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文摘   2025-01-22 06:51   浙江  


      小年,这个节日很有意思。在国内不同地方,小年的日期不太一样。北方多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




追溯起来,
从先秦开始,
灶神祭祀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先秦两汉时,祭祀灶神是在夏天。

《礼记·月令》说: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
其祭祀,祭先肺。


夏天天气炎热,与灶火有共通之处。
汉武帝曾被鼓吹祭灶的方士蛊惑,
亲自主持过祭灶。


魏晋时,
因为灶神在腊日(腊月初八)显灵,
所以不少人改为腊日祭灶,
此时,快接近小年的日子了。

关于灶神显灵,还有一个传说。
干宝《搜神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宣帝时,
南阳有一个叫阴子方的孝顺小伙,
很喜欢做善事,积极举行祭灶活动,
终于感动了灶神。

有一年腊月初八,他早上烧火做饭时,
灶神忽然显灵了。
阴子方身边没什么祭品,
就把一只黄羊献给了灶神。
灶神对他的奉献非常满意,
从这天开始,他们家一天天暴富,
良田七百多公顷,仆从无数,
后代子孙更是贵不可言,
三代人里四个人封侯。

大家看到他祭灶神这么灵验,
就纷纷在腊日用黄羊祭祀灶神了。
后来,祭祀的黄羊慢慢变成了猪。


南北朝楚汉之交时,
当时的江苏、浙江一代,
祭灶的时间又不一样。

周处《风土记》记载:
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
谓灶神翌日上天,呈一岁之事,
故先一日祀之。

他们正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后来逐渐影响全国,成为统一的祭灶日。
宋代时,
腊月二十四被称为“交年节”,
祭灶也定在了这一天晚上。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
二十四日,不以穷富,皆备蔬食钖豆祀灶。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这些记录都是对古人祭灶的生动描述。

宋代的交年节,就是现在的小年。
整个明代,祭灶也都是在腊月二十四,
称之为交年。


而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这是从清代宫廷中传出的。

雍正帝开始,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
但是,第二天还要祭灶,
为了省事,
干脆就在二十三这天一并送灶。

《清史稿·礼三》记载:
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
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自此开始
北方人就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了。

而南方地区则大都保持
唐宋以来二十四日小年的传统。


南北小年不同日,还跟我国古时
“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

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
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
但在中国古代社会,
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
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
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
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
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
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
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
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
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
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
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  END  一


版 式:安 素


平阳县水头历史学会
          回顾历史,挖掘北港乡土文化。欢迎关注平阳县水头历史学会公众平台。如果您喜欢本平台文章,不妨点个“在看”或“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北港文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