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石一磊的第223篇原创文章
小满过后,江南大部分地区一天就迈入了酷暑,原本早晚还需要一件薄外套御寒的,突然间,最高温度就升到了35度以上,早晚也有20多度,估计后面的温度还会更高。
另外,考虑到再过几周,暑假来临,学生们都放假了,出门游玩的人也会多起来。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加之父亲年岁已高,所以,我还是决定早日陪伴父亲到杭州游玩几日,毕竟这是他今年反复和我说了好几遍的心愿。
说干就干,借着出差安徽,离家比较近,我便直接驱车返乡。
父亲见到我的那一刻,高兴得像个孩子,笑容灿烂,且合不拢嘴。
"陪我把水浇一遍再走"
他见我回来的这么快,便马上放下手上的活儿,高兴地三步并作两步回到院子里,帮我把院门打开。
我车子刚停好,父亲就隔着窗户问我:“怎么今天就到了,不是说好明天到家吗?”
“我工作提前忙完了,而且把明天在杭州住的地方都预订好了,所以,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边回应着父亲,一边把这次游玩可能需要的轮椅搬进屋,打开给他看。
“哈哈,这个好,考虑得周到,我走路时间长了,真有些吃力。”说罢,父亲就坐进了轮椅,双手搭在扶手上,乐开了花。
“明天就去杭州是吗?”父亲听我说已经预订好了酒店,便问道。
“是的,明天早上出发。”我一边把装轮椅的纸箱放进储藏室,一边回答父亲。
“哦哦,那你陪我一起把水全部浇一遍。”说罢,父亲提起水桶就往外走。
从西边的菜地,到东边进院子道路两侧刚插种的红薯藤,再到房子后面围墙边的豆苗,还有刚刚进来时,院门外还没有浇完水的各种蔬菜……父亲都一一浇了个遍,我能帮上忙的,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只是陪伴他左右。
不同的是,小时候,我是一手甩着一根小竹编、玩个不停,一手拿着水瓢跟在他身后;而如今,是我提着水桶,他拿着水瓢跟在我身后,同时,手上还多了一根拐棍。
"我打工的日子"
车子路过婺源,我打趣地问父亲:“要不要我陪你去当年打工的东家看看?”
“哎呀,可惜呀,后来他们一直给我带口信,希望我再过去帮他们,只是后来实在没空,走不开……想必他们都不在人世了!”父亲一边回答我,一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关于父亲打工——那个年代叫“搞副业”——的经历,我耳熟能详,因为从小就听父母亲说过很多遍。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实施,也就是“分田到户”。
1977年底,我还没出生,父母已经养育了6个小孩,加上爷爷,全家9口人吃饭,还有姐姐们读书的开支,全部靠父母在生产队的勤劳表现赚得的工分和对应的粮票,家人常常是食不果腹的饥饿状态(当时,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更别说经济来源了。
所以,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利用冬种结束到春节中间的空档,出去打些短工贴补家用。
经熟人介绍,父亲在婺源的窑厂找到了做砖坯、瓦坯的工作。
因为父亲在生产队干活时常常是满分的工分,是大队里知名的干活能手,所以很快得到东家的赏识。
当第一个东家的活干完后,又把父亲介绍给另外一家规模稍大一点的砖瓦作坊(那个时候还没有正式的砖瓦厂),同样父亲依然是任劳任怨,出工又出活。
听父亲讲,在砖瓦窑上,最累的活就是打砖坯,因为要求力气大,而且是持续用力,但是父亲从小就个子小,所以干起来就比个子大的人更吃力多了。即便如此,父亲的出品率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人少。
东家看在眼里,后来有了个砍窑柴的人家里有事回去了,东家便马上把父亲调整去砍柴了,因为砍柴比打砖坯轻松一些。
一周下来后,东家发现,父亲砍的柴火更粗壮,每捆柴也更重了,但是每天砍的捆数不但没少反而多出了几捆。
就这样,东家又一次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一个偶然的机会,东家得知父亲读了四年私塾、还会打算盘,这可把他乐坏了,于是又给父亲增加了个“岗位”,只要空的时候,就帮他登记砖瓦的数量,柴火的捆数和重量……就这样,不出一个月,父亲俨然成了东家的小管家。
父亲骄傲地告诉我,原来做砖坯、砍柴火时,东家每天给他3元,后来过年结账时,给了他每天5元,不仅如此,还专门多给了5元作为返乡的路费补贴;在那个时候,从婺源坐车到家是1.3元。
那个冬季,除了上交生产队抵扣工分的钱之外(因为外出打工,父亲每天的工分要折算成现金交给公家,据父亲的记忆,还像是10分折合3-4毛钱),父亲还攒下了一小笔钱。
后来,因为1978年分田到户,家里的田地也多了,母亲一个人既要带孩子,还要干农活,完全兼顾不过来,所以,父亲就放弃了外出“搞副业”的机会。
就这样,东家还时常捎口信来,希望父亲去帮他。
写在后面:
前往杭州的路上,我把副驾驶的座椅往后倒,调到最低,这样就挡不住坐在后排父亲的视野。
父亲对我这个小动作大加夸奖,说我懂他的心意,因为他喜欢东张西望,欣赏沿途的风景。
对我而言,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一边开车一边和他聊天时,能听得更清楚些,虽然他佩戴了助听器,但是有时候我声音小了,他还是听不清楚。
父亲就是这样,年纪越大玩心越重,像个老顽童。
他自己也常说:“我不喜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我脚底下长了很多疤,所以喜欢走人家。”
我越来越觉得:老人就是希望我们做子女的能够常陪他们到处玩玩、走走、看看,就像小时候,我们总是期待父母能够带着我们走亲戚、逛集市、到处玩耍。
两种场景,一样一样的!
- End -
觉得有启发或帮助,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欢迎关注, 互动交流您的看法!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历史文章
写作观念,为爱前行——《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七 文章修改,回归初心——《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六 文采提升,软装定位——《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五 写作排版,硬装房屋——《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四 写作标题,吉日封顶——《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三 写作框架,明细结构——《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二 卡片写作,打好地基——《写作七课》学习心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