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这学期的授课就结束了。
下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围过来。靖瑶先是问了一些关于论文写作的问题,接着子欣冲我甜甜的一笑,“老师,给您准备了一个结课小礼物”。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系着粉色的透明丝带。
“老师,您快打开看下”。我打开盒子,定睛一看,是一束精致的蓝色花束,中间的花蕊是一粒粒的珍珠,真是美丽极了。
因为有另外一个同学等着我,没有和子欣说太多,就匆匆走出教室了。
乘坐的士回家的路上,我掏出手机,给子欣发了一条信息:子欣,要好好的跟你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温暖。
目前,我已经在大学工作两年半的时间了。
说起这两年半的光阴,我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的,不止是课堂,还带着他们去基层实习锻炼。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交织着各种悲喜滋味。许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是格外孤独的。
之前,在网络上看了一篇关于大学教师“缺爱”的文章,里面的几行文字,是这样的。
“期末最后一节课,是班上最积极的一次。大家都想方设法让老教授把自己纳入到“保底80分”的范畴中,于是拼命地举手回答问题。
意想不到的是,课后老教授觉得很感动。也许,是他太久没见过如此积极的课堂了,竟在讲台上向我们作揖,嘴里念叨着:“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读了这些文字,我记忆的大门突然间被打开了,那些往昔的片段又有了情感的温度,变得鲜活,使我能重新感受那些似乎已经陌生的经验。
我第一次带实习生,是在2023年2月初,那时候我一个人,带着八十人多的队伍(3个班),在深圳与广州的基层单位实习。
记得有一次是组织团建活动,其他两个班的学生都参加,另外一个班只有五个人参加。没有特殊事由,团建活动是必须全员参加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确实给我不小的震撼。
后来,有同学告诉我,“老师,他们班通过抓阄这样的方式,选出了5个人来参加团建活动的”。
听到这个话,我真是一方面觉得学生顽皮,一方面心中也难免有些气愤。无奈之下,我联系了他们的班主任,讲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久,学生们全部来参加团建活动。
这次团建活动进展的十分顺利,大家一起烧烤,唱歌,吃生日蛋糕,学生们都玩十分的开心、尽兴。
有些学生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感谢你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谢谢您。
期间,我背着自己的单反相机,为学生们拍了600多张照片。
当时,实习大概已经有一个月了,有一些学生依然没有加我的微信。不过,我还是主动添加了他们,将照片一一地传给他们。
当时,有个男生十分有心,给我、耀莹、莹轩、奥星和毅恒拍了几张照片,那是我仅有的几张照片。
为了能够熟悉学生,我会拿着学生的名单,挨个儿的背下他们的名字。碰到学生,我就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哪一个学生生了病,如果我知道的情况下,都会发信息或者亲自去关心一下。
初到广东,我的神经衰弱一度又加重了,一夜夜的无法入睡。除此之外。因为气候不适应等原因,我还生了几次病。
幸好有基层的一些领导、朋友关心我,带我去看了病,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护和照顾。
很多时候,教师被看做是站在很高的道德地位上的形象,但是在教师这个身份背后,我是个具体的人,是一个女孩子,也渴望来自学生的关心、问候。
集诚很有心,当时把我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几个女生,还和学生们讲我的用心良苦和不容易,让他们也要学会关心和善待老师。
有一些好吃的东西,我总会分给学生们,偶尔也带着学生们去吃饭、喝咖啡,慢慢相处下来,大家有了信任的基础。
基层有个男同志,请我的一个女学生吃饭,这个女生问我能不能一起去,我心底晓得她的意思,就和她一起去赴约了。
从那开始,她对我就很信任,毕业的走的时候约我见一面,拍照留念,还送了一个小礼物给我。之后,无论是去听演唱会,还是最近的工作情况,她都会发信息和我讲一讲。
在深圳带实习生的时候,我还在试用期,薪水比较微薄。但只要我和学生出去,我没有让他们花过一分钱。
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爸爸总是告诫我,不要和学生过于计较。他让我多和学生吃吃饭、聊聊天,多关心他们,不要为钱担心。
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大家似乎对教师有着极高的伦理道德要求,通常贯之“安贫乐道、无我奉献”的姿态。可是,教师也有具体的生活和压力,但这似乎这被遮蔽了。
我常常感恩爸爸妈妈,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使我在很多环境和场合中,能够有一份自如和底气。
在带实习生、教学以及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中,有对抗态度,见面不打招呼,不回信息和电话,学习怠惰的情况并不鲜见。
从工作以来,我指导的学生论文,没有一篇外审不合格的。但是,今年有个女学生外审就没有合格,需要重新修改。
实际上,我给了她很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但是,她始终对自己的论文不上心。
记得彼时我在深圳的一家咖啡厅,认真地帮她修改论文。通电话的时候,她告诉我,自己在成都旅游。
怎么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呢?更多的是心疼自己吧。我的脊柱侧弯,伏案时间长了,心脏就会出现不适。可是,我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给学生修改论文,对方却在旅游!
后来,我是真的一字一字的帮这个学生修改论文,谢天谢地,她毕业了。可是,即便这么用心,我从未在这个女孩那里,收到过一句问候,一个短信......
有的学生加我微信的时候,很简单直白地说,“加您微信,是为了以后有事找您帮忙。”
有的学生,即便你给他上过一学期的课,当你们面对面碰见的时候,他也未必一定同你打个招呼。
有的学生,在微信群里@你,都不会称呼某某老师,而是上来直接就说事。
当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课、教学,却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馈,情感上的孤独和失落可想而知。此外,师生关系之间情感上的疏离,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缺爱”。
那么,造成教师“缺爱”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否能够单一的归因到教师和学生的单个方面,我们留到下回再分析吧!
也请大家看见上面的文字,不要替我着急和担心,现在的我和学生们处的很好,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以后慢慢讲给你们听。
更广阔的
课堂
原来是生活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