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专栏】治疗案例分享:个体的治疗需要系统调整 || 渡过

文摘   2024-09-01 20:50   天津  
文 / 王智雄

先把概念澄清一下。这里所说的个体,就是我们的患者当事人;
系统,第一个含义是指对个体会有影响的整个系统,家庭,与个体有关的人际、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文化等;系统的第二个概念,指的是系统治疗的理念,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学三大领域的整体干预,我们一直在做的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就是系统治疗的意思,第一个含义是包含在第二个概念里的。
单纯把个体的康复,执着于三大领域某一个领域,不仅仅是非常不足,而且严重过时了。过于追求药物治疗,是医院传统的常规做法;过于追去心理咨询,是社会心理机构传统的常规做法。
这些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成人患者,往往可以奏效的,但是对于青少年患者,和病情比较严重的个体,远远不够,要将三大领域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地诊疗。
以我亲自治疗过的一个患者为例。

患者情况
琪琪,女生,初次找我就诊时19岁,北京在某名校附中高三在读,之前休学过1年多;有个弟弟,8岁,内向敏感,胆子小。
家族史:姥姥敏感多疑,姥爷可疑因为抑郁而自杀,无其他阳性家族史。
母亲:47岁,之前在知名大学任教,体制内,后来为了孩子辞职,在老公的创业公司工作,平时工作时间和地点相对比较灵活。
父亲:知名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己创立了一家公司,平时非常忙,学校和公司两头都要顾,从小陪琪琪不多,后来陪弟弟多一些。

就诊情形:
母亲和姥姥陪同孩子前来找我,父亲觉得孩子很难好起来,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不愿意来,琪琪和父亲也不沟通,也不愿意父亲陪同。
就诊目的:
琪琪的病情总是时好时坏,无法正常上学,现在高三了,以前成绩非常好,现在连考试都经常不参加,一家人更着急,希望我能让孩子病情稳定一些,能正常顺利上学、考试、考好大学。
孩子的基本病史:
15岁初三时开始显现症状,在医院门诊就诊,诊断焦虑抑郁状态,先后服用过多种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心境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但是疗效不大好,从未康复到正常过。
即使在状态较好时,也很少会出门,不锻炼,每天能学习2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大部分时间玩手机,情绪相对平稳,睡眠作息不健康,甚至有的时候黑白颠倒;状态差时,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表情阴郁,经常躺着,有时候会划手,不学习,整天拿着手机。
找我就诊的背景:
家长已经带着孩子找过很多医生,药物也一直在调整,刚开始诊断都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最近不同医生诊断不同,有的医生考虑是双相,孩子对治疗缺乏信心,不愿意再去医院看病。
之前也做过心理咨询,但是觉得没用,孩子后来就不愿意做了。
参加过一些康复活动,前两天还能参加一些活动,第二天开始不出房间了,后来因为辅导员做工作,参加了两次出游活动,感觉挺好,但是活动结束回家后又回到柜台。
本次就诊动机:
家长和琪琪谈,不想在在原来的中学上也可以,可以读国际学校然后走留学路线,但还是得需要先调理好一些状态,要不然最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

和琪琪一家的几次约谈
和琪琪家约好,每周就诊一次。
第一次诊疗的目的和琪琪建立信任,并询问澄清症状,确认是否存在较严重的自伤自杀和冲动伤人的风险,确定初步印象为重度抑郁状态;社交焦虑障碍;疑似双相。
先在药物上做一些减法,同时药物调整睡眠。
第二周,单独和妈妈、姥姥谈话,重点了解了家庭中父母、姥姥姥爷等情况,了解琪琪症状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物学方面的气质因素;社会方面,重要成长经历、重大应激或者压力、学习、家庭、学校、人际环境、手机的使用;医学方面,药物影响、反复就医的影响,上次调药以来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本次谈中,感觉母亲母亲疑似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姥姥有睡眠障碍和疑病症倾向,给予妈妈和姥姥相应的治疗建议,均拒绝药物治疗,妈妈认为自己的广泛的过度焦虑来自于孩子的状态不好,孩子如果好了,自己也就好了;姥姥认为西药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对大脑有损害,想先看中医调理。
第三周和琪琪谈话,主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人格特点,各项症状在过去两周的变化,调药。
琪琪跟我说,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比妈妈还控制欲强,自大,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什么都要别人按照他的要求来做,经常批评指责;小的时候对我非常渴求,不能出一点错,要求分毫不差,追求完美,就是个机器人,所以后来我就不和他说话了。
据此,不排除父亲有强迫性人格的特点。
琪琪受家庭所有人都有负面影响,讨厌父亲,同情但是不喜欢妈妈的过度担心,对姥姥有一点依赖,但是姥姥也容易疑神疑鬼。也有些讨厌弟弟,经常嚷嚷的要爸爸早点回家陪他打球。
同时,和妈妈、姥姥再次单独谈话。
在谈话中得知,姥爷是工人,因为神经衰弱,睡不着,医生给开了西药的安眠药,结果第二天工作时在车间里严重摔伤导致脑出血,治疗一个月后不治去世。当时妈妈和姥姥都一直照顾和陪伴他,后来姥姥就总是怕得各种身体病,经常跑医院,反复做检查;
妈妈从大学里辞职后,接姥姥一起住下,同时照顾姥姥和女儿,前几年经常感到分身乏术,总是担心谁出点什么不好的事儿,担心和焦虑也越来越重,长期失眠。
第四周,还是和琪琪单独谈话。琪琪说,自从她出生后,父母刚刚参加工作,太忙,放在老家由姥姥照顾长大,5岁幼儿园大班时妈妈接她和姥姥来了北京,接着在父亲所在大学的附属小学、附属中学读书,成绩很好,因为姥姥经常怀疑自己生病,很少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在外面吃饭,也怕孙女生病,从小很限制了孙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对外在的世界了解不多,孩子自己学习认真,精力和时间也都花在学习上,姥姥也经常对孩子说,希望她能像她的爸爸妈妈一样,读北京最好的大学。

