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要大量的和“好东西”在一起,才有动力去自律!

情感   2024-12-07 09:32   新加坡  


hello,我是番茄姐姐。
自从2019年在Bilibili上成为一名UP主,我被别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如何保持自律呢?

如果不假思索的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可能是,在人大那样的环境中读博,自律是必须做到的。

好像人大的学生,都表现的比较自律。

博士毕业工作两年以后,离开了人大那样一个好的环境,我的状态发生了一些改变。

懈怠的心理,倦怠的面容以及渐渐发福的身型,这和我在人大读书时候的精神风貌真是相去甚远。

这些变化,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变化的环境当中,保持恰当、稳定的自律。

我看了大量相关的心理学书籍,也浏览了许多与自律相关的视频,一大摞现成的方法论,似乎都无法彻底解决我的问题和境遇。

前天去影院看了《好东西》,有许多场景和言语,令我豁然开朗。

受到电影的启发,我对于自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与观点:想要启动和保持自律,也许我们先要学会和“好东西”在一起。

01.什么真正的自律?

在求学阶段,我对自律的理解,似乎仅限于,我能够每天保持学习的习惯,做到有规律的学习节奏。

毕业工作之后,生活的半径增大,接触到了许多冲突和矛盾也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很难做到像读博的时候那般自律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在对认识自律的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和不太正确的理解。

查阅资料,一些学者观点认为,自律不仅仅涉及行为,更加涉及个体的情绪和内在精神世界。例如,价值观、信念与人生目标。

或许,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那些在学习上表现得特别自律的人,未必能够在面对压力、焦虑或愤怒等负面情绪时,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似乎就是这类人。

为什么有人始终没有心力去启动自律?为什么不能稳定一致的坚持自律?为什么有人能够坚持自律,也并不是很开心抑或是没有取得好的成绩?

相比给出自律的方法论,回答“如何增强内心的动力,使我们比较容易启动和保持正确的自律”,是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大量的接触“好东西”,能为我们保持自律提供一些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

02.与“好东西”在一起,开启自律

在《好东西》这部电影中,对于什么是“好东西”有一个简单的概括。
如果能让你开心,那就是好东西。
我认为,这种对于好东西的抽象解释,对于我们真正的理解好东西,还不足够。
在我看来,“好东西”也应该是这些。
首先,好东西是“在乎,温暖、信任和爱意
在我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时刻。在梦里,爷爷奶奶都会来看我,他们关心我的生活、成长,牵肠挂肚我的悲喜。就像小时候一般,耐心、细致的呵护与对待我。
当我感受到这种具体的爱意和温暖时,便舍不得委屈自己,自暴自弃,让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的控制中。
我会把专注和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耐心、温柔、细致地对待自己,坚定我对生活的选择和方向,继而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保持做事的自律。
“有人在乎你了,你就不能再干某些事,尤其是伤害自己的。”
只有那些具体的在乎、温暖、信任与爱意,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去渴望,去追求一种好的生活,去体验完整,去变得丰富,去不断地扩展自我。
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律启动键。

其次,好东西是生活中那些真实的“附近”。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王铁梅在做家务,她在阳台抖动、晾晒衣服、刷鞋、不小心掉落了橘子、摘芹菜、下刀削面。

有人说这是日常无趣的家务活动,可是对于长期接受标准化教育训练的我而言,并不如此认为。

恰是这具体的画面,动作,神情,诉说出了生活的真实样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令人踏实、安全、具体的支点,我才感受到了朴素的生命力。

社会人类学家项飚认为,生命力来自于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直观感受。

想想记忆之中,在我生活中那些具体的附近。

是我在公园的松树下站桩;是妈妈在厨房做饭;和父亲一起去逛古董店,他教我认一些好看的石头;是我去咖啡厅,店员对我讲话时的微笑;是我看电影回来的路上,抬头望见的一轮弯月;是我喝下一杯茶的滋味;是我想要珍惜某个人的情愫;是邻居小椰宝baby的大眼睛......

我不在悬浮,这些与“附近”的积极互动,令我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更是我滋养自己保持、增强自律的动力和支撑。

要先回到生活本身里去,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点其他的,是我一贯的态度和主张。

最后,好东西是“自己去创造规则

自己去创造规则,不要一味的跟着别人或外在环境的节奏走,是我毕业工作两年多以来,体会最深的一点道理。

长期受学校教育的规训,我们习惯了理解、运用和顺从规则,以便获得一种所谓标准化的成功。

但是,即便取得了某些学业的成功,并非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中一帆风顺,高枕无忧。

面对这些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呢?我认为,自己去学会创造一些规则。

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珍贵和优势,并设立一些边界和规则。

现在的我,有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相比2019年做up主时的轻松,我的生活节奏和目标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于一些粉丝的聊天信息,我一般是不会回应的。也是工作之后,我才发现,相比别人,我身上有一些能量和智慧。

管理好它们,使用它们创造一些价值,而不是被别人随意的消耗或白嫖,是我思考良久的决定。

付费咨询,既是一种边界规则的设定,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变现。无可非议。

其次,我重视自己的感受和目标,我主导设置规则。

在职场环境和人际社交的过程当中,有些人一向是逆来顺受,表现得异常被动,结果就是自己无限内耗,甚至出现抑郁倾向。

我很少时候会这样,如果我发现自己一旦被动,肯定会反击或者表达我的态度和看法。

我也晓得,这样做会稍显锋芒,但是难得我自己不委屈自己。

最早,我在基层做讲座,并没有收到专家费,一开始我并没有主张什么。但之后,别人再邀请我做讲座,我会提前把这个费用情况讲明白。

此外,当某些人的行为,触犯了我的一些原则和底线,我一概不惯着对方。

同时,我还会争取一些周围人的理解与支持。

我的感受是坏的,未来这种情况也不能改善,这不是我的错误,我正视自己的感受。

不是某些人,用一些温言细语,所谓的苦口婆心,就能让我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改变自己的规则。

好像是不是写的有些离题了?拉回到正题。

我认为,只有在自己设立的规则之下,我们才能够获得一些自主和掌控性性,而自主性是保持自律的关键之一。

《好东西》这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那我们就不要玩他们的游戏了。

我写出来的东西,恰巧你也喜欢,你也懂得,你也很想要,这是多么好的一桩事情!欢迎转发、评论呀!

用快乐

和感动

一起去记笔记

—THE END—

推荐阅读:

自律生活:要通过多个维度,频繁的记录生活!(12月5日)
频繁的记录自己:原来一天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精选推荐:12月最值得关注的好物盘点
人大博士揭秘:如何打造高效早晨,5:30起床读德语,6:00冥想

番茄姐姐的小世界
大家好呀!我是番茄姐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2022年毕业,目前在高校工作。这个公众号是我读博士二年级(2019年)创立的,创立的初衷是为了记录读博,与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记录的文字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与观点,不见得都对,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