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平阳北港水头镇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活动。水头庙会,作为一种发自民间的传统民俗文化,长期以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尊重和喜爱,逐年相承。
庙会的观念在浙南闽北一带各个乡村民众心中已根深蒂固,其性质基本是为了表彰地方历史上人物,对他们造福一方的功德,以建庙祭祀和发展庙会来表示纪念。
水头庙会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六,已延续了近800年。据地方传说是源于一个叫林四的人有关。林四,平阳南港舥艚人(今属苍南),生于南宋淳祐(约1241-1243)年间。自幼天资聪敏,为人仁善,因家庭贫困,为了生计,向亲戚朋友借来银钱到北港水头街埠头边开了一家草药店。开药店期间,林四老少无欺,终日勤习药理文化,以岐黄之术悬壶济世,深受水头民众的爱戴。
南宋度宗年间(约1265-1274),朝廷偏安于临安(杭州)。时皇家公主身染顽疾,太医久治未愈,日渐病入膏肓。皇帝惶恐不安,于是在全国张榜遍寻名医,若病除者有大赏,封爵赐金,一时天下哗然。
一日早晨,水头街响起阵阵锣声,衙役高声呐喊:“圣上御笔告示,公主病重,谁能治好,赐千金、封高官。”林四随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皇榜墙前,上面白纸黑字描写着当今公主大概症状,以及医治好后的奖赏。说来也巧,据林四多年对此病的经验推断,公主得的是种痧病,他对此症研究已经数年,且已研制出了特效药。熟悉的病情描述在他心里了如指掌,于是,他信心满满地揭了皇榜。
衙役们见林四揭榜,就喊道:“若不见效,是杀头之罪。”林四置若无视,随他们一路马不停蹄到了京城临安,随即入宫给公主治病,果然药到病除。皇帝龙心大悦,问林四想要什么赏赐,做官还是要金银财宝,林四都委婉谢绝。皇上甚是不解,忙问何故?林四娓娓奏报:“这几年平阳县洪涝灾情严重,饿殍遍野,老百姓民不聊生。林四只求朝廷能为天下苍生着想,放粮济民,减轻赋税。”皇帝欣然应允,即刻传旨免平阳县赋税三年,消息传到平阳,乡人闻讯,额手相庆。林四在京都受到百般优待,尽管吃着山珍海味,但思乡情切,决意告归故里。即乘水路返程南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途中突遇大风浪,倾刻船沉,命歿大海,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一月初六。
皇上获悉噩耗,扼腕叹息,下旨敕封林四为一方“侯王”。只因林四沉水而亡,为勉励后人慎记,故在林四名字偏旁各添加三点水,称之为“淋泗侯王”。乡人感佩林四的仁义之举,在水头中街埠头边兴建了“淋泗殿”,塑淋泗侯王像,以供后人奉祀祭拜。因其殁日是十一月初六,水头民众为纪念林四,故择这天为淋泗爷庙会日,而后一年年传承下来。
水头庙会活动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其时来自周边邻县甚至省外赶集的生意人,均会在初二、初三提前赶到,各自在街道上以租赁“占据”属于自己的摊位,备足货物,准备着几天下来的生意经,这自然而然也推动了水头市场的经济内输。
“去水头街交流喽,买便宜货喽”,这是北港人从骨子里呼出对于家乡的一片情感。水头街人在这几天里,家家户户邀请亲属朋友,人人脸上展现喜气。以前,在水头周边乡下的人,都希望能在水头街上有一门亲戚或朋友,在庙会这几日能上门做客,喝上几杯小酒为荣。 记忆中,每到庙会期间,水头域内的埠头殿、麻车宫、白马观,传统的戏台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大街小巷一应物件琳琅满目,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2024年水头庙会活动马上就要拉开序幕,在水头这座古老的城镇里,人们又会遵循着千年的历史传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再次唱响这曲故土情怀之歌。(部分文源参照潘孝平文章予以记述)
— END 一
编辑: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