我的诊疗方案与诊疗进展
随后我们经常家庭治疗,对琪琪的症状也定期复诊询问和调药,在琪琪症状改善、对我也有了一定信任后,琪琪开始愿意定期和一位心理师谈话和琪琪所在附中的老师也一起进行了一次谈话,附中老师很有经验,表示不一定非要读爸爸妈妈的名牌大学,她培养的很多学生也都出国读书了,感觉也很不错。
为妈妈推荐介绍了一位陪伴者,在孩子治疗初期和孩子去美国读书初期,都给了妈妈很多及时的安慰和支持。
持续2个月后,妈妈的焦虑明显减轻,琪琪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显著缓解,姥姥在看到孩子和妈妈的变化后,也愿意开始服用西药改善睡眠和抗焦虑治疗。
琪琪顺利考上了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独立自主,状态比较稳定,主动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有时候找我心理咨询谈话,特别是谈恋爱后,开始进入了自己新的生命阶段。
近期,她的症状大部分缓解,偶有失眠和心情波动,轻微的社交焦虑,学习顺利,成绩优秀,最近3个月一个月复诊一次,逐渐减药中。
后来了解琪琪家的情况,琪琪出国留学后,父亲放下了公司很多事情,花更多时间和母亲一起带弟弟;妈妈仍然习惯性的过度焦虑会招来弟弟的反感,动不动就说:你是想让我和姐姐一样生病吗?
母子之间容易起冲突,妈妈即使想调整弟弟的一些不适当言行,但是有心无力,弟弟更加信任父亲,父亲的强势也让弟弟不敢尝试妈妈的建议,一家人有时候会找我做家庭谈话。

通过对琪琪和她家庭 状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大女儿琪琪的焦虑和遗传、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都有一定关系,社交焦虑症只是其中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抑郁症更多是源于持续的焦虑诱发,其划手属于非自杀性自伤,多用来缓解焦虑和恐惧。

至于烦躁、易怒、在家里摔东西、花钱多等疑似躁狂的症状,并不是双相转躁,更多和其自身抑郁焦虑、以及其本人的心理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有关当症状改善、不合理的认知改变、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改善,孩子的这些疑似躁狂发作的表现随即就缓解了。
琪琪的康复,不仅仅是药物治疗,同时也需要心理师、陪伴者的帮助,特别是家庭每个成员的积极调整,之前很难稳定的好转,因为花朵的持续绽放离不开土壤的改良。

一些余谈
难治性抑郁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先后两种抗抑郁药物足剂量、足疗程治疗的情况下,依然无明显疗效。
目前可用于成人抑郁的大部分药物,在治疗青少年抑郁时都没通过适应症的批准,和安慰剂对照中,优势并不显著,所以在单纯靠药物治疗时,必然出现了难治性抑郁的病例比例在青少年人群中比在成人中更高,青少年抑郁更容易出现难治性病例。
而且,成人抑郁症治疗时,医生还会强调,两种药物应当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但是在治疗青少年抑郁时,两种药物往往大部分都会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选择。
青少年抑郁可用的抗抑郁药物品种和数量都比较少,有效性又相对偏低,而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家庭干预、康复活动等却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青少年抑郁有明显疗效。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包括我本人也积极倡导建议,对于难治性抑郁在确定之前,必须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
这里的心理干预,我认为不仅仅是和患者的一对一心理治疗,而且也包括整个系统,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学”三位一体的系统调整,给予完整解决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治疗,改善父母关系的婚姻咨询,能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的陪伴者,建立医生-家庭-学校治疗联盟,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营地增加同伴支持、改善人际环境,针对特定问题,例如创伤的催眠治疗,针对性方面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咨询,等等。
希望千千万万个琪琪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滋养,早点回归自然。希望完整解决方案帮助个体及其家庭绽放完整的生命色彩。
封面图源:Pixabay

相关阅读:

姚贵忠:精神疾病患者要为自己努力活着
刘艳:孩子拒学厌学,问题的源头往往在家庭
王骏:精准化心理治疗帮助准备休学的抑郁女孩
邹峰:努力无法带来成长,唯安全与自由可以

作者简介:

王智雄

国内知名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北京大学精神医学硕士,具有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资质,在临床一线工作15年以上,多次担任渡过线上、线下课程嘉宾、讲师

擅长12-32岁年龄段的抑郁、双相,以及伴随的焦虑、强迫、失眠、嗜睡、社交、厌学、亲子关系、手机网络成瘾等问题

扫描二维码后可在渡过诊所预约王智雄医生 


王智雄专栏:
青少年求医、就诊、治疗中的十大常见误区

王智雄医生将应邀参与渡过第28期线下营(昆明),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加入渡过线下营咨询群了解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