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市场表现有些割裂。万得全A日成交额缩量至1.7万亿左右,行情波动加大。围绕外围事件的炒代码、炒名字的短线炒作现象再现,对投资信仰提出考验。另一面,一揽子政策发力后,10月经济数据已显示回暖的积极信号: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6.3%,服务业修复超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全国75个城市二手房交易套数环比增长59.6%,地产销售复苏明显。因此,不应失去对于中国资产长线布局的耐心。投资决策应回归价值主线,忌跟风炒作,无知而无畏。今天,聊聊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市值管理新政,分析股价催化效应并附上概念股,帮大家看清前路。文末有干货,按指引添加中信证券福利官,可领取最新“破净绩优”个股清单
。
2024年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上市公司以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多种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并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股价、股本是果,净利润、市盈率是因。单纯拉升股价的做法,往往容易陷入到“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中,并不会带来基本面的根本改善,属于“伪市值管理”。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回购等一系列方式,提升公司质量、稳定市场投资预期,才是相对更持久、也更符合监管提倡的“真市值管理”。下面我们就从真市值管理的不同方式出发,通过回顾历史数据,看一看相关动作落地对于股价的影响。
所谓并购重组,就是通过合并、收购、资产剥离以及重组等方式,找到企业发展的新增长曲线,达到“1+1>2”的效果。9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及了支持的两条产业并购方向:证监会表示,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重点是新质生产力方向。证监会表示,在支持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将继续助力传统行业通过重组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2019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累计共披露1093项并购重组预案,剔除其中375项并购终止案例后,我们分析这些并购重组公司在预案公告后的股价表现。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在停牌筹备重组复牌后,整体股价明显跑赢上证指数,超额收益明显,且呈现逐步走高态势。T+5日的超额收益为5.39%、T+120日也就是半年的超额涨幅能达到11.73%。并购重组预案公布
公司复牌交易后股价相较上证指数累计超额涨幅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0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潜在的并购重组概念股筛选,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已发布预案公告待实施的、曾经并购终止但可能重启的、同一实控人旗下有IPO项目终止的、具备壳资源价值的、同一实控人下还有优质资产未注入的等等。目前,2024年最新重组公告为预案阶段的非ST、非*ST公司一共有46家,曾经并购终止的非ST、非*ST公司有40家。相关公司情况梳理如下,供参考。2024年最新公告重组预案
非ST、非*ST公司一览
![]()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2024年公告重组终止
非ST、非*ST公司一览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都是促进企业和骨干员工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助推企业发展。2019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累计共公布过1283项员工持股计划。我们基于这些计划,分析其在预案公告后的股价表现。可以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预案公布后,短期对股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至第5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涨幅接近1%。中长期来看,在预案公布后至T+120日,也就是半年的超额涨幅能接近6%。员工持股预案公布后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0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目前,有32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大家不妨跟踪相关计划的落地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现金分红,代表了上市公司分给股东的真金白银。对股价的催化路径来看,现金分红则略有不同。首先,现金分红需要拿出真金白银,需要“硬实力”,所以能吸引一批关注基本面的投资者。也就是说,分红有一定的价值发现功能。另外,这两年无风险利率下行,具备持续高分红的公司,可以说赋予了股票债性,对一些长线资金增加了吸引力。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累计共实施19,672项分红计划。我们基于这些现金分红计划,分析其在预案公告后的股价表现。可以发现,在不考虑现金分红的股息率情况下,分红预案公布后,短期并未刺激股价。相关公司在T+3日内均未跑赢上证指数、超额收益为负;T+3日开始累计涨幅出现超额收益,T+30日时累计超额涨幅0.98%、接近1%。拉长周期后,则能够跑赢大盘。在不考虑现金分红的股息率情况下,分红预案公布后,T+90日时累计超额涨幅则达到了5.13%。上市公司分红预案公布后
相较上证指数累计超额涨幅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0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如果按股息率高低分组,则趋势明显,股息率越高、短期跑赢上证指数的幅度越大。具体来看:股息率在8%-10%、>10%的高股息上市公司,在预案公布后,股价在次日迅速上涨,T+10日时均跑赢上证指数5%以上。股息率在0至2%、2%至4%的低股息率公司,在分红预案公布后的T+5日,股价并没有明显的超额表现。剩余两个分组的公司,超额表现在居于中间,在T+5日内稳步抬升。不同股息率上市公司
分红预案公布后相较上证指数累计超额涨幅
![]()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0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分红实力和分红意愿两个方向来筛选分红潜力公司。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筛选逻辑,供参考。1)进入2022年以来,发布公告明确过未来股东回报计划;2)2024年3季报货币资金大于1亿元,且货币资金规模占最新市值比例超50%。最终有33家公司入选,基本情况如下,方便大家进一步分析。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简单来说,股份回购就是上市公司主动自掏腰包购买自家股票。截至7月初时,今年的股份回购数量已超过历史任何一个完整年度,创出新高。当然,回购的目的多种多样,代表性的有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转换可转债、减少注册资本,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市值管理。主动型回购的作用相对显而易见,一是直接增加做多力量,二是对外传达积极信号,三是可以改善财务指标。从多个角度增加股价上涨动力。从历史数据来看,市值管理类回购,往往是发生在公司股价被低估时。比如,市值管理类回购的上市公司,在回购预案中通常会这样表示:“基于对公司所属行业前景的认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公司价值的判断”,抛出回购预案,且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沪深上市公司累计公布超9000份股份回购计划,其中,市值管理类的股份回购,对股价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5日的超额收益超2.5%。此类回购对于股价的催化拉升作用,在如下所有单一目的回购中,排名第二。近仅次于“其他”类多重目的型回购。2019年以来不同目的
回购预案公布后股价相较大盘表现
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7月3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目前,2024年发布且仍处于预案阶段的市值管理类回购方案有120多个,我们特梳理了计划回购数量占总股本比例前30高的个股概况,包括回购规模、回购价格等,供参考。数据来源:Wind,中信证券客群发展中心整理;数据截至2024年11月21日。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没有价值支撑的股价,终究是幻梦一场,醒来时一切皆空。对于普通投资者朋友们来讲,避免情绪化交易,避免追捧不明就里的热点。挖掘基本面价值主线,抓住政策催化机会,长期布局,国运长投,才是胜率更高、更具性价比的做法。在本次市值管理指引中,监管明确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添加中信证券福利官,回复“破净绩优”,即可领取最新破净绩优股清单,内含最新市净率、近3年业绩表现、股价表现等。👇👇
![]()
注:最新破净绩优筛选逻辑为:1、最新市净率处于0-1倍区间;2、2021年、2022年、2023年年报,以及2024年三季报的净利润额>0;3、非ST、*ST个股。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清单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完—
【声明】以上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