些地方还需要做更具体的展开,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更多的PPT细节等等。
从教多年,我很知道娃们最不明白的那个点在哪儿。所以,我跟小姐姐说,咱们在讲座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具体可操作性”上。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学弟学妹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因为真正能对人起到启发和帮助的,还是“别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具体是怎么去动手解决的做法”。
因此,后来小姐姐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场写作讲座,无论是内容的编排还是PPT的制作,就真的是从头到尾实在得不能再实在了。一句多余的空话都没有,纲要里的每一点,都是奔着如何解决大家的实际困惑去的。
小姐姐的这场讲座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有时候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是巧劲而不是牛劲。

巧劲之一:重思维轻语言

开篇小姐姐先介绍高中最后两年德语学习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一共考了多少次考试,整个考试的形式是什么样的。通过分享自己的实战经验,小姐姐告诉学弟学妹们,在一场长达3小时的德语考试中应该如何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
小姐姐说,大家在中低年级的时候一场德语考试可能只用一节课的时间,所以听到高年级一场德语考试要进行3小时,感觉好像很长,但实际真正到了考场上,你会觉得时间其实很紧张,如果没有合理安排好,到了最后甚至有可能都来不及答完试卷。
小姐姐提到自己有个同学,在德语高考(Abiturprüfung)时因为没能把文章写完,所以只拿到了1个得分(满分为15个得分)。可想而知,这位同学的高考总积分也因此拉了很大的后腿。确实挺可惜的。
那么,有同学可能就会想,那我少写点就好了呀,文章虽然写得不长,但我只要在遣词造句方面给老师一种“高大上”的感觉,那么说不定老师也会给咱的作文评个高分。
这样想的同学,很可能路会走偏——ta会更勤奋地去背德语单词,去仿写那些很复杂的套了一层又一层从句的德语句子,但最终在考试的时候,ta意识到这么努力的结果就是:很成功地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这话怎么讲?
就是ta在作文里写的冗长又复杂句子,不仅让老师根本读不明白到底要表达啥意思,而且很可能因为疏忽而出现各种语法错误反而让老师抓到了扣分的把柄。
所以,咱们要记住一点,就是——高中阶段的德语写作考试,你向老师展示的,不是花里胡哨的语言,而是你对所给出的文本的思考。
(这里我插一句嘴哈,这一点可能是国内转学来德国的孩子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咱们国内学校里写文章,确实有时候会非常注重所谓的“文笔”,也即“语言是否高大上”,因此在写议论文时,“词藻浮夸但内容非常空洞”的文章真的是非常常见,通篇看下来,全部都是各种名人名言的堆砌,名家轶事的罗列,根本看不出写文章的人自己的观点、质疑和思考。我曾参加过高考阅卷,对这一点深恶痛绝深有体会。)
德国高中阶段的德语写作,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力的深度和广度”而非“语言水平测试”。换句话说,考的是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思考到多深的地步。
比如它给出一个题目材料,让考生就该材料进行分析。如果一个孩子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各种门门道道,让老师觉得文章的论证和阐述既全面又有道理,那么自然给的分数也就越高。
总之,德语写的是作文,不像数学题有个标准答案。因此,娃想要从老师那里拿到更多的分数,就要尽可能地多向老师展示“个人的思考”。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高中阶段写分析性的文章时,写得多要比写得少更占优势(为防止误会,我还是再强调一句,写得多,不是单纯字面意义上的“字数多”,写很多空话废话也是没用的哈。懂的都懂,就不再多展开解释了噢)。
那么,如何解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写但又得避免来不及写完”这个问题呢?
小姐姐也给出了很有建设性的具体做法,就是先按内容和结构大致完成一篇文章的完整写作,然后(实操做法来了——)在写文章的同时,将段落与段落之间留出一些空隙或者利用答题纸的边栏空白部分,这样就能在稍后继续追加和补充想到的更多内容或论述。

