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石一磊的第229篇原创文章
生命中,有很多很奇妙的经历。
有时候,我们认为那个地方我们常常会去,但可能去过一次之后,后面再也没有机会再去了;而有时候,我们认为不太会去的地方,反而因为某个机缘、或者某个人的缘故,说去就去了。
这次的西北之行,就让我深深地感触到了此中之妙。
"寻根武威"
比这惭愧的是,如果不是他发出“武威”这个地名,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
如果你安慰我说:中国地大物博,不知道的地方多了,算不了什么。那接下来的内容,就让我有点无地自容了。
因为知道了“武威”这个地名之后,我才注意到,我出生的村子里的祠堂匾额上赫然挂着的是“武威世家”,而我从小到大,一直把这个匾额错看成“威武世家”。太想当然了,多“威武”!
惭愧之余,我才萌生了探寻“石”姓由来的念头;也就有了这次出差武威时,顺便寻根问祖的故事。
这次来甘肃,算是对客户的回访,因为几个月前,我已经邀请客户到公司参观交流过。客户也知道我祖先可能是武威人的故事,所以,昨天一见面就告诉我,今天下午陪我去雷台景区或者武威博物馆,看看能不能找寻到一些关于石姓的蛛丝马迹。
客户不仅帮我安排好了寻祖的行程,而且听说我第一次来武威,更加是用心安排了各种特色餐饮。
昨天下午,客户从车站一接上我们,就直接带我们去品尝了有名的“伊兴手抓·羊羔肉”,配上当地的浓香型皇台酒,领略着西北汉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从傍晚六点天还大亮,一直喝到晚上九点半夜色已浓,无处不让我感受着“老家人”的热情与敦厚。
返回酒店的路上,路过武威南门,古朴的城楼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字样更为这座4000多年的古城增添了现代休闲气息。
今天一早,客户特意交代我们不要在酒店就餐,又带领我们去品尝了兰州名小吃——1915牛肉面。
这还没算完,上午谈完工作后,又带我们去领略了因左宗棠而得名的“凉州三套车”:茯茶、行面和卤肉。
抵达武威还不到一天,客户已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西北人的热情与好客,更不用说,在我内心还有着寻根的朝拜之情。客户更明白我的心意,下午的行程安排,完全是量身定做的。
中饭过后,客户陪着我们来到了雷台景区。这里因出土完整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而出名,而马踏飞燕的造型更是成为了国家旅游的标志,因而雷台汉墓也成为了最有价值的汉代古墓之一。景区中,除了汉墓之外,还有雷台观和《凉州词》博物馆。
也正是在《凉州词》博物馆中,我意外地找到了与石姓有关的重要素材。
博物馆的诸多素材中,专门有个篇章是关于“昭武九姓”的,其中这样记载: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戊地、火寻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唐代又称“九姓胡”,或单称“胡”。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康者……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昭武九姓胡擅长经商,也多担任唐朝的军队要职。
在西安、洛阳出土的许多昭武九姓的墓志铭,就记载了曹、石、米、何、康、安诸姓为唐朝立下的军功和担任的军政职务。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大唐王朝繁荣兴盛的国力,吸引了西域昭武九姓国人民留居中原与汉人融合,并成为中国康、史、安、曹、石、米、何等姓氏的起源。
另外,武威文庙藏康君碑刻上,也记录着如下信息:
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近年来西安、洛阳出土了许多昭武九姓中曹、石、米、何、康、安诸姓的墓志。他们有的为唐朝立了军功,有的担任过唐朝的军政职务。
从这个素材,也再次佐证了前面的内容。
另外,从我能找得到的《石氏宗谱》来看,《武威石氏发派》中,也明确记录,石氏始祖原姬姓,实文王之八十六子,名石氏,遂以石为姓,西岐人氏,后世子孙皆曰:“余石姓人氏,故有姬石二姓万世难婚之说……”
从今天的地理环境来看,西岐在现在的陕西宝鸡附近,与甘肃南部的陇南相隔不远,再加上历史上,沿着祁连山北麓,自动往西的河西走廊,本来就是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如此推断,姬、石的发展由来,也算是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发展条件。
至此,这次武威的寻根问祖之旅,在我的内心算是初告一个段落。
至于后来,石姓又是因为什么机缘、在哪个朝代、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迁去了南方,留着往后再继续探索。
未完待续……
- End -
觉得有启发或帮助,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欢迎关注, 互动交流您的看法!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历史文章
写作观念,为爱前行——《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七 文章修改,回归初心——《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六 文采提升,软装定位——《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五 写作排版,硬装房屋——《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四 写作标题,吉日封顶——《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三 写作框架,明细结构——《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二 卡片写作,打好地基——《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