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吾华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种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更是数不胜数。
俗语有云:百节春为首。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而正月作为农历新年里的第一个月,每一天都有着属于自己专属的年俗习惯。
老鼠娶亲
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一些人家还会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等食物,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早睡迟起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正如民谣所说,自除夕到初二期间,人们需要守夜所以劳累,到了初三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初三不宜外出或宴客,所以这一天人们可以安睡迟起,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小年朝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北宋年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遂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烧门神纸
古有谚语:“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
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谷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废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传统已经淡化。
大年初三禁忌
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传统的大年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更没有人走亲戚。在中国南方、北方均有大年初三不拜年的传统,据说大年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
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认为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客家大年初三的“送穷”,其民俗思想来源于古老的“赤狗”信仰。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 END 一
编辑:安素