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石一磊的第204篇原创文章
一如往年,今年年底继续以远方游学的方式跨年,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重庆奉节。
奉节,隶属重庆。位于重庆东端、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建始、利川,西连云阳,北接巫溪,总面积4098平方公里。
长江穿城而过,三峡在这里开启。三峡西启瞿塘峡,又名夔峡,就在奉节。
这些年出差全国各地,虽然经常前往重庆,但从没有游历过三峡。
得知这次游学三峡,毫不犹豫就报了名;不仅如此,还动员合伙人,组团前往。
"同路中人终相遇"
“如果你在车上跟某个人去打招呼,结果发现后面有人回应了你;一听声音就知道这个人是谁,扭头一看,好几个熟悉的脸庞,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这个场景发生在我们从上海往奉节的火车上。
我和同事正在闲聊着,突然方方告诉我,刚刚看到覃杰(007写作社群发起人)也在车上。
我正想着起身去隔壁车厢和他打个招呼,他正好向我们车厢走来。
原来,坐在我们前排的帅哥正是我们这次游学的摄影师小柯,覃杰原本来这个车厢是和小柯详细对接一下游学时的工作思路,不料想,我们正好在此偶遇。
惊叹之余,我们马上写作者上线;覃杰刚把照片上传到游学群中,各种留言马上涌现:
挡不住的魅力(琴姐在路上)
同行者甚多,同路者甚喜(一磊)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一磊)
出发了才能相遇(覃杰)
恭喜会师成功(青澜)
怎么突然感觉像井冈山会师哈哈哈(言一)
……
更有“超级玛丽”战友,直接发来了打油诗:
《覃杰相遇记》
车上与君打招呼
突闻后面有人应
回头一望是故人
激动心情难平静
三峡路上来相聚
此刻感受谁能知
来,我们掩卷回望一下,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出现在工作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的确如此:目标清晰了,同路中人终将相遇。
"开悟之坡顿悟开"
这次游学有两个重点行程,分别是攀登三峡之巅和乘船畅游三峡。
12月30日,早上8:00,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一行230多人分别乘坐6辆巴士从下榻的诗城皇廷大酒店出发,来到奉节渡口,经过简短的渡轮后,我们便来到了白帝城山脚下。
百人拉升的壮观场面,预示着这次攀登不是一件简单准备就可以轻易登顶的山峰。
据导游小勇介绍,三峡之巅海拔1388米,我们徒步大约需要6-8小时,具体情况因每个人的体力而异;有了导游的这番心理建设,我们每个人拉伸都做得很认真。
几组拉伸完成后,我们便开始了正式的登山徒步。
沿途,我们路过了十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瞿塘峡,近距离聆听了“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阵阵,欣赏了满山黄栌树的红叶烂漫,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各色硕硕山果……我的心情也随着各色美景的变化而越发明快。
大约11:40左右,我们抵达了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补给站,后勤组为我们准备了鸡肉卷、热姜茶。吃过热乎乎的鸡肉卷,喝了一杯暖烘烘的热姜茶后,瞬间感觉能量满血,稍作休息后,我们又开始了后半程的路程。
年长、年幼的战友,或者是感觉身体状态不佳的战友,补给后就直接乘缆车前往山巅;剩下的战友,则继续徒步前行。
前半程,如果说我们还能分得清队形、队列的话,那后半程完全就是队伍大融合了。
我一手扛着10大队的队旗,一手拿着登山杖,把脱下来的战袍(007队服)绑在包带上,穿着T恤继续前行。
或许因为山路变得越发陡峭,又或许大家都下意识地放慢了前进的脚步,此时,沿途的战友沟通的就更多了些。
从补给出发,刚开始一段多数都是下坡路,和我一起前行的战友是一位来自武威名叫何炅山的初三学生。
他告诉我,来这里才知道诗词中的豪迈是什么感受,此刻他似乎对毛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多了一层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下坡来到谷底,才知道这个地方叫隐龙槽,距离三峡之巅还有5215米。
此刻,同行的另一位战友,抬头看着对面“之”字形的上山之路,不无感慨地说出了极具哲理的一段话:
原来过山涧是这样的方法,先下坡,低到谷底,而后积蓄能量,渡过山涧,再此出发;这和我们的人生道路不正好契合嘛?人生开悟之坡(达克效应),不正是如此嘛!
有了战友如此高能的充电,我们一行人又充满了力量,继续前行。
我们一口气走完陡峭的“之”形上山路,继续前行一段沿着峭壁的山路后,来到了青山人家(对窝子),领队正在这里给我们引路,并把抵达山巅还有3公里的“3”字涂黑强化。
继续前行,我在抵达危石鸟道前追赶上了明旭父子俩;父子同行,有说有笑,我想这正是亲子同游的最大益处吧!
