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 我因共创《写作觉醒》而觉醒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01-19 22:17   江苏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这是石一磊的第206篇原创文章



习惯了个人公众号写法的碎碎念,突然要改变表达方式和写作范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接受挑战,并试着调整并改变自己后,收获的便是成长。


说起加入《写作觉醒》共创活动,还要从三峡游学说起。


在007不写就出局七周年的晚会上,杨蓉介绍到007写作社群这7年来的收获时,特意展示了2023年的《出书榜》,其中就有《写作觉醒》的共创活动。



早在这个共创活动的创始之初,我是有注意到这个活动的,但当时忙别的事,就没有放在心上。


而这次游学活动现场,再次看到这个共创活动时,我就和同在一个小组的同事商量,要不要参与共创?


同事快速地给我了正面回应:这样同频好友或客户来了,咱们可以把《写作觉醒》这本书作为伴手礼,送给朋友或客户,既强化了彼此的同频,又多了一份特有的情感。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事,加入。


有了同事的正反馈,我便马上行动,给杨蓉留言,让她发来了共创链接。

很多时候,场域价值和情绪价值是无法言说的,且又极具裹挟作用。这次加入共创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看到杨蓉分享,到和同事沟通,再到要来链接并支付诚意金,前后不超过5分钟。人有时候是需要这样的场域裹挟的,这有助于我们克服原有的惯性思维,迈出挑战自己的勇敢一步。这或许正是游学的意义所在。


果断决策是一回事,踏实践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我3号回到昆山,首次参加《写作觉醒》共创的视频会议时,才知道初稿截稿期是1月10日,1月底就要完成全部文稿的打磨、总结、归类,并送交出版社,书籍将在3月底出版。


留给我的时间仅仅剩下6天时间,别说初稿了,我连写什么都没想好,这来得及吗?我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汗,毕竟这不是自己公众号的碎碎念呀,别因为我耽误了整个出书的节奏。


好在杨蓉在白天的时候给我发来了《好文好报》创始人刘华老师的文章《个人成长故事写作七法》,让我有了心理准备,大概明白了围绕某个主题共创时的方法和范式,再结合晚上视频会议中刘华老师针对我的大致情况给出的建议,我马上开始思考如何选题。


会议结束后,为了让刘华老师能够更准确地给我针对性的建议,我又把我公众号中的“写作+工作、写作+跑步、写作+学习、写作+陪伴”等四个不同主题的文章,分别选择代表性的一两篇发给了刘华老师。


4号下午,我正在跑步时,收到了刘华老师发来的详细回复:


一磊老师,您的几篇文章拜读了。文章语句清新,行文流畅。


就《写作觉醒》文章横截面的截取而言,我个人建议,把“陪伴”作为关键词来考虑。以“陪伴”来做文章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把您陪伴父亲的场景,陪伴两个孩子的场景写进文章中。在文章中理出一条逻辑线:写作—陪伴—温暖—觉醒。


在文章中,把“陪伴”带来的温暖之情传递出来,让读者有共情力。而同时,也让读者在您文字中感知到,您的这份温暖是因写作而得以充分表达,而在这浓浓的温暖中,也让自己有了一种觉醒,那就是用笔认真地记录下这份“陪伴”的温暖之情,让岁月因这样的记录而留存。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您有哪些需要交流的,可与我微信联系。


说来也巧,这一天正好是我们家老大16周岁的生日,有了刘华老师的反馈,我思索片刻后,便决定了就以“陪伴”为主题,并且提出用书信的形式来进行展现。


刘华老师对我的想法再次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完全可以,一磊老师。以家书形式更加有温度,亲和力更强!”


至此,文章的选题就算是完成了,而且这也特别吻合我坚持写家书的初心。经常出差,家书是我陪伴孩子们的最好方式。而这一次,又恰逢孩子生日,再合适不过了。


有了选题,后面的进展就非常顺利了。


我结合刘华老师3号晚上分享的《个人成长故事写作七法》,围绕“陪伴”这个主题,将文章题目初定为《陪伴,因写作而温暖》,并以家书的形式展现(这是读者很容易接受的“共性”陪伴方式),并选择三个截面(孩子自己的故事、爷爷的故事、奶奶的故事),分别和孩子回顾或阐述其中的一个点(只讲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一个故事),将祖孙三代的故事极具“画面感、场景感”地呈现出来,并从故事中分享我的思考和启迪,以此达到陪伴、温暖和传承的效果。


有了这样的整体思考后,我前后用了3小时的时间,便在4号晚上一气呵成地把初稿写了出来。


5号一早,我又对文章的语句、段落、细节做了一些修改;上午10点左右,我便把文章第一稿“热腾腾”地呈现给了刘华老师,并且附上了一些文章中所提故事的部分素材。


至此,总算在《写作觉醒》共创团队约定的时间之内提交了自己的文章,因为我实在不想因为我的进度而耽误整个共创团队的节奏。





写在后面:


复盘写到这里,我猛然发现,这篇文章又回到了我习惯的口水文,又是碎碎念。


但我又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一种“觉醒”呢?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观点,觉醒的过程就是:从“他觉”,到“自觉”,再到“觉他”的过程。


他觉,可以理解成通过他人的教导、点拨,帮助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简言之,他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自觉,可以理解成通过自己阅读、聆听、感受、实践,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技能;他觉和自觉这两种力量是互补的,缺一不可;他觉是外在的助力,自觉是内在的力量;简言之,自觉更体现的是一个“学会”的过程。


觉他,可以理解成通过前面的“他觉”,“自觉”后,获得了某些能力、某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他人知识、技能,帮助他人觉醒;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对外、对他人的影响力;觉他,是一个“利他”的过程。


早期,我不知道如何写,于是就开始“学着”写日记,计流水账,或者是读书笔记、学习笔记等,这不正是“他觉”的过程吗?


慢慢地,我就尝试着在计流水账、写口水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掌握文字,开始可以夹叙夹议了;在读书笔记、学习笔记中,“学会”了思考和总结,开始可以评论或独立判断,这不正是“自觉”的过程吗?


再后来,我们慢慢地将学来的知识、学会的能力,分享给身边的人,或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从一个“受体”慢慢变为“施者”,整个过程不正是“觉他”的过程嘛?


觉醒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勇敢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


觉醒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它让我们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全新的视角和态度面对世界。


觉醒更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觉醒,是心灵破晓的曙光,照亮前行的路途。


在觉醒的瞬间,我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领悟到了世界的无尽可能。


此刻,我因参与《写作觉醒》共创而觉醒,何其幸哉!






- End -

觉得有启发或帮助,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欢迎关注, 互动交流您的看法!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历史文章




石一磊
生命中很多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以你始料未及的方式不期而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