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番茄姐姐。下周二早上就要南下调研去了,这两天一直在忙着收拾行李,真是焦头烂额。调研单位的住宿条件,有好有坏,总的来说,跟家中没有的比。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我还是选择先邮寄了两大箱衣物和其他物品到东莞。此外,还有两个行李箱(一大一小)随身携带。联络我的银杰笑我,怎么出门带这么多东西?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尽管我还没有将一些书籍带过去。昨天收拾完行李,独自坐在沙发上两个小时,又在忧虑在异地的日子怎么过,是不是能够完成这次工作任务。汤所鼓励我,就把这一切当做人生的修行吧!我心领神会,收拾起复杂的心情,继续忙学校的一些事务性工作。毕业之后,我和一些博士同学的际遇各自相殊,不但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还穿上了警服,与基层有了密切的互动。这似乎有些偶然,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但在许多人事的往来接触中,我也时而感触,这或许就是我自己的因缘际会,有着必然的面向。在这个层面上看,我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心境,大抵都是我人生当中不能逃避,需要完成的功课罢了。想到此处,心事与烦恼便派遣了一段。莫要瞻前顾后,思量东西。与其把时间花在犹豫思量上,不如开开心心的去与这个世界打交道吧!这两天,我又开始读书,出行前也有了些闲暇,于是想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读书的方法和路径。现在很多平台上都有推荐书籍的内容,但我很少去看。这倒不是骄傲或存有偏见。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的喜好、境遇、志趣、所遇到的问题、习惯概不相同,读的书也应该长出自己的风格。适当的参照他人的介绍或推荐,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完全看别人读什么书,自己也跟着读什么,则是不可取的。我的藏书种类颇多,除了中文书籍,还有英文、日文和德文书籍。此外,既有专业书籍,也有哲学、美学、诗歌、宗教、书法、历史、绘画、心理、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回想这些书籍,我大概知道它们是我在哪个时期读的,我在哪个时期遇到了哪些问题,收获了哪些成长。总言之,我倾向于从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然后在围绕一个具体的领域,慢慢的选书、读书。我最近在读《中国山水画史》、《学者的术与道》、《人生只有一件事》、《论语今读》、吴颐人编著的《篆刻法》等。这些书大抵反映了我内心的一些煎熬、疑问,以及我的一些尝试和平衡。当我在《篆刻法》中,读到“养气”、“人书俱老”、“一以贯之”、“绿云楼”、“天与多情不自由”这些明净简练的言语时,我的心总会有种格外的凝聚和放达。读书,恰似与一个不同时空的知音对谈,从对方的教养、学识、风骨中获得启发与借鉴,让我们找到一个活的更好的路径与方法。所以,读书是极为贴己的事情,还是寻个合适自己的好。首先,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一般是看一下序。有些序言不免是受人请托,尽是些漂亮、吹捧的话。但也有些序,言语极为恳切。将著者的经历、学养和志趣交代的清清爽爽,从而使我们能够将书写的缘起读个明白。
其次,便是去快速的阅整本书的目录、章节标题以及子标题。通常,我们认为,目录是有逻辑的呈现和浓缩了一本书的文字,通过目录,我们能够清楚阐述内容的比重和关系是怎样的,从而对整本书有个直观的概览。
第3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阅读(question)
在预览目录之后,先不要急着去读具体的章节文字,不妨先试着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自己去阅读。例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对某个问题有怎样的解释?能够给我哪些新的改变与启发?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激发我们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还能够有助于我们提高主动接受信息的效率。
第4步:先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select)
很多人提倡读书要遵守次第顺序,可是我却并不总是这么认为。以《学者的术与道》为例,我可能比较关心学者健康,研究焦虑的问题,因此,我会翻到书中“保护自己”、“学术生涯的基调是焦虑”等章节进行阅读。
先阅读与自身问题最为关切或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便会激发自己的一些好奇和热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会鼓励自己把整本书都读完。
第5步:在书中有选择的划线(underline)
每当读书的时候,我手里一定要有笔。在我的家中,有书的地方,就一定会放着两三支不同颜色的笔,以此方便记录。
我会在某一个有疑问的地方,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或者在觉得写得印心的地方,用红笔或者蓝笔划波浪纹,抑或是在某个有启发的句子旁,将关键词圈起来。这样当我看完一遍书时,也会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一目了然,这些是我后来写作的原材料和砖头。
此外,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专本介绍如何划线的书籍,其中有些观点非常中肯。其一,不要画自我陶醉线,应该重视自己忽视了的、没意识到的、甚至不同意的观点与证据。其二,不要只给结果画线,寻找能成就好结果或者造成失败结果的原因画线。其三,要给差异的地方划线。
第6步:做一些基本的反思(reflect)
在阅读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之前自己在书中作下的笔记和标记,并思考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看法。还记得我在深圳坪山的一家咖啡厅读完一本书之后,就在周围的街道闲逛,脑子里都对书中某些观点的思考。这个观点对吗?对我有适用性吗?如果不对,它错在哪里了呢?这些自问自答,于我而言,是极为有意思的事情。此外,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改变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而不是一味地寻找一些答案,借以巩固和支持旧有的自己,避免读书带来更多的禁锢与傲慢。虽然我并不觉得每本书都要做摘抄,但不可否认,摘抄对于我们读薄一本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就好比我们把衣服,分门别类的放在不同的空间里,使它们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摘抄可以用图表、思维导图等任何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此外,如果来不及认认真真的去做摘抄,可以先把关键的观点,论据,喜欢的语句用电子备忘录的方式记录下来。将庞杂的文字,形成一个具象化的知识结构,也是不错的选择。许多我们看过的书,熟悉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慢慢的忘记了。这是一件相当可惜的事情。所以,我建议大家读完一些书之后,要尽快的将它们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你可以列出自己在一周、一个月之内需要做出的改变,也可以是将一些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或是讲给其他人听。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输出,形成个人版本的、有价值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和口到!
—THE END—
推荐阅读:
自律生活:我的高效早起时间表
自律生活:10件干了就会开心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