和他们同行一阵后,我继续按我自己的节奏往上攀登。
离登顶还有1000米左右,我追上了七布斯,他见到我第一时间便高声求助:“腿有些抽筋了,有啥好办法?”
走到近前,才发现不仅他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位战友,也是因为腿抽筋而放慢了脚步。
我快速地询问了他们抽筋的部位,并和他们分享了一些基础的小腿和大腿放松方法;稍作拉伸、休息后,我们继续出发。
过程中,他们抽筋有些反复,我们走走停停,缓步前进。过程中,七布斯还不停地协调后面遇到状况的战友和救援队之间的联系,直到手机打没电,好在杰妈随身准备了充电宝,才让七布斯的手机和他本人一样“暖男般”地续命前行。
得知后面的战友都在领队王导的陪同下,安然无恙后,我们继续登顶。
来到山顶,我们一起合照,一起冲线。
“登顶三峡之巅,其美景目不暇接,与其说你在登顶大山,在跨越大山,不如说是大山在默默陪你一次次成长,一次次付出。”一榨鲜谷神姐登顶后的留言,正契合我们当下的心情。
亲近自然的好处,尤其是登山的好处,大抵就在于此: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流;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
"或许幸福不自知"
到奉节,是一定要坐船游三峡的。
12月31日,8:30,我们集合出发前往奉节港,开启一天的三峡游轮之旅。
从码头出发,路过正在修建的大桥,进入夔门,置身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才真切地感受到白居易描述的“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的意境。
继续前行,左侧便是我们昨天登顶的三峡之巅,此刻在船上仰视它时,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高耸、险峻与陡峭,怪不得杜甫会在《瞿唐怀古》中写道“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是何等的鬼斧神工,能“削”山成“白帝”,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些后辈依然奋勇而上。好在游学组委会安排我们先登了山,而后再游船,否则先游船再去登山,还不知道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下决心登顶山巅。
一路上,我们顺流而下,沿江两岸山势险峻,如钟、如笋、如刀、如剑……形色各异,怪不得白居易在《初入峡有感》中写道:“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
船外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船内是游学诗词鉴赏欢;远处是“孤帆一片日边来”,近处是战友彼此点亮忙。
我和同事正在一楼船尾沐浴着阳光,欣赏着风景,依然战友在二楼朝我们招手,喊我上去。来到二楼时,才发现覃杰也在,正在接受依然团队的访谈。
见我上来,便拉我一起加入了畅聊。我们一边分享着这次游学的收获,一边欣赏着“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的美景。
此时,北岸的一个标识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岸边竖立了一个白底红字的指示牌,175m。
我们三人围绕这个指示牌展开讨论:这是水的深度?还是离某地的距离?如果是深度,水有这么深吗?如果是距离,离哪里会这么近呢?
我们如此边聊,边找答案,最后得出一个方法:看后面的指示牌,再来根据两个数据关系判断数据的意义。
几分钟后,再次出现了一个指示牌:绿底白字,195km。两个数据指示牌,底色不同,数据接近,单位不同。
我们无法根据这两个指示牌的差异简单地得出结论,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数据代表什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这个思考过程更有意义,已经训练了我们的洞察与思考。
好问题胜过好答案,大概意义就在于此。
当我们从前面的问题走出来时,我们欣赏着沐浴在午后阳光里的江畔村落,低矮绿绿的脐橙树围绕四周,金灿灿的点点脐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外耀眼夺目。
我发出一问:当地的居民应该很幸福吧?
覃杰答道:或许他们很幸福,或许他们幸福而不自知。
想来也是,一如我们当下在游船上欣赏着两岸的风景,或许两岸的居民也在欣赏着我们的游船,或许也在问:游船上的游客应该很幸福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幸福,还是幸福而不自知呢?!
写在后面:
经过这次游学,尤其是登山和游三峡的经历,让我不禁联想。
小时候觉得忘带作业是天大的事,高中时觉得考不上大学是天大的事,恋爱时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难以跨过的山,其实都已经跨过了。
以为不能接受的,也都接受了。生活充满了选择,遗憾也不过是常态。
其实人通常就是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后悔,大家总是习惯去美化自己当时没有选择的那条路。
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就算时间重来一次,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么故事的结局还重要吗?我想人生就是一场享受过程的修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致敬2023,迈向2024。
在当下,向未来!
在文章的最后借马宏老师赠送给007写作社群的诗歌《神女宣言》,勉励自己:
我就是我,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 End -
觉得有启发或帮助,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欢迎关注, 互动交流您的看法!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历史文章
写作观念,为爱前行——《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七 文章修改,回归初心——《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六 文采提升,软装定位——《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五 写作排版,硬装房屋——《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四 写作标题,吉日封顶——《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三 写作框架,明细结构——《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二 卡片写作,打好地基——《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