巧劲之二:有质量的阅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看完上面第一点“巧劲”的后,可能就有孩子会问了,既然向老师展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很重要,那么深度从哪里来呢?是不是我多阅读一些书籍就能提升思想的深度呢?但问题是,市面上的书籍那么多,我到底该看哪些书呢?哪些才是对我的写作能力起到真正帮助作用的书籍呢?
而且,到了高中最后的积分冲刺阶段,可能平日里用来看课外书的时间本就非常少,这个时候再进行知识面的积累,会不会陷入一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困顿局面?时间花了很多,但短时收效却甚微。
小姐姐也跟大家掏心窝说实话,除了老师课内要求必读的书籍外(因为这些书籍很可能就是考题的文本来源),她也没有很多课外的时间去大量阅读各种德语书籍,因此,她采用的方法就是“重质求精”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阅读作品最“精华”的部分,来帮助自己在短时内领会内容重点。
她也很懂学弟学妹们在阅读时遇到的最困惑的点在哪儿——因为文化背景的缺失,很可能大家整部作品一字一句地看完,也没明白作者在文章里穿插的某个个“梗”或某段描述到底是在讲啥。
小姐姐告诉学弟学妹们,面对这种情况,不用焦虑也不用担心。因为“文本中有些内容不理解读不懂”是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有时候很可能这些内容连德国本土孩子都没接触过。
那么怎么办?
“凉”拌!
是的,有些内容就让它呆一边凉快去吧。小姐姐以高中阶段的说明文作为文本样例,跟大家详细分析了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属于可略读的部分。在面对一部戏剧作品的分析时,小姐姐则把重点放在“把握角色内心想法”和“剧情走向”上,而与此无关的其他内容,则可以略读甚至跳过都没关系。
那么,如果有些内容读不懂,但是又属于“重要”的内容,那该怎么处理呢?小姐姐也告诉大家如何巧妙地通过各种引用的方法将该内容“挪为己用”。
说真的,小姐姐的一番分析,也让我更加印证了自己这些年来在教育上的思考和感悟:仅仅只是从正确的角度来告诉孩子怎么做其实并不能够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只有更多地去挖掘孩子“为什么不懂”背后的成因才是彻底解决孩子课业疑难的关键。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读懂孩子们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巧劲之三:学习重在平时

小姐姐的整场讲座亮点远不止我上面提到的这两点。为了帮助大家更详细地了解讲座的内容,我做了一个相关的提纲简介: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小姐姐也就大家最关心的“如何在短时间里提升德语水平”的问题做了详细的个人经验分享。我想任何一个听了小姐姐个人经历的孩子,都会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会在心态上变得更“踏实”,不会再总想着如何找各种所谓的“捷径”。
因为学习本身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捷径可言,它说白了,就是一个对没掌握不熟悉的东西通过不断重复进行巩固直至变成自己的认知的过程。
小姐姐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真的特别特别深刻。在高中阶段,她的英语老师曾经布置过一份作业,请大家就一部英语作品回答几个相关问题。那几个问题,每一个往大了说都能写出一篇分析性的小论文了。
班里的其他同学每个问题基本上写了十几行就算交差了,而小姐姐却很认真地写了三十页的论文,翻遍了整本书,给每个问题都找到了足够的论点依据后才把这份作业上交。
她的这段经历,也使我深受感动。如此认真的做事态度,我也明白了她能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今天文章的最后,我也为所有认真而努力的孩子们鼓掌加油!
我是一只爱思考的渔


我这里还有其他宝藏干货要跟你分享。关注公众号「小渔黑板报」后,你可以在后台回复下面的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中学选校」,获取德国中学择校信息;

回复「德国高考」,获取德国高考相关信息;

回复「家长会」,获取与德国老师交流的实用指南;

回复「ILV」,获取八年级ILV相关资料;
回复「五年级」,获取德国文理中学五年级相关信息;

回复「德语」,获取德语课业信息;

回复「二外」,获取拉丁语法语选课信息;

回复「中文」,获取德国文理中学中文选修课信息;

还有其他更多值得收藏的精彩在等你去发现哟……





小渔黑板报
一个“有娃在德国念中小学的家庭”都会关注和收藏的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